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友烤
(浙江喬治白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溫州 325400)
服裝立體與平面的發(fā)展和未來趨勢
肖友烤
(浙江喬治白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溫州 325400)
闡述了制版過程中把握款式的重要作用,總結了服裝制版的自由發(fā)揮,簡述了立體裁剪的優(yōu)勢在服裝設計中的體現(xiàn),指出了服裝設計中應用立體裁剪所能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效果。
立體裁剪;工業(yè)制版;發(fā)展趨勢
地球上從發(fā)現(xiàn)人類穿衣服就已經在運用立體裁剪開始量身裁剪了,起初只是作為隨意的包裹在身體上達到遮擋隱私部位和御寒取暖的效果 ,隨著時間推移,在西方國家服裝不再是作為單純的去包裹身體和取暖,漸漸演變成為能夠體現(xiàn)人體美,象征地位的華麗存在。
如今國外品牌服裝正以各種形式大量涌入我國,這對國內服裝業(yè)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從目前服裝市場結構來看,D&G,LV,Gucci Dior,HERMES,Chanel等國外著名品牌占據(jù)著國內高端服裝市場,中高端市場中也主要由國外品牌控制(如ZARA, JACKJONES等品牌),國內品牌服裝則徘徊在中低端市場。造成國內外服裝品牌巨大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立體裁剪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狀況的顯著差別就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香奈兒品牌(走高端路線,時尚簡約、簡單舒適、純正風范。流行稍縱即逝,風格永存依然是品牌背后的指導力量。Chanel提供了具有解放意義的自由和選擇,將服裝設計從男性觀點為主的潮流轉變成表現(xiàn)女性美感的自主舞臺。拋棄緊身束腰、鯨骨裙箍,提倡肩背式皮包與織品套裝)。種種例子可以說明,國外服裝品牌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比較成熟,而中國還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中國的服裝品牌起步比較晚,這是造成國內外服裝品牌巨大差距的主要因素,但其中立體裁剪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狀況的顯著差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立體裁剪適應了品牌服裝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以及對于原創(chuàng)、風格與高品質的追求。國際品牌服裝在產品設計開發(fā)中都廣泛地應用立體裁剪,而國內的立體裁剪技術較國外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
國內服裝生產企業(yè)對其應用還處在初級階段。隨著企業(yè)的發(fā)展演變,立體裁剪只是在平面制版中遇到一些對風格把握不大而簡易操作,并不像國外那樣實際應用到生產中去。隨著對立體裁剪技術的引進和推廣,業(yè)內人士開始認識到立體裁剪技術是品牌服裝競爭的新元素和核心技術之一,運用立體裁剪是服裝設計實踐的必然趨勢。
立體裁剪是一種古老而又年輕的裁剪方法,它不需要制圖,不需要測量,更沒有復雜的計算公式。主要工具只需一個人臺、一把剪刀、一盒大頭針。由于在立體裁剪中,服裝的輪廓、結構、造型都在三維空間中產生,因此立體裁剪與平面裁剪相比,更能準確地抓住面料的特有風格,充分利用面料在懸垂狀態(tài)下形成的各種褶裥和縐紋,制作出各種復雜的外觀輪廓和內部結構,更生動地表達設計構思。更重要的一點是立體裁剪在整個制作過程中,由于設計師直接將面料與人臺或模特接觸,能更直觀地觸發(fā)設計靈感,隨時調整出最佳狀態(tài)。
1.1 規(guī)范化要求
服裝制版過程中,應現(xiàn)在的服裝流行趨勢,立體裁剪能夠使設計師與服裝直接對話,立體裁剪可以給設計師很大的空間想象,是不直接存在卻完全能夠感受到作用的空間。設計師直接運用面料、色彩、款式,刺激人產生視覺或思維運用。隨意是立體裁剪的最大優(yōu)勢,成為其作為服裝制版技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之一。規(guī)范化具體表現(xiàn)為操作步驟的程序化和運用結果的確定性。在國外品牌服裝設計與生產中被高度重視并得以廣泛應用。
1.2 技巧性要求
立體裁剪作為三維造型技術,其技巧性非常突出。通過正確運用技巧,可以使服裝既具優(yōu)美的靜態(tài)造型,又能滿足人體動態(tài)舒適性要求。由于立體裁剪并不是簡單地將布料包裹在模型上,使其處于完全貼身狀態(tài)或者用面料在模型上隨意造型,所以在運用中松量的捏取便是其中一項技巧性很強的操作內容。除了需要在胸部、背部、腰部、袖窿底部、臀部、襠部等部位放入滿足人體運動舒適性的松量外,還要在胸、腰、臀部放入款式造型所需的松量。因為操作者在人臺上處理布料時,就是依靠控制布料的經紗與緯紗來實現(xiàn)設計意圖,并使服裝達到平衡,所以立體裁剪的操作對手法和技巧的嫻熟程度和審美度要求很高。設計師與樣板師需要不斷練習,熟練掌握其中的技巧。
