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隋唐洛陽城的池沼分布、功能及后續(xù)演變

      2016-12-15 08:08:39吳家洲劉錫濤
      唐都學(xué)刊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洛水西苑洛陽城

      吳家洲, 劉錫濤

      (福建師范大學(xué) 社會歷史學(xué)院, 福州 350000)

      ?

      【漢唐研究】

      隋唐洛陽城的池沼分布、功能及后續(xù)演變

      吳家洲, 劉錫濤

      (福建師范大學(xué) 社會歷史學(xué)院, 福州 350000)

      隋唐時期洛陽城池沼共有48處,這些池沼數(shù)量多,分布廣泛而集中;面積大、占地廣;多緣河、渠分布,水源充足;與園林完美結(jié)合。池沼數(shù)量多不僅可以為城市供水,且有漕運之利,同時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還可供人們游覽觀光。唐后期,洛陽城的池沼漸次湮廢,至宋時僅剩24處,厘清這些史實對于了解唐代東都洛陽的城市規(guī)劃有一定的助益。

      隋唐;洛陽;池沼

      隋唐洛陽城,又稱東都、東京,“東都,周之王城,平王東遷所都也。故城在今苑內(nèi)東北隅,自赧王已后及東漢、魏文、晉武,皆都于今故洛城,隋大業(yè)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是也。北據(jù)邙山,南對伊闕,洛水貫都,有河漢之象。都城南北十五里二百八十步,東西十五里七十步,周圍六十九里三百二十步。”[1]1420-1421據(jù)現(xiàn)代考古發(fā)掘,隋唐洛陽城位于漢魏洛陽城以西約十公里處,北依邙山,南眺龍門,南北二城區(qū)橫跨洛水,其南北長7 312米,東西最寬處7 290米,除部分城垣自西向東呈斜線狀外,整個城池的平面近于方形[2]。城中洛水自城西南隅引入,自西向東將整個城市分為南北二區(qū),除洛水以外,還引伊、瀍、谷水等入城并開辟數(shù)道漕渠[2]。這就為洛陽城的池沼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洛陽城內(nèi)池沼遍布,成為了一道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

      一、隋唐洛陽城池沼概況

      《唐兩京城坊考》《河南志》《洛陽縣志》《舊唐書》《全唐詩》等文獻(xiàn)中都記載了洛陽城的池沼,具體情況如表1。

      表1 隋唐時期洛陽城池沼情況

      續(xù)表1

      續(xù)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隋唐洛陽城池沼共有48處。當(dāng)然,表中所列也僅僅是有文獻(xiàn)可查的池沼,隋唐時期洛陽城真正的池沼數(shù)目應(yīng)遠(yuǎn)多于48處。蘇轍的《洛陽李氏園池詩記》曰:“其人習(xí)于漢唐衣冠之遺俗,居家治園池,筑臺榭,植草木,以為歲時游觀之好?!盵13]可見隋唐時期,有條件的人家熱衷于修筑園林水池;帝王更不用說,如隋煬帝時的西苑諸海、湖,唐朝洛陽宮、上陽宮、神都苑中也是池沼星布;這些池沼大都沒有文獻(xiàn)記載。

      二、隋唐洛陽城池沼的特點

      (一)數(shù)量眾多,分布廣泛而集中

      從表1可以看出,隋唐時期洛陽城池沼在宮城、外郭城、皇家苑囿及城周邊都有分布,其中宮城有7處,外郭城有22處,皇家苑囿中有13處,城周邊有6處;外郭城22處池沼分布在18個坊內(nèi);具體分布情況見圖1。

      圖1 隋唐洛陽城池沼分布

      從圖1可以看出,以洛水為界,將洛陽城分為南城和北城,南城共有池沼18處,北城共有池沼4處,南城池沼數(shù)量遠(yuǎn)多于北城,當(dāng)然南城的面積也比北城大。履信坊是池沼最集中的地方,共有5處;明義坊有2處。隋唐洛陽城的皇家苑囿大多集中在西邊,如西苑(神都苑)、上陽宮等,所以洛陽城西也是池沼集中的地方,西苑(神都苑)中共有池沼12處。

