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

      2016-12-17 22:18:01陳潁
      關(guān)鍵詞:胡笳文天祥杜詩

      陳潁

      (安徽大學(xué)文學(xué)院,安徽合肥230039)

      論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

      陳潁

      (安徽大學(xué)文學(xué)院,安徽合肥230039)

      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既是借蔡琰不幸遭遇,寫個人離亂身世;亦是集憂國傷世的杜詩,抒悲痛之情。文詩也表現(xiàn)出對蔡詩、杜詩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出自身的藝術(shù)特色。

      《胡笳曲》(十八拍);蔡琰;杜甫;文天祥

      生逢亂世的漢末才女蔡文姬身世坎坷,頗為不幸。經(jīng)歷了亡夫、喪父的遭遇后,又在戰(zhàn)亂中被胡人掠去,身陷匈奴十二年后,雖得以重歸故里,卻陷入骨肉分離的極度痛苦之中。署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的真?zhèn)稳杂袪幾h,但詩歌真實反映了文姬被掠、沒胡、別子、歸漢的悲慘遭遇,其中真切悲痛的感情打動了唐宋以降的讀者。無論《胡笳十八拍》是否出自蔡琰手筆,這首騷體長詩自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收錄以來,就與蔡琰的故事密不可分,人們寧信其有,不愿信其無,并將它作為仿擬的對象,不斷仿作這首感情真摯、沉痛的詩篇。

      蔡琰的人生經(jīng)歷和文學(xué)作品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認同和接受[1],在唐代劉商依樣仿作《胡笳十八拍》之后,宋人開始嘗試不同形式的擬作,王安石、李元白、王寅、李綱、文天祥等人都以集句形式創(chuàng)作了同題擬詩。相傳蔡琰因“感傷離亂,抒懷悲憤”而作的《胡笳十八拍》,在戰(zhàn)亂頻繁、山河破碎的南宋得到了廣泛的接受,感時傷事的詩人們紛紛擬蔡詩抒家國之痛。繼李綱借《胡笳十八拍》抒山河淪落之痛后,南宋末年身為丞相的文天祥慘遭國破家亡,學(xué)琰語集杜句以自遣,作《胡笳曲(十八拍)》抒亡國之痛。至元十三年(1276),元兵攻入臨安,謝太后帶領(lǐng)恭帝屈辱投降,至元十五年(1278),文天祥兵敗被俘,被囚于元大都。至元十六年(1279),崖山兵敗,陸秀夫負帝昺投海,南宋徹底覆亡。這一歷史巨變使南宋詩壇發(fā)生顯著的轉(zhuǎn)折,“寫愛國情懷和亡國悲憤,是南宋文學(xué)發(fā)展一光輝而悲壯的結(jié)尾”[2]。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至元十七年(1280)作于獄中,已有的研究多關(guān)注其集杜詩成拍、借蔡琰悲慘遭遇寫自己離亂身世的現(xiàn)象,尚未論及其對蔡詩、杜詩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其自身的特點,本文擬在此基礎(chǔ)上對這一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借蔡琰不幸遭遇,寫個人離亂身世

      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是應(yīng)琴師汪元量之請而作。至元十七年中秋,汪元量前往獄中探望文天祥,為其彈奏“胡笳十八拍”曲,請他賦《胡笳十八拍》詩。文天祥《胡笳曲》詩前小序記載了創(chuàng)作緣由和擬詩的意旨:

      庚辰(1280)中秋日,水云慰予囚所,援琴作《胡笳十八拍》,取予疾徐,指法良可觀也。琴罷,索予賦胡笳詩,而倉促中未能成就。水云別去,是歲十月復(fù)來。予因集老杜句成拍,與水云共商略之。蓋囹圄中不能得死,聊自遣耳。亦不必一一學(xué)琰語也。水云索予書之,欲藏于家。故書以遺之。浮休道人文山。

      “文天祥的《胡笳曲》既不拘泥古辭,又不脫離舊題,是學(xué)琰和自遣的有機結(jié)合”[3],文詩借蔡琰遭遇寫個人離亂身世,其主要特點之一是學(xué)琰語、遣己懷。

