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華
[摘要]當前,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向著精細化和個性化方向發(fā)展,嵌入科研過程的圖書館學科化服務體現了這一發(fā)展趨勢。了解嵌入式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內涵,比較其與傳統(tǒng)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差別,研究嵌入科研過程中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內容,明晰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提升圖書館學科化服務質量、增強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能力,實現圖書館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嵌入學科化服務;圖書館服務;科學研究
近些年來,隨著經費預算的逐漸削減,資助機構、大學和醫(yī)療機構紛紛減少了對科研項目的資助,研究人員獲取科研資助的競爭不斷加劇。同時,隨著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網上出現了大量冗余無序的信息,研究人員要從信息海洋中及時獲取研究所需要的信息,掌握學科領域研究熱點,提高科研效率,更加迫切需要圖書館專業(yè)人員幫助。
對圖書館來說,不斷有人質疑其存在的價值。盡管一些人聲稱學術圖書館在學術研究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更多的人擔心圖書館正面臨著生存危機。面對科學研究和圖書館發(fā)展的挑戰(zhàn)和機遇,圖書館學科化服務需要及時調整資源發(fā)展和服務策略,嵌入到科學研究的生命周期中,靈活提供個性化、集成化、知識化服務。
1.嵌入式學科化服務內涵
戴勒(Dale J)認為,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是“為有明確需求的特定用戶提供高度定制與高質量的信息與知識”翻,是對研究者研究周期的各個階段提供針對性、及時性、專業(yè)性、親密性的學科化服務,服務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王寶成認為,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過程上嵌人,即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深入到科研和醫(yī)療過程的整個工作流中;第二層是空間上嵌入,即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深入到院系的物理空間;第三層是信息服務的提供與服務對象所處的時間和地點無關——即服務對象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取信息服務。
2.嵌入式學科化服務與傳統(tǒng)學科化服務的區(qū)別
2.1服務對象不同。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有具體明確的服務對象,傳統(tǒng)學科化服務服務對象是泛在的。
2.2服務模式不同。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是主動服務,需要根據研究者不斷變化的研究需求提供靈活多變的個性化無縫服務,強調與服務對象的合作伙伴關系;傳統(tǒng)學科化服務是被動服務,依靠圖書館現有的資源和平臺為泛在的用戶提供固定標準化的服務。
2.3服務評估不同。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根據服務質量,即所提供服務與服務對象需求契合度方面評估;傳統(tǒng)學科化服務更多從服務數量角度評估。
3.嵌入科研過程的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內容
泛在知識環(huán)境下,科研信息環(huán)境發(fā)生著深刻變化,全新的科研信息環(huán)境要求圖書館學科化服務能夠嵌入科研過程,為研究人員提供學科化、個性化、知識化的信息增殖服務,成為研究人員科研活動中的核心支持力量和重要合作伙伴。
3.1嵌入課題沒計階段的學科化服務
3.1.1開展信息素養(yǎng)培訓,提高科研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研究人員進行科學研究,需要查找大量專業(yè)文獻才能及時掌握學科領域最新研究進展,設計研究路線并論證科研新思想。研究的順利進行需要他們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掌握一定的檢索技巧,才能選擇合適的工具,從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因此,課題設計階段對研究人員進行信息素養(yǎng)培訓是嵌入式學科化服務的重要內容。圖書館應充實信息素質的內涵,形成多層面的信息素質,培養(yǎng)用戶全面地收集、利用、思考、分析、組織和保存信息的能力。國內一些機構,如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和上海交大圖書館等已開始對項目組研究人員設計并實施具體的信息素養(yǎng)培訓。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建設了“開放信息素質教育服務平臺”,融信息檢索技巧、科研方法指導、論文寫作與投稿等為一體,初步實現了數字化的信息利用指導培訓。上海交大圖書館則有意識地在對研究人員服務過程中嵌入了各類學科專題培訓,如設計針對某特定服務事項、特定研究領域的追蹤、特定專題的檢索、文獻調研、課題查新、特定學科的項目申請、特定文獻的獲取、特定學科的論文寫作與投稿、特定專題的文獻管理、科研技巧、科研工具包等,并加強專題培訓的實踐演練和案例指導。
3.1.2建設信息資源保障平臺,支持科學研究。嵌入式學科化服務需具體分析研究團隊的研究領域和方向,挖掘研究人員現有和潛在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與研究領域有關的網站、數據庫、學術期刊、專家博客、論壇、學會信息、會議信息、灰色數據等資源,進行加工整理,形成支持科技創(chuàng)新的信息資源保障平臺。為了保障科學研究的順利進行,嵌入式學科化服務要研發(fā)或推廣使用可靈活嵌人科研過程的個性化知識服務工具,如跟蹤學科領域最新研究進展成果的RSS訂閱,可以使研究團隊成員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共享文獻的Endnote Web,設計骼線圖的DIA軟件等,并深入課題組專題講解使用方法和技巧。