      (二)緣河、渠分布,水源充足

      隋唐洛陽城的河、渠以洛水為中心,所有渠道均與洛水相通。按照池沼的分布情況,結(jié)合圖1,具體可分為五條渠道:

      第一條,洛漕諸渠?!奥逅髯栽穬?nèi)上陽宮之南,流入外郭城。東流經(jīng)積善坊之北……南溢為魏王池。又東北流,經(jīng)惠訓(xùn)坊之西,分為漕渠……又東流,經(jīng)詢善、嘉猷、延慶三坊之北,出郭城?!盵3]140-144洛水自城西南隅引人后,沿南區(qū)流經(jīng)上陽宮東南,與由城西北隅引人的谷水環(huán)繞上陽宮后匯合一處[2]。再支分,一支流入宮城,一支流經(jīng)皇城匯入洛水。

      第二條,以漕渠為中心,包括漕渠(本名通遠(yuǎn)渠)、洩城渠、寫□渠、瀍水。“漕渠,自斗門下枝分洛水。東北流至立德坊之南,西溢為新潭。又東流,至景仁坊之東南,有漕渠。又東流,經(jīng)時邕、毓財、積德三坊之南,出郭成之西南……立德坊北街有洩城坊(疑為洩城渠),自含嘉倉城出,循城南流,至宣仁門南屈而東流,經(jīng)此坊之北,至東北隅,繞此坊屈而南流入漕渠。又坊西街,寫□渠。從宣仁門南,歧分洩城渠南流,與皇城中渠合,循城南流,至此坊之西南隅,繞出此坊,屈而東流入漕渠……瀍水自修義坊西南流入外郭城,南流經(jīng)進(jìn)德、履順二坊之東,又東南流穿思恭坊至南門,南流經(jīng)此坊入漕渠?!盵3]140-144

      第三條,南運渠、伊水,在仁風(fēng)坊南?!白猿菛|流,至外郭之東南隅。屈而北流,經(jīng)永通、建春門外。又屈而西流,入城經(jīng)此坊之南。又經(jīng)從善坊南,分為二流。屈曲至臨阛坊南而合……又北流,經(jīng)延福、富教、訓(xùn)善坊之西入洛?!盵3]140-144伊水從南支分入郭城,一支經(jīng)歸德坊西,東北流經(jīng)永豐、正俗、修善坊西,折而東南流,經(jīng)陶化、宣教坊東;另一支經(jīng)仁和坊東北流穿宣教坊,與另一支匯合東流,經(jīng)集賢、履道、履信、利仁坊匯入南運渠。

      第四條,通濟(jì)渠分渠。“通濟(jì)坊南有分渠,自苑內(nèi)支分洛水,經(jīng)此坊之南,東北流。經(jīng)西市東,折而東流。至河南縣之西,又北流。至寬政坊之西北隅東流過天門街,經(jīng)宜仁、正平坊北流,至崇政坊西,過河南府、宣范、恭安坊西北,又東北抵擇善坊西北東流,經(jīng)道德、惠和、樂成、富教、睦仁、靜仁六坊之南,屈而北流過官藥園、延慶坊之東入于洛?!盵3]140-144

      第五條,其他渠道,包括導(dǎo)水入西苑的河、渠,流經(jīng)城周邊池沼的河、渠等。

      洛陽城池沼分布在各條渠道上的情況見表2。

      表2 隋唐時期洛陽城池沼緣河、渠分布情況

      (三)面積大,占地廣

      唐“五尺為步,二百有四十步為畝,畝百為頃?!盵14]一畝合6 000平方尺或60平方丈,與今市畝制同;以大尺為量地尺,一尺合29.5厘米,畝積計為522.15平方米,合今0.783 225市畝,略計為0.783市畝;一里為531米,當(dāng)今1.06華里[15]。今一市畝等于666.67平方米,一平方千米等于100萬平方米。