      (一)學(xué)琰語

      文天祥與蔡琰在生活時代、人生經(jīng)歷、思想感情上有相似之處,其擬詩中有一部分是代蔡琰立言,有意識地“學(xué)琰語”。“學(xué)琰語”主要表現(xiàn)在根據(jù)自己與蔡琰相似的經(jīng)歷,模擬蔡詩的內(nèi)容。文詩“刻意保留了蔡琰《胡笳十八拍》的敘事性”[4],其中依稀可見與蔡詩中相似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一至六拍抒寫遭亂被擄的悲憤,七至十二拍敘寫居胡思鄉(xiāng)的哀傷,十三至十八拍傾訴對兒子的牽掛和思念。

      “風(fēng)塵澒洞昏王室,天地慘慘無顏色。而今西北自反胡,西望千山萬山赤。嘆息人間萬事非,被驅(qū)不異犬與雞……”。文詩開端敘寫南宋末年政治黑暗,奸臣當?shù)?,以至外患四起,蒙古兵大舉入侵,江山易主,人民淪為亡國奴,流離失所?!爸刑煸律谜l看,豺狼塞路人煙絕”(第三拍)、“胡馬長鳴不知數(shù),衣冠南渡多崩奔”(第四拍)、“身欲奮飛病在床,時獨看云淚沾臆”(第五拍)。文天祥在恭帝降元后仍矢志抗元,決心恢復(fù)山河。幾年間,主戰(zhàn)的愛國志士為抗敵奮不顧身,但投降派棄械而逃,元軍兵多將廣,勢不可擋,文天祥處于孤立無援的困境,陷入無力扭轉(zhuǎn)乾坤的憂憤之中?!昂藲w來血滿箭……洛陽宮殿燒焚盡”(第六拍)。元軍再次發(fā)起猛烈進攻,宋室的殘余力量被消滅,文天祥兵敗被俘,被囚于元大都。他在獄中回憶幾年間抗元的艱辛和國破家亡的慘狀,悲慟不已。文詩前六拍模擬蔡詩,交代了時代背景和故事的起因,敘寫了逢亂被俘的經(jīng)過。

      “九度附書歸洛陽,故國三年一消息”(第七拍)。“愁對寒云雪滿山,愁看冀北是長安”(第八拍)?!澳蠘O一星朝北斗,每依南斗望京華”(第九拍)。文詩七至九拍,通過不同的角度,反復(fù)渲染了對故國的思念。“今年臘月凍全消,天涯涕淚一身遙”(第十拍)。“冬至陽生春又來,口雖吟詠心中哀”(第十一拍)。冬至后春天就要到來,但與故鄉(xiāng)相隔天涯之遙的詩人心中卻仍是悲哀,文詩亦通過季節(jié)轉(zhuǎn)換反襯無法消減的思鄉(xiāng)之痛。此部分和蔡詩中“思鄉(xiāng)”的描寫非常相似,是有意“學(xué)琰語”的體現(xiàn)。

      “大兒九齡色清徹,驊騮作駒已汗血。小兒五歲氣食牛,冰壺玉衡懸清秋……離別不堪無限意,更為后會知何地?”(第十三拍)文天祥和蔡琰一樣育有二子,大兒有汗血寶馬之資質(zhì),小兒亦見識不凡,有棟梁之才。為抗元報國,文天祥不顧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忍痛拋下兩個年幼的兒子。他自愧未能盡到父親的責(zé)任,照顧、保護好兩個兒子,心中十分矛盾,默默忍受與兒子別離的痛苦?!白杂袃蓛豪桑鲈谔煲环?。胡塵暗天道路長,安得送我置汝傍”(第十七拍)。十七拍再次傾訴與二子天各一方、相見無期的悲哀。與蔡詩相同,文詩中描寫了別子時的痛苦,傾注了對兒子的思念和牽掛。

      (二)遣己懷

      正如文天祥詩序中所說,其《胡笳曲》乃獄中“聊自遣耳……不必一一學(xué)琰語也”。其擬詩在“學(xué)琰語”的同時,記載了自己矢志抗元、兵敗被俘的苦難經(jīng)歷,道出了個人不盡的悲涼慷慨和亡國的哀慟。

