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花
拿破侖曾說:“世界上有兩種最偉大的力量,那就是利劍和精神,從長遠來講精神總能戰(zhàn)勝利劍。”在本文中,“精神”便可以理解為武術精神,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武德”。我校是蔡李佛拳特色學校,我們從中華武德與蔡李佛拳入手,對學校管理工作中運用武德精神的必要性與實施策略進行研究。
一、中華武德與蔡李佛拳概述
1. 中華武德精神?!拔涞隆币辉~由來已久。早在3000多年前,專門記載西周到春秋各諸侯國史事的典籍《國語》中,就已有了“有武德以羞正卿”的說法,意思是說有武德的人即可做得高官。由此可見,在當時就有以“武德”作為選拔任免官員的標準的史記。所謂武德,是一種從武、尚武的德行操守,也是一種價值觀念,是一套完整的價值觀體系。古往今來,習武之人在利用武術修煉身體的同時,也以武德錘煉心靈,歷代武術家既將“德”為武術之根本,同時也把“德”視為通向高深武功境界的精神航船。在今天,武德這種精神廣為流傳,并不止于習武之人,還可以延伸到軍隊、學校,甚至是企業(yè)。
2. 蔡李佛拳概述。蔡李佛拳是漢族傳統(tǒng)拳術中的南拳之一,在廣東地區(qū)、香港地區(qū)、澳門地區(qū)以及東南亞一帶比較盛行。相傳為廣東省新會京梅鄉(xiāng)人陳享所傳。由于其融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長,所以成為蔡李佛拳。我校在蔡李佛拳的傳承方面成績顯著。2015年8月4日-7日,我校鄉(xiāng)村少年宮蔡李佛拳特色小組參加“2015年廣東省傳統(tǒng)武術項目錦標賽”,獲得了七金五銀一銅的優(yōu)異成績。
二、將武德運用到學校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分析
1. 傳承武德精神的必然。武德精神的傳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不能僅僅依靠習武之人。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習武之人呈現(xiàn)遞減的狀態(tài),依靠為數(shù)越來越少的習武之人傳承武德精神,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在學校進行傳播,運用武德來加強學校管理,強化學生的道德行為。
2. 學校管理工作的多元化需求。學校管理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繁瑣的工作,也是一項多元化的工作。管理人員在進行教學與教務管理工作中,需要運用到多種價值觀,比如以人文本的價值觀、堅持德育的價值觀等。而利用武德滲透于學校管理工作中,也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需求。尤其是對于體育或武術特色的學校,管理中更需要融入武德觀念,以此強化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3. 是加強德育建設的重要條件。學校德育建設不僅關系到學生的道德水平,也關系到學校的育人風氣,關系到學生與學校的長遠發(fā)展。而在日常德育中,“武德”是一項重要的構成因素,是加強德育建設的重要條件。
三、將“武德”運用到學校管理工作中的策略研究
1. 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強“武德”的宣傳與滲透。例如,可以在學校的宣傳欄張貼一些宣傳口號、海報,在文化課教學中也可以適時加入武德教育,在武術教學與小組活動中增強對武德精神的傳承,使學生在文化課與武術課的學習中都可以隨時隨地接受武德的熏陶與滲透,得到系統(tǒng)的學習與管理。
2. 利用“武德”端正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學校在管理工作中應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即播理想之種,促國之興旺;小則扶凌弱,大則愛國家;以理待義利,身正言必信;走艱辛之路,養(yǎng)持恒之心;內(nèi)修身養(yǎng)性,外遵紀守法;鑄師生和諧,建團結互助。遵從這樣的“俠肝義膽”之道德觀,學生勢必能夠做新時代的忠義之士。
3. 利用“武德”約束學生的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當今社會對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全面的知識與文化,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道德品質,比如正義、忠誠、坦誠、勇敢、堅強等,為此學校應該充分發(fā)揮武德的功效,利用武德約束學生的行為,要求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嚴格執(zhí)行,讓學生理解習武的真正目的和意義,把武德規(guī)范內(nèi)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當中,形成習慣,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比如,蔡李佛拳練習過程中要求身形端正,步法穩(wěn)健而靈活,這樣的特色對應到武德中,則是做人要端正、踏實、靈活、穩(wěn)重。教師在蔡李佛拳的練習過程中,便要求學生從中理解,約束學生的練習姿勢,使學生按照武術的道德原則、規(guī)范進行一系列的自我約束、自我反省、自我批評,努力形成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境界,從“定步如坐鐘,活步似浮云”中感悟武術與人生,從而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