3.1.3提供學科專題報告,聚合資助信息。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根據研究團隊的科研需求,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和工具,搜集、整理、分析并推送與研究領域相關的專題調研報告、前沿動態(tài)跟蹤分析、專題技術分析等,供研究人員對研究項目做出可行性分析。如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根據用戶所承擔的項目與研究課題,對重要的網站、數據庫、專家博客等網絡信息源進行定期掃描,經過分析加工整理成專題信息,及時推送給用戶。研究人員及時獲取科研資助信息是保障科學研究順利進行的前提。嵌入式學科化服務及時匯集不同機構的資助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各類科研資助政策和服務支持體系,研究資助建議文獻評論,管理數據,并通過海報、微信、飛信、提醒郵件等方式主動告知研究團隊成員資助信息。
3.2嵌入研究階段的學科化服務
3.2.1提供科研創(chuàng)新平臺,保存研究數據。在項目實施階段,嵌入式學科化服務可以匯集支持項目研究的科研平臺,如機構的科技創(chuàng)新管理平臺、以學科和實驗室為依托的科技創(chuàng)新研究平臺、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科技資源共享平臺、以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使研究團隊可以共享科學數據、科技資源、科技文獻、科技網絡及成果轉化服務。研究過程中產生多種數據,如實驗數據、文獻、圖表、圖片、表、模板數據等,如何描述、存儲并共享這些數據是困擾研究者的一個問題。嵌入式學科化服務可以凝聚機構的力量,建立一個數據存儲庫,規(guī)定數據存儲的類別和描述標準,支持不同研究項目的數據存儲。如Purdue大學研究知識庫,提供在線協(xié)作工作空間和數據分享平臺,以支持Purdue大學的研究者和他們的合作者數據管理的需要,圖書館員提供數據咨詢服務。
3.2.2建設虛擬研究環(huán)境,支持研究合作。當前,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是跨機構、跨地域進行的,研究人員愈來愈依賴網絡進行大范圍協(xié)作交流和大規(guī)模的數據獲取與管理利用,因此,開發(fā)支持研究過程和幫助研究者管理大量復雜任務的虛擬研究環(huán)境和工具顯得非常重要。一些機構已經開發(fā)了支持研究合作的產品,如微軟的sharepoint,GoogleWave,及開源軟件Sakai系統(tǒng),包括JISC的虛擬研究環(huán)境等軟件。嵌入式學科化服務可以利用這些開源軟件建立虛擬研究環(huán)境,團隊成員可以利用虛擬平臺交流、資源發(fā)現、共享和管理數據、傳播出版和跨機構研究合作。
3.3嵌入成果傳播和轉化階段的學科化服務
3.3.1集成學術出版平臺,提供知識產權和版權建議。研究者們通過多種方式出版井傳播他們的研究作品,最大化作品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價值,是他們選擇出版方式的首要因素。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根據服務的研究領域分析,提供可以選擇的學術出版和傳播平臺,并將其嵌入合適的知識庫,為研究人員的研究論文提供最好的主題詞或者關鍵詞以便其他人能很快發(fā)現這些研究成果。在研究成果出版或傳播過程中,研究者對研究成果涉及的知識產權表示困擾和焦慮,尤其版權。嵌入式學科化可以聘請法律專家解決研究人員發(fā)表文章的知識產權和版權問題,明確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許可內涵和使用范圍,在與出版商簽署版權轉讓協(xié)議時,最大化保存出版后文章使用權利。
3.3.2長期保存科研成果,提高學術影響力??蒲谐晒拈L期保存是困擾研究人員的一個問題,建設機構知識庫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學科化服務可以借助機構力量,建立機構知識庫,保存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研究成果。因為具體參與科研過程,學科化服務可以隨時隨地幫助研究人員存儲研究作品,制定統(tǒng)一標準對數據進行分類、標注、保存,實現數據的自動聚類和分析。為了提高科研成果的學術影響力,嵌入式學科化服務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加深研究人員對計量學的認識和理解來提高引文,通過學術會議、培訓會議、個人微博、電臺、電視、網絡及其他媒體渠道進行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
3.3.3支持申報成果獎,推進成果轉化。為了鼓勵在科學研究中做出重要創(chuàng)新性貢獻,研究內容具有顯著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并對推動行業(yè)科技進步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科研項目,國家和地方設置了各類成果獎進行獎勵。成果獎勵是對研究內容創(chuàng)新性和經濟社會價值的肯定,是研究人員自我價值的一種實現。嵌人式學科化服務需匯總分析各類成果獎申報條件,強化研究團隊的成果意識,主動統(tǒng)計分析研究人員發(fā)表成果類型,進行研究成果查新,積極支持研究團隊申報成果獎。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實現科研價值和研究良性循環(huán)的重要動力。嵌入式學科化服務要掌握專利申請程序,研究與研究成果轉化相關的政策、市場信息、轉化機構等,積極將研究成果公布到政府主導或知名的科研平臺上,尋找合適的企業(yè)、孵化器或投資機構實現研究成果的轉化。
4.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
嵌入科研過程的學科化服務,目前在科研的最初階段和最后階段提供的服務內容較多,而在研究過程中,卻很少有支持。部分原因是提供學科化服務的館員缺少深厚的科學研究背景和專業(yè)知識,不能在前沿知識領域對研究者提供有效支持。另外,圖書館不善營銷,大部分研究人員不知道圖書館存在契合他們科研需求的學科化服務。對研究人員來說,接納學科館員參與到研究項目中,接受學科館員的學科化服務內容,把研究數據自存儲到機構知識庫中,對克服自身的研究習慣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
5.結語
澳大利亞Mukurta咨詢公司的研究人員指出,對于圖書館在未來的發(fā)展,有效的營銷加上卓越的服務是關鍵。嵌入科研過程的學科化服務內容根據研究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提供的服務,不斷細分服務對象,發(fā)展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支持專業(yè)研究團隊,以科研用戶的研究工作流程重組學科化服務模式,精細化服務內容,作為項目的合作者和參與者在科學研究的生命周期中提供無時無處不在的增值服務,集成學科資源和工具,構建知識創(chuàng)新環(huán)境,便利數據共享,支持合作研究,促進研究發(fā)現,提升研究團隊和“開放科學”的價值,促進圖書館和科學研究的“雙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