      1.宮城池沼

      據(jù)考古發(fā)掘,宮城城址近方形,北墻長1 400米,西墻長1 270米,南墻長1 680米,東墻長1 275米[16]。據(jù)此計算,面積大約1.96平方千米。據(jù)《增訂兩京城坊考》載“九州池,總面積約為55 600平方米”[5]247,即約為0.055 6平方千米,約占宮城面積的2.84%,不可謂不大。徽猷殿前石池,“東西五十步”[3]133-134,約73.75米;“南北四十步”[3]133-134,約為59米;面積約為0.004 4平方千米,約占宮城面積的0.224%,可見石池面積還是很大的。

      2.外郭城池沼

      外郭城南寬北窄,南墻長7 290米,東墻長7 312米,北墻長6 138米,西墻長6 776米,周長合27.52千米,城址面積達(dá)47平方千米[16]。魏王池,“潴沼三百畝”[3]152,約為15.7萬平方米,約占外郭城面積的0.33%。月陂,“頃余水泊”[3]168,按一頃計算,面積約為5.2萬平方米,約占外郭城面積的0.11%。白居易宅池面積約為3.4畝,約為1 774.81平方米。韋瓘宅池,面積一畝,大約522平方米。

      3.其他池沼

      上陽宮園林遺址發(fā)掘總面積1 648.6平方米,水池已揭露部分東西長53米,南北寬窄不一,最寬處口寬5、底寬3米[17];最窄處口寬3米、底寬1.2米,池深1.5米左右[17];據(jù)此計算,面積大約212平方米,占上陽宮發(fā)掘總面積的12.86%,可見占地極廣。

      “東都苑(即隋西苑,唐神都苑),周一百二十六里,東面十七里,南面三十九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四里。”[3]136可推算面積大約為298平方千米。凝碧池,“東西五里,南北三里”[4]139,面積約為4.23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1.42%。西苑內(nèi)北?!爸墉h(huán)四十里”[6]850;五湖,每湖“方四十里”[8]17;占地之廣,在古代園林池沼中都是罕見的?!吧狭衷?,周二百二十九里一百三十八步”[4]111,而上林苑海周十余里,可見占地面積也很大。

      (四)池沼與園林相結(jié)合

      隋西苑“苑內(nèi)造山為海,周十余里……上有通真觀、集靈臺、總仙宮,分在諸山……海北有龍鱗渠,屈曲周繞十六院入海。海東有曲水池,其間有曲水殿……”[18]14西苑中水網(wǎng)發(fā)達(dá),水體形態(tài)變幻纖曲,形成了海、渠、湖等多種類型的水面,它以人工湖池為中心,湖中建山、環(huán)湖置院,各自成景又相映成趣[11]。唐神都苑中宮室林立,丘林繁茂,池沼星布,有合璧宮、凝碧池、龍麟宮、明德宮、射堂、官馬坊、黃女宮、芳樹亭、高山宮、宿羽宮等等四五十處[11]。據(jù)現(xiàn)代考古發(fā)掘,上陽宮園林遺址由水池、廊房、水榭、石子路以及假山組成[17]。裴度宅園池,“筑山穿池,竹木叢萃,有風(fēng)亭水榭,梯橋架閣,島嶼回環(huán)。極都城之勝概?!盵3]161

      三、隋唐洛陽城池沼的功能

      隋唐時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河川徑流量大,為池沼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隋唐洛陽城池沼星羅棋布,不僅可以為城市供水,而且有漕運之利;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還可以游覽觀光。

      (一)城市供水功能

      池沼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蓄水池,有天然的儲水功能,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生活用水。九洲池“居地十頃,水深丈余”[3]135,按深1丈計算,大約可儲存水16萬立方米;上林苑?!爸苁嗬?,水深數(shù)丈”[4]114,按周10里,水深2丈計算,大約可儲存水1 324.5萬立方米;西苑的諸湖都巨大,可儲存大量的水。上文提到,隋唐時期在洛陽城開鑿了很多河渠,有漕渠、洛漕諸渠、洩城渠、寫□渠、南運渠、通濟(jì)渠分渠,還有黃道渠、重津渠、甘泉渠、龍鱗渠等[18]3、4、13。又引洛水、榖水、伊水,這些渠水貫穿洛陽城,連接各個池沼,解決了城市供水問題。有些池沼水除了可以飲用外,甚至還有保健作用。醴泉“暖而甘,泉上常有氣如霧,疾病者取飲之,多效”[3]157。

