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玉琴
主題班會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也是建設優(yōu)秀班集體的重要保證。初中生已具備獨立思考與理性判斷的能力,因此,在班級管理實踐中,班主任要不斷更新自身的德育理念,對當前的學生管理現(xiàn)狀及特點做好充分調(diào)研,以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道理滲透等多種方式,豐富主題班會的形式,強化主題班會的教育價值。
一、設計主題,引領班級輿論
以學生為主的主題班會,重在學生自主參與,這就要求班會不再是簡單空洞的說教式灌輸,而是精心策劃的主題活動,是以班會作為思想滲透與輿論影響的主陣地,而持續(xù)不斷開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動。在“責任”主題班會舉辦之初,教師要圍繞“責任”設計相關的問題、案例、活動等,以引領班級輿論,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為此,教師不妨設疑:什么是責任?對于中學生而言,負責任意味著什么?假如你是個負責任的人,你的一生會怎么樣?將會對周圍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反之,你不負責任,其影響又將會怎樣?在教師的引領下,有學生以“人人不負責任的一天”為題,展開合理想象:早上急匆匆起床,想要洗臉刷牙,擰開水龍頭卻是滴水也無,自來水廠的工人還在睡覺吧。餐桌上空空如也,媽媽早就出去遛狗了,她不給我做早餐了。就這樣,我蓬頭垢面地出門,腹內(nèi)空空走在路上,想起自己數(shù)學作業(yè)沒寫完,心內(nèi)緊張不安。不過,沒多久,這種不安就消失了,因為老師不會檢查,也不會批評的。街上,人車混亂,也無交警來管。我在上學的路上。繼續(xù)往前走,還是掉頭回家?我產(chǎn)生了困惑。這一天,人人都可以不負責任。
二、學生參與,發(fā)掘班會素材
學生自主參與主題班會活動,從自身及周圍的人或事出發(fā),分析比較其教育價值,從而發(fā)掘并篩選出典型的教育素材。學生尋找主題班會素材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其德育內(nèi)化的高效性也尤其明顯。在“責任”主題班會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搜集有關責任的格言及典型事例,觀察并描述身邊的負責任或不負責任的人或事。有學生認為,只要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事,便已足矣。至于家國及社會,不必在乎。事實上,這是一種狹隘的責任觀?!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是黃宗羲對天下的責任認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對國家的責任認知;“博學于文,約之以禮”,是孔子對自身的責任認知。反觀現(xiàn)實生活中,任憑水龍頭里的水嘩嘩而流,自己卻無動于衷,是自己對人類及子孫后代的不負責任;任憑班里的紙屑亂飛,而自己卻熟視無睹,是自己對他人及集體的不負責任;隨意接觸垃圾讀物,隨意浪費時間,是對自己青春的不負責任。這些教育素材,需要經(jīng)過學生的發(fā)掘并概括,才能成為主題班會的資源。
三、小組合作,內(nèi)化主題教育
以生為主的主題班會,目的在于內(nèi)化主題,讓學生自覺從思想、言行等方面受到感化。因此,在主題班會教育活動中,運用小組合作,讓學生參與主題探討,對既有案例進行分析,從而明確自身的是非選擇。在“責任”主題班會教育實踐中,小組合作探討:為了建設一個優(yōu)秀而團結向上的班集體,作為班級一分子的自己該如何做?請從作業(yè)、課堂、復習、考試、個人儀表、班級衛(wèi)生、集體活動、師生關系等方面,進行簡要闡述。學生的小組合作探討,其實質(zhì)則是內(nèi)心的正負較量,是一種教育的內(nèi)化形式。通過小組探討,學生明確了責任的內(nèi)涵:作業(yè)不敷衍,課堂認真聽,復習不流于形式,考試全力以赴,為個人負責,為集體爭榮譽,師生之間既民主又和諧。
四、展示總結,升華德育思想
以生為主的主題班會,重在展示總結,將教育的主題提煉概括,使之升華為班級核心精神,以對學生形成持續(xù)性、系統(tǒng)性的教育價值與激勵意義。在“責任”的主題班會教育實踐中,學生自主展示關于“責任”的正反案例,從中收獲積極的教育意義。有學生別出心裁地在“責任”主題班會中設計“讀雷鋒日記,做負責任的人”的活動,從而將時代要求、奉獻精神與“責任”主題有機統(tǒng)一起來。事實上,在班級管理中,“責任”與自我奉獻、勤奮向上緊密相連,一個有著深沉責任心的學生,必然是一個對集體無限熱愛,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他不卑不亢,不驕不躁,心中有方向,腳下有路子。因此,學生通過展示總結,將“責任”升華,使之成為班級精神的核心要素,從而為學生的自主成長增添動力。
以生為主的主題班會的開展,需要班主任不斷創(chuàng)新德育方式,引導并放手讓學生自主去發(fā)現(xiàn)教育素材,自主篩選典型案例,自主內(nèi)化教育思想,自主提煉班級精神,從而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以真正落實主題班會的德育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