1.3 靈活性要求
服裝的流行性以及服裝特定的審美要求,決定了立體裁剪的靈活性。在熟練掌握立體裁剪的技巧、遵循規(guī)范的同時,必須以審視的目光、靈動的心去把握服裝風格與造型。同樣的設計圖,在流行瘦身造型與寬松造型的不同時期,結構線的位置、松量的加放等都會不同。譬如追求休閑和極簡風格的CK與以奢華作為核心訴求的GUCCI兩種品牌的服裝,在運用立體裁剪時的處理方式就會有很大差別。立體裁剪的靈活性對服裝設計師、樣板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要有很強的審美能力,要能夠在變與不變之間求得平衡。
近年來國內服裝領域嚴重下滑,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價上漲,導致工人工資的倍增,令國內大多企業(yè)感到壓力倍增。各企業(yè)都在要求設計師及版師講究速度,而忽略了品質的重要性。制版師是把服裝設計效果圖通過精湛的技術在平面上進行分解,對設計進行修正和完善,使設計更加符合人體結構,確保服裝穿著舒適性。服裝制版是一個很大的體系,光一個袖子和領子部分的變化分割就夠你研究的了,真正的專業(yè)知識還需靠自己去不斷的實踐和總結。
平面制版實際要比立體裁剪更加復雜,因為沒有參考依據(jù),只能憑個人經驗和審美觀在平面中做出造型,不但要看,還要邊看邊打出來,服裝是強調動手能力的,打出來以后再把衣服做出來,穿在人臺上或真人身上看效果,再進行修正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做好。一般需兩到三次的修改·定型,才可以投入生產。很多版師習慣按公式去制版,程序繁瑣,而效果不一定理想。每本書籍上的公式都是經過反復研究而得的結論,給初學者確實可以帶來很大的幫助,但對于一些經驗豐富的版師其實作用不是很大,往往一些經驗豐富的版師大都會使用自己的一套制版模式,經驗要比教科書要可靠的多。例如一件公主線女裝,很多版師都是去以一個定量的尺寸去做出后背的公主線(后中8.5CM,袖籠夾底上10-11.5CM),其實完全可以根據(jù)款式的比例分割,不必去套用公式和固定尺寸。想象你在制作一件藝術品,分割的比例,線條的柔美,部位裝飾的尺寸及位置,要做到讓人看到能夠當他是一件藝術品來欣賞。
設計師在設計時最先接觸的是面料,通過在人臺或模特身上披掛,充分了解面料的特點,再以這種面料的特點。來設計相符合的服裝款式。以鏤空面料為例,鏤空面料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實、有虛。通過立體裁剪,面料的鏤空與人體的自然色重新組合成新的立體色調。這種若隱若現(xiàn)、虛實重疊與不重疊的變化,是面料本身所能創(chuàng)造的新的感覺。通過細褶,將面料不規(guī)則的重疊,多層重疊,可營造一種若隱若現(xiàn)、半透明的空間感。
面料的這種特殊性,能在立體裁剪下給設計師許多再創(chuàng)作的空間。最能運用面料營造氣氛的設計師是著名的國際級時裝設計師三宅一生。他作品的代表性之一就是疊縐對光的折射。當模特在舞臺上表演時,隨著燈光的變化,加上材料疊皺對光的折射,以及模特在舞臺上的運動,使材料的特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服裝作為人的“第二層皮膚”,可通過服裝來補償某種形體比例中的缺憾?,F(xiàn)今還存在著另一種設計思維,就是將主客倒置,也就是破除傳統(tǒng)觀念中人和服裝的關系概念,把服裝作為一種人體“軟雕塑”的藝術概念去思維,去設計服裝。對于前一種設計思維,平面裁剪通過在制圖中結構線、裝飾線、輪廓線的設計也能發(fā)揮作用,比如提高腰線,使上身略短、下身略長,達到美化人體的作用。但在相同情況下,立體裁剪起到的作用更加精致準確、貼合人體。尤其是在一些結構奇特、形態(tài)復雜的高檔服裝設計中,需要在一些部位進行褶裥和細褶處理,達到美化人體的作用。這時運用立體裁剪可隨心所欲地予以表現(xiàn),能獲得平面設計無法達到的生動效果。對于后一種主客倒置的設計思維,其強調的是服裝的獨特性、人格性、自主性,目的是解放人體、表現(xiàn)人體,用新的方式重塑人體與服裝的關系。在這種設計思維下,服裝設計已從“似藝術”的服裝,發(fā)展成“穿在身上的藝術”。
服裝的核心識別往往源于鮮明的風格和上乘的品質,而服裝產品的三維屬性、面料的物理性能、人體的復雜體表以及人體工程學要求等,都使品牌服裝設計的實現(xiàn)有一定的難度。而通過立體裁剪技術則可以很好地解決其中一些關鍵問題。
3.1 服裝造型的準確把握
如何準確把握服裝造型,是品牌服裝設計所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首先,品牌服裝非常注重設計的原創(chuàng)性,而服裝的風格又必須統(tǒng)一,這樣的服裝在創(chuàng)意、設計圖到樣衣的過程中就需要運用立體裁剪,這樣才能直觀地調整設計。設計師可以獨立運用立體裁剪完成造型設計,也可以與樣板師協(xié)作共同完成設計。其次,品牌服裝需要精致的板型,如肩線與袖窿、省道和分割線的設計都是精細而微妙的,需要經過在人臺上裁剪,用實際面料縫制,由試衣模特試穿,經多次修板后才能確定下來。服裝設計大師阿瑪尼的設計取得成功的最經典原則,就包括認真對待設計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雖然款式簡單,但剪裁縫制絕對精致。這也成為他的時裝產品所特有的品牌識別元素。