      (二)水利運輸功能

      隋唐洛陽城河渠縱橫交錯,河渠、池沼相通,船只可沿著水道到達(dá)各個池沼,有些池沼可以停泊、中轉(zhuǎn),有些池沼可以泛舟其上?!短茣份d“大足元年六月九日,于東都立德坊南,穿新潭,安置諸州租船?!盵19]《大業(yè)雜記輯?!份d“重津渠,闊四十步,上有浮橋。津有時開闔,以通樓船入苑?!盵18]3直達(dá)西苑的諸海、湖,在苑內(nèi)可以“泛輕舟畫舸,習(xí)采菱之歌”[18]14。西苑內(nèi)有“五湖四海……通行龍鳳舸,帝常泛東湖?!盵8]17白居易經(jīng)常在自家池中“獨酌賦詠于舟中”[3]163。

      (三)提供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池沼中水面開闊、水量大、水質(zhì)好,為動植物資源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池沼中往往都是水生動物眾多、池沼植物繁茂。

      西苑諸海、湖、池,水里養(yǎng)魚,水邊植柳、花、草及各種蔬菜瓜果,養(yǎng)各種家禽?!逗I接洝吩疲骸昂狭?,環(huán)曲岸;湖上草,碧翠浪通津;湖上花,開爛漫”[8]17-18;還有“魚躍小蓮東”[8]18;“造十六院,屈曲周繞龍鱗渠……備養(yǎng)芻豢,穿池養(yǎng)魚,為園種疏,植瓜果,四時肴膳,水陸之產(chǎn),靡所不有”[18]14;九洲池中“鳥魚翔泳,花卉羅植”[3]135;魏王池“水鳥翔泳,荷菱翻覆”[3]152;裴度宅池“竹木叢萃”[3]161;白居易宅池“竹九之一,而島樹橋道間之”[3]163;元稹宅池“多水竹”[3]164;櫻桃池,顧名思義,有好多櫻桃樹。柳當(dāng)宅池有“樓臺水木之盛”[3]164;崔玄亮宅池“有水竹之勝”[3]166;牛僧孺宅池“竹木幽邃”[3]166;韋瓘宅池“有竹千竿”[4]18;明德園池有秋蓮;立德坊新潭“四面植柳”[4]141。

      (四)游覽觀光功能

      園池結(jié)合是中國園林的特色,每一處園林幾乎都會有池沼與之配對,池沼與園內(nèi)的花、草、樹、木、石、亭、榭等相映成趣,洛陽城的池沼更是將這種特色發(fā)揮到了極致,每一處園林池沼幾乎都是游覽觀光的勝地。

      隋時的西苑諸海、湖、池都是風(fēng)景秀麗的所在。西苑北海周環(huán)四十里;五湖,每湖方四十里;范圍極廣大?!霸穬?nèi)造山為海,周十余里……上有通真觀、集靈臺、總仙宮,分在諸山……海北有龍鱗渠,屈曲周繞十六院入海?!盵18]14-15西苑是隋煬帝經(jīng)常游玩的地方,“每秋八月月明之夜,帝引宮人三五十騎,人定之后,開閶闔門入西苑,歌管達(dá)曙……”[18]14-15。西苑內(nèi)湖邊景色極其優(yōu)美,有“湖上月,徧照列仙家。湖上柳,煙里不勝垂。湖上雪,風(fēng)急墮還多。湖上草,碧翠浪通津。湖上花,天水浸靈葩。湖上水,流繞禁園中”[8]17-18,令隋煬帝流連忘返,“帝因制湖上曲《望江南八闋》……帝常游湖上,多令宮中美人歌此曲”[8]17-18。

      魏王池“東西盡一坊,潴沼三百畝”[3]152,“為都城之勝地”[3]152。裴度宅池“極都城之勝概”[3]161,白居易宅池“有林泉之致”[3]163,可見景色之美。嘉猷潭,“舊為都人游泛之所”[4]22。

