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谷欣
摘要:《鏡花緣》是清代李汝珍所著長篇小說,其前半本著重描寫唐敖、多九公、林之洋三人游歷海外的故事,后半本著重描寫花神降世托生的百余位才女的日常游戲。本文由書中人物唐敖入手,對唐敖的人物形象進(jìn)行探索。
關(guān)鍵詞:李汝珍;《鏡花緣》;唐敖結(jié)局;心理精神
《鏡花緣》是清代李汝珍所著的一部白話傳奇小說。小說前半部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在海外游歷,描寫了許多奇風(fēng)異俗、怪蟲猛獸,描繪出一副精彩紛呈的異域圖畫;后半部則著重描寫百位才女平日的才藝游戲?!剁R花緣》的亮點集中在前半部分,景致風(fēng)物描寫惟妙惟肖,刻畫出的幾個重點人物的性格也是躍然紙上。其中“百花仙子”唐閨臣的父親唐敖受夢神托付解救百花,是書中當(dāng)之無愧的男主角。他的身上也寄托著作者李汝珍的理想追求。
一、唐敖其人
關(guān)于唐敖的身世,書中第七回說得很清楚:“這位唐秀才,名敖,表字以亭。祖籍嶺南循州海豐郡河源縣。”他所處的社會背景正是武后廢唐立周之際,武后專政,天下忠良敢怒不敢言。唐敖好友徐敬業(yè)、駱賓王擁兵反周,不幸事敗。唐敖中了探花,卻被人參了一本說他與徐、駱二人過從甚密,仍被降為秀才。唐敖自此在仕途上灰了心,恰逢妻舅林之洋要出海做生意,唐敖遂跟隨出海。出海中,唐敖見到許多神異之事,并服食傳說中能使凡人成仙的肉芝、朱草等物。后在小蓬萊仙島大徹大悟,終于超脫凡塵而去。
唐敖這個名字是有其深意的,作者安排他姓唐,代表擁唐反周之意;唐敖名敖,音同遨游之遨,表示他秉性好游。另外,唐敖表字以亭,而書中預(yù)言百名才女登科的天榜正是出自泣紅亭,亭中另有一段總論是“泣紅亭主人”所書,這位泣紅亭主人自然也是在暗喻唐敖了。唐敖幫助陰若花脫險后有所悟:“夢神所說十二名花,我到海外,處處留神,至今一無所見。惟所遇之女子,莫不以花木為名。今日忽然現(xiàn)出‘若花二字,莫非從此漸入佳境?”由此可見,唐敖“探花”之名也有作者的用意在其中,唐敖是尋花者、探花者,亦是護(hù)花者。
二、人物的心理精神
唐敖始終懷念故朝,在“鏡花嶺孝女尋親”一節(jié)中,他曾書令女兒唐小山改名唐閨臣,陰若花這樣評價:“按‘唐閨臣三字而論,大約姑夫因太后久已改唐為周,其意以為將來阿妹赴試,雖在偽周中了才女,其實乃唐朝閨中之臣,以明并不忘本之意。”唐敖不畏強(qiáng)權(quán),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深處的清高氣節(jié)。
唐敖還是一個具有俠義精神的人。他在周游四海的過程中解救了不少女孩,慷慨地給予她們他所能提供的一切幫助,仗義疏財。這一點在“美人入海遭羅網(wǎng)”一節(jié)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廉錦楓入海取海參救母,卻不幸落入漁網(wǎng)。唐敖先是對漁翁好言相勸,勸說無果后拿了一百兩銀子為廉錦楓贖身。廉錦楓感激在心,下海殺了一只大蚌取出蚌珠答謝唐敖,唐敖卻拜辭不受。類似的故事在《鏡花緣》中還有很多。
然而,唐敖思想中最可貴的部分,或者說李汝珍《鏡花緣》中熠熠生輝的部分,是唐敖的治世思想。這一部分內(nèi)容通過他們的經(jīng)歷呈現(xiàn)。如書中第十一回——“觀雅化閑游君子邦,慕仁風(fēng)誤入良臣府”,極盡贊美筆墨描繪了一幅“好讓不爭”行樂圖。君子國這一片道德凈土,正是作者與唐敖心中共同的烏托邦。
三、唐敖結(jié)局及唐敖結(jié)局的用意
第四十回中,唐敖經(jīng)過海島小蓬萊,入島后一去不返。多九公、林之洋等人尋找無果,后在石碑上發(fā)現(xiàn)題詩:“逐浪隨波幾度秋,此身幸未付東流。今朝才到源頭處,豈肯操舟復(fù)出游!”并在詩后題道:“某年月日,因返小蓬萊舊館,謝絕世人,特題二十八字,唐敖偶識?!碧瓢降慕Y(jié)局,便是棄絕紅塵,羽化成仙。
至于李汝珍為何要安排這樣的結(jié)局,含義是多方面的,我們都知道唐敖是作者自身的影射。而李汝珍本人學(xué)問淵博,只因不擅阿諛奉承,始終沒有謀到像樣的官職,他在仕途上遭受的不平等待遇與唐敖的命運何其相似。面對被扼殺的理想,唐敖選擇了隱遁,而李汝珍選擇用半生心血寫就《鏡花緣》一書。另外,唐敖結(jié)局也是作者對理想國的向往,仙島小蓬萊是唐敖選擇的隱匿之地,第四十七回說小蓬萊:“水秀山清,無窮美景,瓊臺玉洞,金殿瑤池,那派清幽景象,竟是別有洞天?!碧瓢角蠊γ坏?,卻能夠超脫凡塵,在此青山綠水中逍遙一生,這正是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結(jié)局。
四、結(jié)語
《鏡花緣》成書于嘉慶二十三年,彼時中國閉關(guān)鎖國,一個封建國家的命運正在拉開序幕。而李汝珍作為這一時期的知識分子,并未被時代拘束。這樣的一個社會,如唐敖一般的人沒有出路,盡管他一腔孤勇,敢于把目光投向遙遠(yuǎn)的外洋,敢于在小蓬萊一去不返,但他依然不能夠改變一個封建社會從深處一點點腐朽的命運,這是他的不幸,也是那個時代所有有識之士共同的不幸。所幸如今,唐敖的故事能帶給讀者警示與共鳴。
參考文獻(xiàn):
[1] (清)李汝珍著,錦文標(biāo)點.鏡花緣[M].長沙:岳麓書社,1998.
[2] 胡適.胡適文存二集[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
[3]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5.
[4] 黃芮.從孟紫芝形象看《鏡花緣》的女性意識[J].漢中:西昌學(xué)院學(xué)報,2016(01).
[5] 顧建新,劉媛媛.略論《鏡花緣》中多九公的形象[J].淮海工學(xué)院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