      “獨立縹緲之危樓,高視乾坤又何愁。江風(fēng)蕭蕭云拂地,笛聲憤怒哀中流”。文詩第二拍描寫了其在逃亡途中所見凄涼的景象,抒發(fā)沉痛悲憤的心情?!叭瓯甲呖掌す?,三年笛里關(guān)山月……寒刮肌膚北風(fēng)利,牛馬毛零縮如猬”(第三拍)、“黃河北岸海西軍,翻身向天仰射云……山木慘慘天欲雨,前有毒蛇后猛虎”(第四拍)。文天祥回憶了幾年來其忍受艱辛困苦、歷盡艱難險阻的抗元斗爭。

      文天祥早年時社會相對安定,其生活安逸,“性豪華,平生自奉甚厚,聲伎滿前”[5]?!皯浳羰逍纳泻?,莫怪頻頻勸酒杯”(第七拍)。其詩回憶了自己年少時開懷暢飲的安適生活。“只今年才十六七,風(fēng)塵荏苒音書絕。胡騎長驅(qū)五六年,弊裘何啻連百結(jié)……此身未知歸定處,漂泊西南天地間”(第八拍)。幾年后,他遭遇亡國,國土遭胡騎蹂躪,親人間音信斷絕,民不聊生,自己也生活艱難,衣衫襤褸,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笆帜_凍皴皮肉死”、“反鎖衡門守環(huán)堵”等詩句,是其獄中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

      “自胡之反持干戈,一生抱恨空咨嗟。我已無家尋弟妹,此身那得更無家?”(第九拍)國破無以為家,親人離散,下落不明,文詩抒寫了國破家亡的悲痛,抒發(fā)了對親人的思念?!扒Ъ医裼邪偌掖妗涛覈@恨傷精魂”(第十七拍)、“漢家山東二百州,青是烽煙白人骨……年過半百不稱意,此曲哀怨何時終”(第十八拍)。文詩末尾敘寫元軍入侵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zāi)難,以悲憤作結(jié),再次抒發(fā)了國家覆亡的悲痛。

      文天祥《胡笳曲》模擬蔡詩內(nèi)容,學(xué)琰語遣己懷,借蔡琰被擄的不幸遭遇,抒發(fā)了自己身遭亡國的哀思。

      二、異代有知音,集杜詩抒悲情

      王安石、李綱的擬作中采用杜詩的比例逐漸增大,文天祥《胡笳十八拍》160句全集杜詩(其中一句例外,疑為作者誤記其為杜詩)?!八^集杜詩,指由杜甫詩句重新搭配組合而成的詩歌,是集句詩的一個重要類別……現(xiàn)可考見的最早的集杜詩,當推北宋中期孔平仲《詩戲》中的《寄孫元忠(俱集杜句)》31首”[6]。南宋時,集杜詩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文天祥在獄中作《集杜詩》二百首,其自序云:“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覺為吾詩,忘其為子美詩也。乃知子美非能自為詩,詩句自是人情性中語,煩子美道耳。子美于吾隔數(shù)百年,而其言語為吾用,非情性同哉!”[7]文天祥與杜甫的情性相同,遭遇相似,是杜甫的異代知音。其《胡笳十八拍》亦是集杜詩,采用多種形式的詩句,大量選用杜詩中的戰(zhàn)亂、送別題材,抒發(fā)家亡國破的悲憤和哀痛。

      (一)采用不同體裁的杜詩

      文天祥《胡笳十八拍》絕大部分是七言句,夾雜少許五言句。其中所集杜甫詩句體式多樣,不僅有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七言組詩等傳統(tǒng)體式,而且采用了杜甫首創(chuàng)的歌行新題和曲江三章章五句等特殊形式。

      如第十拍:

      今年臘日凍全消,天涯涕淚一身遙。諸將亦自軍中至,行人弓箭各在腰。白馬嚼嚙黃金勒,三尺角弓兩斛力。胡雁翅濕高飛難,一箭正墜雙飛翼。

      “今年”句,出自杜甫七律《臘日》;“天涯”句,源于其七律《野望》;“諸將”句,出自其七古《清明》;“行人”句,源于其歌行新題《兵車行》;“白馬”句、“一箭”句,皆源于其七古《哀江頭》;“三尺”句,出自其歌行新題《虎牙行》;“胡雁”句,源于其七古《秋雨嘆三首》其三。一拍之中兼有律詩、古詩、歌行。

