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文詞典單一動詞對釋式的使用條件和允準差別

      2016-12-23 02:32付娜劉竹林
      辭書研究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詞義詞典語義

      付娜++劉竹林

      摘要單一動詞對釋式是指詞典中一個動詞詞目或義項號后用一個動詞釋義的方式。目前相關(guān)認識還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使用上也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文章闡述了單一動詞對釋式使用的前提條件,即被釋動詞具有與之理性意義相同或差別細微的同義詞;分析了詞義成分相同是其使用的必要條件;總結(jié)了單一動詞對釋式常見于同素單雙音詞、同素逆序詞和前位同素復音詞。文章還提出單一釋詞與被釋動詞允準在非詞義成分、色彩意義、用法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別。

      關(guān)鍵詞語文詞典釋義同義詞單一釋詞動詞

      一、 引言

      語文詞典中有時在一個詞目或義項號后用一個詞進行釋義,這類釋詞稱為“單一釋詞”,這種釋義方式稱為“單一釋詞對釋式”(付娜2015: 1),具體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詞目或義項號后為一個光桿釋詞。如《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以下簡稱《現(xiàn)漢》[1]):

      瑣細瑣碎。

      第二,單一釋詞前標有〈口〉、〈書〉或〈方〉。如:

      嗔著〈口〉責怪。

      沉湎〈書〉沉溺。

      跟斗〈方〉跟頭。

      第三,單一釋詞前標有被釋詞所屬詞類的附類或小類。如:

      來年名時間詞。明年。

      第四,單一釋詞后標有義項號。如:

      把齋封齋①。

      第五,單一釋詞后標有讀音。如:

      桑葚兒sāngrènr桑葚(sāngshèn)。

      第六,單一釋詞后附有異形詞等提示。如:

      蝲蝲蛄螻蛄。也作拉拉蛄。

      針對單一釋詞對釋式的專門研究較少,大都放在同義詞對釋中討論,集中在其局限性,尤其是難以實現(xiàn)釋義精準(陸尊梧1982;趙振鐸2001: 139;程榮2001等)。研究者對其多持否定或改良態(tài)度,還有學者提出“現(xiàn)代語文詞典應拒絕同義相訓”(楊金華2003)。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各種規(guī)模的語文詞典都在使用。單一釋詞對釋式處于理論認知和編纂實踐不協(xié)調(diào)的境地。對此有必要加以探討,但不同類型不能一概而論。與其他詞類相比,采用單一釋詞對釋式的名詞、動詞在數(shù)量上占絕對優(yōu)勢(付娜2015: 7)。被釋名詞與單一釋詞多為同物異名詞,如“西紅柿: 番茄”“史學: 歷史學”,詞義具體可察,用法簡單明了;而動詞大多意義抽象,用法復雜。本文研究動詞的單一釋詞對釋式,稱為“單一動詞對釋式”,以《現(xiàn)漢》為考察對象,結(jié)合第6版對第5版的修訂,闡述其使用的前提條件、必要條件和較常使用的情況,提出單一釋詞與被釋動詞允準的差別,希望有助于語文詞典編纂者正確認識、準確使用單一動詞對釋式。

      二、 單一動詞對釋式的使用條件

      (一) 單一動詞對釋式使用的前提條件

      同義詞能用詳注說明其間差別的不宜用對釋式,對釋式是詳注的候補方式,只適用于理性意義相同或差別細微的同義詞。被釋動詞具有與之理性意義相同或差別細微的同義詞,是使用單一動詞對釋式的前提條件。例如,“重譯②”和“轉(zhuǎn)譯”均指“不直接根據(jù)某種語言的原文翻譯,而根據(jù)另一種語言的譯文翻譯”,理性意義相同,《現(xiàn)漢》第6版用“轉(zhuǎn)譯”釋“重譯”。再如,“串秧兒”和“串種”均指“不同種的動植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交配或雜交”:

      (1) 北平人不喜歡笨狗與哈巴狗串秧兒的“板凳狗”。[2]

      (2) 串秧兒的水果一般都很好吃。(百度搜索)

      (3) 在省城社區(qū)常見的流浪犬,大多數(shù)為串種犬。(人民網(wǎng)搜索)