      有些私人園林的池沼是他們用來接待賓客、宴飲的地方?!疤淤e客李仍淑宅。宅有櫻桃池,仍淑常與白居易、劉禹錫會其上?!盵3]164牛僧孺宅池,“常與詩人白居易吟詩其間”[3]166。

      有些池沼是上巳日流觴曲水之所。西苑北?!昂|有曲水池,其間有曲水殿,上巳褉飲之所。”莊敬院池,“隋煬帝與宮人為曲水之飲”[3]134。醒酒池,“在董氏東園,而有流杯寸碧兩亭夾之”[6]862。

      四、隋唐洛陽城池沼的后續(xù)演變

      據(jù)研究,公元601至920年,隋唐時期中國東中部地區(qū)的氣候在總體上比較溫暖,但在波動中呈逐步下降趨勢[20]。氣候轉(zhuǎn)冷,會導(dǎo)致降水減少,河流徑流量減小,造成池沼水量減少、水面下降、面積縮小甚至淤廢。通濟(jì)渠分渠,“其渠至天寶中壅蔽不通遂乃涸絕”[3]143。渠水的減少甚至干涸,必定對以渠水作為水源的魏徵宅池、醴泉、韋瓘宅池、精思院南池、龍臥池造成影響。有些池沼水量減少,立德坊新潭,本“通諸州租船,后潭中水淺,租船不能至”[4]142。有些池沼在隋唐時就已經(jīng)消失,醴泉“隋大業(yè)四年涌出,至九年枯竭”[3]157。

      “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囿之興廢?!盵21]191唐末以后,洛陽城遭到了嚴(yán)重的破壞,光啟元年(885),蔡賊秦宗權(quán)遣將孫儒攻打洛陽,“蔡賊據(jù)京城月余,焚燒宮闕,剽剝居民。賊既退去,鞠為灰燼,寂無雞犬之音?!盵22]“東都經(jīng)黃巢之亂,遺民聚為三城以相保,繼以秦宗權(quán)、孫儒殘暴,僅存壞垣而已。”[10]8359接著經(jīng)后梁、后唐、后晉三朝,洛陽城開始了漫長的重建工作,直到直到皇祐二年(1050),張奎知河南府事,感到“坊久無榜……命布列之”[4]3,“按唐街陌,分榜諸坊”[23]。但此時的洛陽雖然還有“人間佳節(jié)惟寒食,天下名園重洛陽”[24],“貴家巨室,園囿亭觀之盛,實甲天下”[13]516,“洛陽名公卿園林,為天下第一”[21]191的說法,其實洛陽的園池已不復(fù)唐朝時的繁榮。具體情況如表3。

      表3 宋朝洛陽城池沼情況

      續(xù)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宋朝見于文獻(xiàn)記載的池沼共有24處,與隋唐時期相比減少了很多。一些大的池沼已經(jīng)湮廢,如西苑(神都苑)中的諸湖、海、池。而洛陽經(jīng)歷了北宋時期的短暫繁榮后,金元時期長期陷入戰(zhàn)亂,破壞較為嚴(yán)重,直到明清時期才有一定程度的恢復(fù),但已經(jīng)無法再現(xiàn)歷史上的輝煌[29]。

      [1]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朱世偉.隋唐洛陽城布局與地理環(huán)境[J].洛陽大學(xué)學(xué)報,2003(3):5-7.

      [3]徐松.唐兩京城坊考[M].張穆校補.北京:中華書局,1985.

      [4]徐松.河南志[M].高敏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4.

      [5]徐松撰,李建超增訂.增訂兩京城坊考[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

      [6]龔松林纂修,汪堅總修.洛陽縣志清乾隆十年刊本[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

      [7]彭定求.全唐詩(增訂本)[M].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9.

      [8]袁閭坤,薛洪勣.唐宋傳奇總集隋煬帝海山記[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9]王讜著,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7:661.

      [10]司馬光編著,胡三省音注,標(biāo)點資治通鑒小組校點.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6127.

      [11]趙湘軍.隋唐園林考察[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5.