      第十六拍,八句七言詩中間雜四句五言詩,采用了七古、五古、七律和曲江三章章五句等不同的形式。

      乃知貧賤別更苦,況我飄轉(zhuǎn)無定所。心懷百憂復(fù)千慮,世人那得知其故。嬌兒不離膝,哀哉兩決絕。也復(fù)可憐人,里巷盡嗚咽。斷腸分手各風(fēng)煙,中間消息兩茫然。自斷此生休問天,看射猛虎終殘年。

      “乃知”句,出自杜甫七古《醉歌行》;“況我”句,源于其七古《嚴氏溪放歌行》;“心懷”句,實出自高適晚年作于蜀州的七古《人日寄杜二拾遺》,抒寫了對杜甫深摯的思念之情。高詩情深意切,幾年后杜甫重讀之,“淚灑行間”,并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并序》。應(yīng)是高適和杜甫酬唱的這兩首詩一起收入杜甫詩集,文天祥把其誤記為杜甫詩句。“世人”句,源于杜甫七古《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嬌兒”句,出自其五古《羌村》;“哀哉”句,源于其五古《前出塞九首》其四;“也復(fù)”句,出自其五古《雨過蘇端》;“里巷”句,源于其五古《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斷腸”句,出自其七律《公安送韋二少府巨贊》;“中間”句,源于其七律《送路六侍御入朝》;“自斷”句、“看射”句,均源于《曲江三章章五句》。《曲江三章章五句》分為三章,每章五句,章法獨特,為杜甫所創(chuàng)。

      (二)集杜甫戰(zhàn)亂詩

      杜詩不僅得古今之體勢,而且摹寫了宇宙之萬象,其題材極為廣泛,涉及社會政治、經(jīng)濟、軍事以及個人生活等許多方面。愛國詩人杜甫關(guān)心國事,書寫了大量反映戰(zhàn)亂、充滿憂國憂民情懷的戰(zhàn)亂詩。文天祥的擬作中,用杜詩為自己代言,采用杜甫戰(zhàn)亂詩,描述了南宋滅亡之際慘痛的戰(zhàn)爭經(jīng)過,抒發(fā)了深深的悲憤和愛國之情。

      如“黃河北岸海西軍,翻身向天仰射云。胡馬長鳴不知數(shù),衣冠南渡多崩奔。山木慘慘天欲雨,前有毒蛇后猛虎……”(第四拍)。“黃河”句、“胡馬”句,皆出自因吐蕃入寇而作的《黃河二首》其一;“翻身”句,源于安史之亂時所作《哀江頭》;“衣冠”句,諷刺吐蕃入侵時代宗和士庶避亂南奔,出自《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并序》;“山木”句、“前有”句,均出自避戰(zhàn)亂而流落異地時所作的《發(fā)閬中》。

      “胡人歸來血滿箭……洛陽宮殿燒焚盡。干戈兵革斗未已……千村萬落生荊杞”(第六拍)?!昂恕本?,出自《悲陳陶》,描寫胡人的兇殘,以陳陶之役的慘敗比喻宋軍的慘??;“洛陽”句,源自《憶昔》,以吐蕃攻陷長安后,燒殺一空,比擬元人滅宋,汴京成為廢墟;“干戈”句,出自《又觀打魚》,以安史之亂和吐蕃進犯喻元軍對南宋的不斷侵擾;“千村”句,源于《兵車行》,以對吐蕃用兵使田園荒蕪,荊棘叢生,寫元人入侵,中原滿目荒涼的景象。

      “北歸秦川多鼓鼙,禾生隴畝無東西。三步回頭五步坐,誰家搗練風(fēng)凄凄”(第十四拍)?!氨睔w”句,出自《暮歸》,以吐蕃為寇喻元騎入侵;“禾生”句,源于《兵車行》,反映戰(zhàn)亂給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極大的破壞;“三步”句,出自《憶昔行》,描寫了征人與家人分別時的不舍與無奈;“誰家”句,源自《暮歸》,通過夜風(fēng)中傳來的悲凄的搗衣聲,表現(xiàn)戰(zhàn)爭給征人婦帶來的凄楚哀傷。