      (4) 這種花很易串種。黃花、白花的瓣上往往有不規(guī)則的紅色細條紋。

      “串秧兒”和“串種”二詞除構(gòu)詞理據(jù)有異,理性意義、色彩意義、用法均無差別,《現(xiàn)漢》第6版用“串種”釋“串秧兒”。如果被釋動詞沒有理性意義相同或差別細微的同義詞,則無法使用單一動詞對釋式。例如,“收縮②”指“使數(shù)量由多變少;使事物由分散到集中”:

      (5) 近年來,中國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工商銀行、農(nóng)業(yè)銀行、中國銀行、建設(shè)銀行大幅收縮縣以下機構(gòu)網(wǎng)點。(使數(shù)量由多變少)

      (6) 一球在手的波爾圖隊并沒有收縮防守,依然放手與主隊展開對攻。(使事物由分散到集中)

      其同義詞“縮小、減縮、簡縮、緊縮、縮減、壓縮”等的意義分別是:

      縮小使由大變??;減少: ~范圍|~收入差距。

      減縮縮減: ~課時|~開支。

      簡縮縮減: 各種報表的數(shù)量應該盡量~。

      緊縮縮??;壓縮: ~開支|~機構(gòu)。

      縮減緊縮減少: ~開支。

      壓縮②減少(人員、經(jīng)費、篇幅等): ~編制|~開支。

      上述詞語均沒有“使事物由分散到集中”的意思,與“收縮”意義差別較大。由于沒有理性意義相同或差別細微的同義詞,“收縮”不能使用單一動詞對釋式,《現(xiàn)漢》第5版用“緊縮”對釋,第6版即修訂為如上釋義。

      不當使用單一動詞對釋式多是由于對釋詞和被釋詞是否理性意義相同或差別細微做了誤判。如,《現(xiàn)漢》第6版對第5版所做的相關(guān)修訂(箭頭左側(cè)為第5版釋語,右側(cè)為第6版釋語,下同):

      A組受①接受→接受;得到。

      收束③結(jié)束→收尾;結(jié)束。

      B組策勉鞭策勉勵→策勵。

      失計失策;失算→失算。

      (失策策略上有錯誤;失算。失算沒有算計或算計得不好;謀劃不當。)

      A組“受”的釋詞“接受”,指“收?。ńo予的東西)”或“對事物容納而不拒絕”,表示自主動作,施動者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例如:

      (7) 出于禮貌,我還是接受了他的名片。

      (8) 無論他們作出怎樣的解釋,公眾都不會接受。

      “受”除了有“接受”義,在“受惠”“受援”“受益”“受獎”“受賞”“受到幫助”中還表示非自主動作,義為“得到”?!笆堋迸c“接受”意義差別較大,因此第6版修訂增補了釋詞。

      A組“收束”的釋詞“結(jié)束”,指“發(fā)展或進行到最后階段,不再繼續(xù)”,強調(diào)不再做,而“收束”還可以指“完成事情的最后一段”,這樣語例中的“收束”不宜換成“結(jié)束”,例如:

      (9) 全篇收束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民本思想上。

      (10) 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B組第5版分別注釋“策勉”“策勵”,“策勵”釋為“督促勉勵”,二詞釋語的不同部分為“鞭策”和“督促”,“鞭策”義為“用鞭和策趕馬,比喻督促”,和“督促”同義。編纂者洞察到表面釋語相異的背后意義實則相同,修訂為對釋式,將二詞系聯(lián)起來,減少讀者做無謂的辨析。

      B組“失計”的第5版釋詞“失策”,其本義是“策略上有錯誤”,后來意義范圍擴大泛指“失算”,但本義在很多語境中仍然十分凸顯,例如:

      (11) 希特勒的重大戰(zhàn)略失策——“停止前進”的命令,使聯(lián)軍贏得了死里逃生的寶貴時機。

      (12) 當縣領(lǐng)導發(fā)現(xiàn)這是個戰(zhàn)略上失策的舉動時,立即采取了糾正的辦法。

      而“失計”不僅指策略謀劃不當,也指細節(jié)計劃不周,和“失策”差別顯著。第6版刪減釋詞“失策”后余下單一釋詞“失算”?!笆в嫛焙汀笆恪钡南喈愒~素“算”“計”同義,除“失算”多用于口語、比“失計”使用頻率略高外,二詞未見其他差別,修訂為單一動詞對釋式是恰當?shù)摹?/p>

