鄭虎
摘 要:本文首先針對我國高校當中,音樂專業(yè)器樂選修課課程設置特點展開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這種課程設置方式所存在的不足,最后憑借多年的音樂專業(yè)器樂選修課程的教學經(jīng)驗,建設性地提出了對應的教學改進措施,希望憑借此次經(jīng)驗交流,能夠給予更多音樂專業(yè)器樂選修課程教師提供一定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音樂專業(yè);器樂選修課程;教學建議
為了能夠增強音樂專業(yè)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眾多含有音樂專業(yè)的普通高等院校當中,都開設有器樂選修課程,讓學生選擇除鋼琴之外的西洋樂器與民族樂器來作為自己需要掌握的第二門樂器開展學習。盡管在某些方面,器樂選修課程的開展的確讓音樂專業(yè)部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但仍有許多問題是需要器樂教師進行重視并思考的。
1 我國器樂選修課程設置的特征
在普通高校音樂專業(yè)學生的所開展器樂選修課程當中,其最大的特點便是對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所以在這一門課程的設置安排上,創(chuàng)作合奏便成為了其中的重點。在教師開展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要求學生在學會基本的器樂演奏方式之后,要求學生憑借自身的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使用自己所學習的器樂進行音樂伴奏,由此增強學生在進行音樂表達過程當中的整體表現(xiàn)力,并有效拓寬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視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在今后的生活當中,開展聲樂的創(chuàng)作,并提升學生在今后高校生活當中,對音樂的興趣。綜合上述論點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高校音樂專業(yè)器樂選修課程是幫助學生拓寬音樂事業(yè),增強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一門重要選修課程,對于學生今后的聲樂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 我國器樂選修課程在開展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和相關教學建議
2.1 教師對教學目的不清楚
器樂選修課程的開展,是為了讓學生的聲樂素養(yǎng)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以求最大限度滿足國家隊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并且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但實際上,就本人的觀察來看,仍存在有很多大學器樂選修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仍舊是以讓學生欣賞作為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而很少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來。實際上,這樣一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還是因為教師對器樂選修課程的重要性沒有進行高度的重視而造成的。
教學建議:高校器樂選修課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明確第二器樂的掌握,對于學生今后成長發(fā)展中所具有的重大意義。并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布置。
例如,在小提琴的選修課程教學過程之中,教師除了需要讓學生感受到小提琴的音色特點之外,還需要學生就小提琴的基本演奏方法進行掌握。因為只有學生正確的掌握課小提琴的演奏方法,學生才能在今后的聲樂創(chuàng)作當中,對小提琴這一樂器進行正確的使用,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就自身音樂綜合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的能力變得更加全面化,這才是滿足了正確的器樂選修課程教育方式。
2.2 課時安排缺乏科學性
在目前音樂專業(yè)的器樂選修課程安排上,呈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不科學性現(xiàn)狀,簡單地說,就是器樂選修課程在學生的課程上,占據(jù)了過多的時間。本人認為,公共課占據(jù)到的學生課時時間,應不超過學生總課時時間的百分之三十,而實際上,在高校器樂課程當中,過多的器樂選修課程時間安排,反倒讓學生不能夠很好的利用課余時間,就自己所選擇的器樂進行練習。并且專業(yè)也不能得到強化,讓學生的專業(yè)課和選修課在很大程度上發(fā)生了沖突和矛盾,沒有表現(xiàn)出器樂選修課程所具備的靈活性和實踐性的特征。
教學建議:筆者認為,器樂選修課程教師在進行課時安排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兩點工作,首先是與學校方面進行溝通,就器樂選修課程的課時安排時間進行適當?shù)恼{整。調整原則時,將器樂選修課程的課時量控制在學生總課時量的20%左右,這種課程的改革不但讓學生在專業(yè)課程學習的過程當中,基礎掌握變得更加牢固,同時也確立了專業(yè)課程在音樂專業(y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所占據(jù)的主導地位,使器樂選修課程不會給學生的課業(yè)帶來過大的負擔。并且在教學過程當中,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間減少的前提之下,可以適當增加課外作業(yè)的布置量,這一舉措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器樂選修課程學習的工程當中,對課外時間進行有效的使用,幫助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2.3 教學過程中無法顧及學生的整體水平
教師在進行器樂選修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在一個班級當中,部分學生已經(jīng)對所需要學習的樂器的演奏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因為有部分學生是憑借鋼琴之外的其他樂器考入到音樂學員當中的。所以在這些學生眼中,他們普遍會認為聲樂教師所設置的課程內(nèi)容都十分的簡單,對其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無法對其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而有的學生則是初次對這些樂器進行接觸,在學習的過程中又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困難,怎樣就教學內(nèi)容進行平衡,往往成為而來器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當中,經(jīng)常遇見的難題。
教學建議:針對上面所提出的問題,本文在針對器樂選修課程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采用了結對的辦法。首先,經(jīng)過任課教師對班級當中對學生的基本狀況進行了解之后,將班級當中對所學樂器已經(jīng)有所掌握的學生,和對該樂器尚屬于初學階段的學生進行分組,并且在教師的指導安排下結成一對一或者一對n的幫扶小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請會進行該樂器演奏的同學對樂器的演奏技巧向全班進行闡述,并且對于那些樂器初學者的同學,教師則會讓能夠進行樂器演奏的同學來對他們進行幫助。而在課余時間當中,教師則需要布置一些具有團隊配合能力要求的作業(yè),如在小提琴專業(yè)當中,教師可以讓已經(jīng)成為幫扶小組的學生自選一首小提琴曲來進行演奏。憑借這樣一個過程,既讓學生對于小提琴的綜合演奏能力得到了鍛煉,也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各種品質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教師為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可以適當進行評定標準的變化,例如,針對已經(jīng)有樂器演奏能力的學生,其演奏能力并不是衡量該學生該科成績的唯一指標,其團隊合作意識,樂于助人的思想,同樣會成為教師衡量這一學生能力的在重要標準。而針對樂器初學者,演奏技巧的掌握同樣也不是他們唯一的成績衡量指標,其學習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也會對他們的成績產(chǎn)生很大程度的影響。憑借以上綜合性的教學方式和靈活的成績評定標準,讓學生在器樂選修課程的學習當中,往往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現(xiàn)有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取得進步。
3 結語
在普通高校器樂選修課程教學當中,仍然存在有很多的問題,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器樂選選修課程教學經(jīng)驗,建設性地提出了相關的教學辦法,希望能夠給予同時該課程教學的相關教職員工一定程度的幫助,同時也希望學生在這樣一種教學改進意見的幫助下,其音樂綜合素養(yǎng)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周邦春.地方高校音樂專業(yè)器樂選修課教學的改革與思考[J].民族音樂,2016(03):92-93.
[2] 徐培君.普通高校音樂專業(yè)器樂教學方法探析[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1(03):57-58.
[3] 王序.普通高校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3(0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