      (三)集杜甫送別詩

      文天祥所集杜詩中,贈別、酬唱詩占很大比重?!罢缢稳怂f:‘少陵有句皆憂國’(周紫芝《亂后并得陶杜二集》,《太倉稊米集》卷一O)”[8]。“即使在那些似乎與國政時事無關(guān)的題材中,其憂國憂民之情也時時有所流露”[9]。杜甫送別詩中也充滿憂國之情和喪亂之感。文天祥把其詩句重新組合,抒發(fā)了國破家亡的憂憤和漂泊淪落之痛。

      “而今西北自反胡”(第一拍),出自《惜別行送劉仆射判官》;“嘆息人間萬事非”(第一拍),源于《送韓十四江東覲省》;“高視乾坤又可愁”(第二拍),出自《相逢歌贈嚴二別駕》;“蒼皇已就長途往”(第二拍),源于《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同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身欲奮飛病在床”(第五拍),出自《寄韓諫議》;“莫怪頻頻勸酒杯”(第七拍),源于《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自胡之反持干戈”(第九拍),出自《寄柏學(xué)士林居》;“長笛誰能亂愁思”(第十一拍),源于《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

      杜甫對友人充滿深情厚誼,其寫給友人的贈別詩尤為真摯感人。文天祥在描述與二兒生離死別的哀痛時,更多地采用了杜甫的贈別詩。

      “罷琴惆悵月照席……離別不堪無限意,更為后會知何地?”(第十三拍)“罷琴”句,出自《送孔巢父謝病舊游江東兼呈李白》;“離別”句,源于《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更為”句,出自《送路六侍御入朝》?!白钥侄袃?,不得相追隨。去留俱失意,徘徊感生離”(第十四拍)。“自恐”句,出自《送李校書二十六韻》;“不得”句,源自《送高三十五書記》;“去留”句,出自《潭州留別杜員外院長》;“徘徊”句,源于《送樊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

      文天祥的擬詩采用杜詩中的多種形式,較多選用其贈別、酬唱詩,抒發(fā)對戰(zhàn)亂的悲慨,溢滿了別子的哀痛和亡國的悲慟。

      三、《胡笳曲》對杜詩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詩圣”杜甫以其崇高的人格和不朽的詩篇被宋人所仰視,享譽日甚。杜詩在北宋被樹立為學(xué)習(xí)的典范,南宋時出現(xiàn)了“千家注杜”的盛況。靖康事變之后、南宋滅亡之際,詩人們身受亡國之痛,充分體會到杜甫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guān)懷,在愛國精神上與杜甫產(chǎn)生深刻的共鳴。文天祥對杜甫推崇備至,是杜甫的隔世知音,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極力學(xué)杜,其詩風(fēng)與精神與杜詩極為相似。清朝文柱在《重刊文信國公全集序》中說“公奏疏若賈誼,歌詩若杜甫”。文天祥的集杜詩《胡笳曲》體現(xiàn)了對杜詩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

      (一)繼承杜詩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現(xiàn)實主義精神

      “詩圣”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的家庭,有致君堯舜之志向,憂國憂民之情懷,他“一飯未嘗忘君”,其詩反映社會現(xiàn)實,充滿愛國精神和悲天憫人的情懷,表現(xiàn)出強烈的忠君愛國意識。文天祥出生于書香世家,“幼蒙家庭之訓(xùn),長讀圣賢之書”,“儒學(xué)及宋代理學(xué)極力倡導(dǎo)的人生理想和倫理道德,成為他畢生追求的目標”[10]。文天祥和杜甫有著相似的思想根源,受杜甫等人的影響,以仁義忠孝、講求氣節(jié)為行為準則。其狀元及第時,理宗親筆賜詩,肯定了他的才華,并寄予殷切的期望,文天祥深感知遇之恩,滿懷救國之志。在其兵敗被俘后、身陷囹圄時,仍不改忠君愛國之心,并集杜詩以明志。文天祥與杜甫異世同悲,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國破家亡之痛,其《胡笳曲》繼承了杜甫忠君愛國思想,集杜詩反映南宋覆亡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愛國主義思想,抒發(fā)了社稷傾覆、民族劫難的悲痛。