      (二) 單一動詞對釋式使用的必要條件

      對動詞釋義要充分釋出其詞義成分。因為詞義成分是詞義的組成部分,在詞語所有用例中都穩(wěn)定出現(xiàn),增減或改換詞語的任意一個詞義成分則會導致詞義變化。兩詞只有詞義成分數(shù)量一致、一一對應,才能用于單一釋詞對釋式。需要說明的是,與符淮青(1996: 73—107)以詞典釋語為依據(jù)確定詞義成分略有不同,我們認為雖然可以以優(yōu)秀詞典釋語為基礎(chǔ),但詞典為了表意完整或增強釋語可理解性,常常釋出非詞義成分,要注意區(qū)分。例如:

      上山①到山上去: ~砍柴。[3]

      動作1空間1動作2

      受驚 受到 動作1

      突然的 限制

      刺激或威脅 關(guān)系事項而

      害怕。 動作2

      觸電 ①人或動物 接觸 動作較強的 限制電流 關(guān)系對象。機體觸電會受到破壞,甚至死亡。

      “上山”的詞義成分有動作1、空間1和動作2,“受驚”的詞義成分有動作1、關(guān)系事項及其限制和動作2,二詞釋語均為其詞義成分。“觸電”的詞義成分有動作、關(guān)系對象及其限制,施動者(“人或動物”)是為了表意完整而出現(xiàn)的,結(jié)果(“機體觸電會受到破壞,甚至死亡”)是“觸電”的結(jié)果,均不是詞義成分。

      《現(xiàn)漢》單一動詞對釋式較好地做到了釋詞與被釋詞詞義成分對應,例如:

      稱絕叫絕。

      叫絕稱贊事物好到極點。

      冬蟄冬眠。

      冬眠某些動物(如蛙、龜、蛇、蝙蝠、刺猬等)在寒冷的冬季休眠。

      “叫絕”和“稱絕”的動作都是“稱贊”,程度均是“好到極點”?!岸U”和“冬眠”的動作都是“休眠”,時間均為“在寒冷的冬季”。不過《現(xiàn)漢》也存在著詞義成分有異卻使用單一動詞對釋式的疏漏。例如:

      登山①上山: ~臨水|~越嶺。

      吃驚受驚: 令人~|大吃一驚。(此例引自劉偉等2015)

      電③觸電: 電門可能有毛病了,我一開燈,~了我一下。

      “登山”的動作是攀登,關(guān)系對象是山,其詞義成分和“上山”不同,釋語可修訂為“攀登山峰;爬山”?!俺泽@”指“由于突然的刺激而感到驚訝或受到驚嚇”,原因是“由于突然的刺激”,動作是“感到”或“受到”,關(guān)系事項是“驚訝”或“驚嚇”,和“受驚”詞義成分有異,不能用“受驚”對釋?!半姟钡囊馑际恰半娏鞔虻健?,詞義成分中的施動者是“電流”,動作是“打到”,和“觸電”詞義成分中的動作不同,比“觸電”多出施動者,少了關(guān)系對象及其限制,不能用“觸電”對釋。

      單一動詞對釋式使用的前提條件和必要條件是統(tǒng)一的。理性意義相同或差別細微的同義詞,詞義成分相同;詞義成分相同的詞才可能成為理性意義相同或差別細微的同義詞。

      (三) 單一動詞對釋式常用的情況

      詞語是否符合單一動詞對釋式使用的前提條件和必要條件,需要經(jīng)過深入的意義分析才能判斷。不過一些外顯線索可以提示對釋式的使用。劉偉等(2015)從被釋詞的感性意義對同義詞對釋式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方言詞、書面語詞、口語詞及專科術(shù)語常使用對釋式。我們從單一釋詞與被釋動詞關(guān)系考察,發(fā)現(xiàn)它們常為同素詞,尤其常具有以下幾種關(guān)系。

      1. 同素單雙音詞

      包括前位語素相同和后位語素相同兩種情況。例如:

      霸④霸占。(霸占倚仗權(quán)勢占為己有;強行占據(jù)。)

      理睬理⑥。[理⑥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態(tài)度;表示意見(多用于否定式)。]

      備②準備。(準備①預先安排或籌劃。)