      [12]田瑩.論隋唐洛陽城的池沼[J].唐都學(xué)刊,2008(1):32-36.

      [13]蘇轍.欒城集[M].曾棗莊,馬德富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15-516.

      [14]李林甫.唐六典[M].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74.

      [15]胡戟.唐代度量衡與畝里制度[J].西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80(4):34-41.

      [16]葉萬松.略論隋唐東都城遺址的考古收獲與文物保護(hù)[J].考古與文物,1996(3):71-79.

      [17]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洛陽唐東都上陽宮園林遺址發(fā)掘簡報[J].考古,1998(2):38-44.

      [18]杜寶.大業(yè)雜記輯校[M].辛德勇輯校.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19]王溥.唐會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5:1596.

      [20]葛全勝.中國歷朝氣候變化[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11:301.

      [21]邵博.邵氏聞見后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2]許嘉璐.二十四史全譯:舊五代史[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133-134.

      [23]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10491.

      [24]阮閱.詩話總龜后集[M].周本淳校點.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7:227.

      [25]樂史.太平寰宇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6]王應(yīng)麟.玉海合璧本[M].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77:3259.

      [27]韓維.南陽集[M].趙湘校.北京:中華書局,1985.

      [28]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洛陽宋代衙署庭園遺址發(fā)掘簡報[J].考古,1996(6):1-5.

      [29]段笑蓉.宋元以降洛陽城市變遷研究[D].洛陽:河南科技大學(xué),2015.

      [責(zé)任編輯 朱偉東 賈馬燕]

      On the Features, Functions and Late Development of Ponds in Luoyang City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U Jia-zhou, LIU Xi-tao

      (SchoolofSociologyandHistory,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0,China)

      There were 48 ponds in Luoyang City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ith the features of being widely distributed and centralized and with great numbers, moreover, being large and spacious, being built along the rivers and canals, with ample water sources, having perfectly matched with gardens and parks. The numerous ponds not only supplied water for Luoyang City but also served as the water transport of grain to the capital; meanwhile, these ponds provided abundant zoological and botanical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tourists’ sightseeing. During the late Tang Dynasty, the ponds in Luoyang City decreased and there were only 24 ponds left. Clarifying these facts will be of great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city planning in Eastern Capital Luoyang in the Tang Dynasty.

      Sui and Tang dynasties; Luoyang; ponds

      K928.64

      A

      1001-0300(2016)06-0030-09

      2016-08-23

      吳家洲,男,福建三明人,福建師范大學(xué)社會歷史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學(xué)研究; 劉錫濤,男,江西泰和人,福建師范大學(xué)社會歷史學(xué)院副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唐代歷史地理研究。

      猜你喜歡
      洛水西苑洛陽城
      什邡銀政合力助推鄉(xiāng)村振興
      秋日隨步
      牡丹(2021年23期)2021-12-11 20:05:38
      隋唐洛陽城洛南里坊區(qū)歷史名園價值評價及保護(hù)利用探索
      寫真地理(2020年37期)2020-11-20 02:12:29
      東漢洛陽城南:中國古代第一個都城文化區(qū)的形成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東方收藏(2019年3期)2019-06-11 06:17:32
      石家莊市西苑小學(xué)學(xué)生美術(shù)作品
      看盡古今興廢事的洛陽城
      愛眼有道,生活才更“睛”彩——訪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西苑醫(yī)院張玉平主任醫(yī)師
      別詩
      《兵馬俑復(fù)活》系列之一離奇的連環(huán)失蹤
      孟村| 博乐市| 河池市| 临猗县| 定边县| 江阴市| 汤原县| 聂拉木县| 恭城| 荔波县| 黄浦区| 葫芦岛市| 普格县| 资讯 | 湘潭市| 阿拉善右旗| 峨眉山市| 昌吉市| 慈利县| 化隆| 平阳县| 永兴县| 海晏县| 多伦县| 双城市| 崇义县| 泌阳县| 阿坝县| 随州市| 泸州市| 义乌市| 芜湖市| 富锦市| 大邑县| 兴安盟| 西贡区| 灌云县| 霍林郭勒市| 玉门市| 中西区|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