      (二)繼承杜詩“詩史”的筆法和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

      文天祥《胡笳曲》“大都與安史之亂有關(guān),或作于安史之亂之后,與李綱《胡笳十八拍》的情形類似,兩人均于杜甫亡家漂泊的窮愁中得到共鳴”[11]。“稱杜詩為‘詩史’,本自晚唐孟棨。名號一出,遂成定論……詩史就是采用詩的藝術(shù)形式,選取最典型的形象和事件來反映或表現(xiàn)歷史生活的真實面貌和詩人敏銳感受到的時代氛圍,在揭示社會的本來面目和心理狀態(tài)的同時,從更高的層次上把握歷史精神”[12]。杜詩關(guān)注時事,反映了真實的社會生活,展現(xiàn)了唐王朝動亂時期的歷史圖卷。

      文天祥和杜甫有著相似的儒家思想傳統(tǒng),和杜甫一樣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亡家、漂泊的坎坷遭遇,他繼承了杜詩“詩史”的筆法,記載了南宋覆亡的慘痛歷史和自己抗元的艱辛歷程。“昔人評杜詩為詩史,蓋其以詠歌之辭,寓紀載之實,而抑揚褒貶之意,燦然于其中,雖謂之史,可也。余所集杜詩,自予顛沛以來,世變?nèi)耸拢乓娪诖艘?,是非有意于為詩者也,后之良史,尚庶幾有考焉”?3]?!八脑娮?,是那個階段歷史和他個人艱苦斗爭的實錄,從這個方面來說,可以譽為我國民族斗爭史上的一代‘詩史’”[14]。其《胡笳曲》發(fā)揚“詩史”精神,記載了南宋覆亡的歷史、自己艱難的抗元斗爭、顛沛困頓的經(jīng)歷、困苦的獄中生活和堅貞不屈的氣節(jié),譜寫了沉郁悲壯的南宋民族斗爭史。

      (三)“變杜”——增加詩序、改動字句、改變杜詩原意

      文天祥以杜甫詩句集成自己的詩,在學(xué)杜的同時有意加以變化,表現(xiàn)出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處。杜甫的詩歌基本上沒有詩序,文天祥集杜詩而成的《胡笳曲》則寫有小序,說明了其獄中作詩的緣由和意圖。增加詩序既表現(xiàn)了文天祥《胡笳曲》“變杜”的特點,也體現(xiàn)出其集句詩的創(chuàng)新之處?!拔奶煜橹霸娙怂鶎懙募湓娨捕紱]有詩序,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天祥給集杜詩作序的做法,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和開創(chuàng)”[15]。

      為了使詞意相屬,文天祥還在《胡笳曲》中有意改動了杜詩的個別字句,改變詩意;還有一種情況,不改動杜詩,但根據(jù)前后詩句的排列,改變杜詩的詩意?!昂R長鳴不知數(shù)”(第四拍),出自杜甫《黃河二首》之一,原詩為“鐵馬長鳴不知數(shù)”,文天祥為了使其似蔡詩,突出異族入侵,有意把“鐵馬”改為“胡馬”?!坝麊栭L安無使來”(第四拍),源自《所思》,原文為“欲問平安無使來”,在文天祥心中,社稷安危高于一切,他無法顧及親人的安危,遂把“平安”改為“長安”。“一箭正墜雙飛翼”(第十拍),出自《哀江頭》,原詩為“一笑正墜雙飛翼”,這里若用原詩,則前后語意不通,把“笑”改為“箭”則十分自然貼切。