3.2 合體性與舒適性的兼顧
舒適性與合體性在服裝設計、制板中似乎是一對矛盾:常常是合體性好的服裝動態(tài)舒適性差,而舒適性好的服裝又不太合體。其中上衣的袖窿與褲裝中的底襠又是打板中最難把握的部位。比如上衣保證了袖子的合體美觀性,則手臂的運動舒適性大受影響;而袖子穿著舒適情況下,上衣的合體美觀性必大打折扣。褲子樣板設計中其襠部的舒適性與褲子的合體美觀性也存在相同的問題。究其原因,在于打板師們采用平面裁剪法,有二維尺寸概念而缺少對人體的臂根部及襠部立體形態(tài)的了解與把握。而立體裁剪技術,則能夠相對較好地處理這一矛盾關系。
3.3 面料性能對板型的影響
同樣的板型用不同面料縫制后,會出現(xiàn)完全不同的造型效果;且適用于某些面料的好樣板,在用不同性能面料加工后,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板型要根據(jù)面料來變化,樣板放松量、省量、袖子吃勢大小,以及結構線的形狀都會隨面料厚薄、軟硬、收縮性、垂性等性能的改變而不同。這是與面料性能相關的板型設計中的重要問題,也是影響板型質量及成衣質量的關鍵問題??萍嫉目焖侔l(fā)展為服裝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材料,大量的新型面料不斷出現(xiàn),其中的許多面料都具有了新的外觀和手感,平面裁剪對于新型面料更是捉襟見肘。新面料的出現(xiàn)不斷地對設計師的技能提出了挑戰(zhàn),平面工作的變革不可避免。憑借三維直觀性及靈活性,立體裁剪技術將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無論是國外品牌服裝設計的成功經驗,還是國內企業(yè)的初步實踐,都證明立體裁剪作為一項重要的服裝技術,對于推動品牌服裝的發(fā)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今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眼光和對穿著品質的要求都已追上了國際的軌道,未來國內服裝領域將會以立體裁剪為服裝制版的的只要技術,但各大企業(yè)管理模式,很少有注重對企業(yè)版師的培訓和接觸新型技術的心態(tài)。導致國內大多版師似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無法接觸新的制版技術手法。
品牌服裝企業(yè)應該積極引進、應用和推廣立體裁剪。由于該技術從國外引進,有一個消化吸收以及本土化的過程,其具體運用理論還有待長期的探索與研究。但是只要我們能堅持不懈,虛心求教,把立裁能廣泛的運用到制作和生產當中,我想中國的服裝品牌也一定能越來越多地推開國門,走向世界。
[1] 張文斌.服裝立體裁剪[M].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
[2] 劉瑞璞,劉維和.服裝結構設計原理與技巧[M].1996.
[3] 王曉澤.立體裁剪技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2010(11):07.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trend of clothing stereo and plane
XIAO You-kao (Zhejiang GIUSEPPE Ltd., Zhejiang Wenzhou 325400,China)
Describ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grasping the style plate process, summed up the clothing plate free play, reflect the advantages of three-dimensional cutting in garment design, points out the key problems and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draping clothing design can solve.
three-dimensional cutting;industrial plate making;development trend
TS941.2
A
投稿日期:2016-10-8
肖友烤(1977-),男,浙江溫州人士,從小受家庭影響特別喜歡服裝,現(xiàn)任職:浙江喬治白服飾股份有限公司開發(fā)技術部:副經理;研究方向:服裝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和版型的松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