      “變杜”還體現(xiàn)在不改動原詩,通過把詩句重新組合,改變杜詩原意,如《胡笳曲》中,文天祥采用杜甫的兩句戲題詩表現(xiàn)了嚴肅、悲痛的感情。“可惜春光不相見”(第九拍),出自《春日戲題郝使君兄》,本是杜甫用來調(diào)侃郝使君的,文天祥把其和前一句“漢主山河錦繡中”連用,就用來哀嘆山河淪落了?!坝麆e上馬身無力”(第十五拍),源于《閿鄉(xiāng)姜少府設(shè)膾戲贈長歌》,本為杜甫借戲筆表達對友人盛情招待的感激,文詩中把其和“去住彼此無消息”連用,表達了文天祥與兒子分別時沉痛難舍的感情。以杜甫戲題詩寫悲情,是一種新穎的“變杜”手法,也倍增文詩之悲。

      民族英雄文天祥忠君愛國,被俘后堅守民族氣節(jié),以身殉國,名垂青史。其《胡笳曲》(十八拍)既是借蔡琰不幸遭遇,寫個人離亂身世;亦是集憂國傷世的杜詩,抒悲痛之情。文詩也表現(xiàn)出對蔡詩、杜詩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出自身的藝術(shù)特色?!扒布簯选辈糠钟涊d了自己矢志抗元、兵敗被俘的苦難經(jīng)歷,沉郁憂憤、悲壯慷慨?!白兌拧辈粌H是對杜詩的創(chuàng)新,也體現(xiàn)了集杜詩的發(fā)展與新變。

      [1]趙超.論宋人對蔡琰的接受——以文天祥《胡笳曲》為中心[J].船山學(xué)刊,2009(2):p154.

      [2]張毅.宋代文學(xué)思想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5.p315.

      [3]劉華民.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初探[J].鐵道師院學(xué)報,1998(3):p56.

      [4][11][新加坡]衣若芬.南宋《胡笳十八拍》集句詩之書寫及其歷史意義[J].浙江大學(xué)學(xué)報,2012(3):p134,p133.

      [5][元]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p12534.

      [6][15]張明華,李曉黎.試論集杜詩的發(fā)展及其與杜詩的關(guān)系[J].東方叢刊,2009(3):p196,p211.

      [7][13][宋]文天祥.文天祥全集[M].北京:中國書店,1985. p397.

      [8][9]莫礪鋒.杜甫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3. p270.

      [10]修曉波.文天祥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1. p72.

      [12]孟修祥.杜甫“詩史”說考辨[J].殷都學(xué)刊,1996(1):p40.

      [14]孫望,常國武.宋代文學(xué)史(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p303.

      On Wen Tianxiang’s Hujiaqu(shibapai)

      Chen Y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9,China)

      The poem Hujiaqu(shibapai),written by Wen Tianxiang,not only with the aid of Cai Yan’s misfortune,writes a tumult of personal life;but also collects Du Fu’s poems that worry about the country,expressing the feelings of grief.It also show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ai Yan’s poem and Du Fu’s poem,reflecting its ow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Hujiaqu(shibapai);Cai Yan;Du Fu;Wen Tianxiang

      I207.22

      A

      1671-6639(2016)01-0078-05

      2016-01-20

      陳潁(1982-),女,安徽大學(xué)文學(xué)院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2013級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胡笳文天祥杜詩
      胡笳文化與盛唐詩歌
      “胡笳”類琴曲源流考
      大眾文藝(2023年9期)2023-08-21 23:45:32
      除夜①
      胡笳與篳篥
      中國音樂(2022年3期)2022-06-10 06:27:40
      夜讀(一)
      正氣文天祥
      正氣文天祥
      正氣文天祥
      漢代“胡笳”遺存考辨(上)
      樂器(2020年8期)2020-09-19 02:30:28
      篆刻杜詩記
      藝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读书| 介休市| 怀仁县| 新平| 丰台区| 尖扎县| 石门县| 佳木斯市| 陈巴尔虎旗| 海林市| 神木县| 新余市| 黄陵县| 龙里县| 洪洞县| 大悟县| 达尔| 乌拉特前旗| 永年县| 茶陵县| 承德市| 江都市| 阿坝县| 勃利县| 望城县| 吉安市| 洛浦县| 当涂县| 延长县| 蒲江县| 房产| 永平县| 锡林浩特市| 浦北县| 娱乐| 海盐县| 双牌县| 安溪县| 蒙城县| 宝清县| 金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