      捕捉捉②。(捉②使人或動物落入自己的手中。)

      2. 同素逆序詞

      用單一動詞對釋式可以提示讀者二詞的關(guān)系。例如:

      療治治療。(治療用藥物、手術(shù)等消除疾病。)

      受領(lǐng)領(lǐng)受。[領(lǐng)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

      3. 前位同素復音詞

      這類釋詞即便需要二次查檢,因在同一字頭下,也不繁難。例如:

      零銷零售。(零售把商品不成批地賣給消費者。)

      聳峙聳立。(聳立高高地直立。)

      三、 單一動詞對釋式允準的差別

      Cruse(1986: 270)說,“我們一旦開始認真地尋找絕對同義詞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它們存在,那也是極不常見的。如果它們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那也是不穩(wěn)定的”,謹慎地否定了語言中絕對同義詞的存在。同義詞之間或多或少、或顯著或細微都存在一些差異,用于單一動詞對釋式的同義詞也不例外,它們之間允準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別。

      (一) 非詞義成分

      大部分動詞的非詞義成分為動作的施動者、關(guān)系對象、關(guān)系事項即動詞的“適用范圍”,以及動作行為所含有的大小、多少、高低、長短等數(shù)量語義特征即“語義輕重”。

      1. 適用范圍

      被釋詞適用范圍的語義類型典型性高或語義特征簡明的,詞典釋義常用括注說明。例如:

      獵取②奪?。?~功名|~高額利潤。

      鄰接(地區(qū))接連: 河北省西邊~山西省。

      臨到①(事情)落到(身上): 這事~他的頭上,他也沒辦法。

      把握②抓住(抽象的東西): ~時機|透過現(xiàn)象,~本質(zhì)。

      “獵取”“鄰接”“臨到”分別只用于“名利”“地區(qū)”和“事情”“身上”,適用范圍的語義類型少,典型性高;“把握”適用范圍廣,語義類型多樣,但適用范圍的語義特征簡明,均為“抽象的東西”。如果被釋詞適用范圍的語義類型典型性高或語義特征簡明,且與釋詞適用范圍差別顯著,詞典釋義應予區(qū)別。例如:

      頒布公布。

      公布(法律、命令、文告、通知事項等)公開發(fā)布,使大家知道。

      符淮青(1985: 122)指出“頒布”適用于“法令、條例”,我們分析語料也證實了這一點。據(jù)此,“頒布”釋義宜修訂為“公布(法令、條例等)”。若被釋動詞適用范圍語義類型典型性不夠突出或語義特征不夠簡明,詞典釋義一般較難說明。例如:

      敦促催促。

      催促催①。(催①叫人趕快行動或做某事。)

      “敦促”的施事有人(138例[4])、國家(47例)、組織(32例)或文件(如公報、決議、聲明,18例)等語義類,受事有國家(140例)、人(50例)、政府部門(33例)或組織(17例)等語義類,施事和受事為人時,多是代表國家、政府、組織等行使權(quán)力的人?!按叽佟钡氖┦掠腥耍?99例)、事物(15例)或聲音(14例)等,受事多是人(146例),施事和受事為人時,并不局限于是何種身份。若要釋出“敦促”的適用范圍,釋語可能會變成“代表國家、政府、組織等行使權(quán)力的人,國家、組織、文件等叫別國、別人、政府部門、組織等趕快行動或做某事”或“(代表國家、政府、組織等行使權(quán)力的人,國家、組織、文件等)催促”“催促(國家,代表國家、政府、組織等行使權(quán)力的人,政府部門,組織等)”。語文詞典一般不羅列施事、受事的所有語義類型,括注也不宜過長,如上釋義不適合語文詞典。

      “敦促”和“催促”都指“叫人趕快行動或做某事”,詞義成分相同,語例中的“敦促”大都能換成“催促”,例如:

      (13) 通用公司將盡力敦促美國政府和國會延長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

      (14) 他敦促有關(guān)各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發(fā)生進一步的流血事件。

      “敦促”和“催促”二詞適用范圍雖然有別,但語文詞典用“催促”釋“敦促”不能說是不恰當?shù)?,這種差別需允準存在。

      2. 語義輕重

      有些詞語的語義輕重可以用表示程度的“略”“略微”“大略”“大致”“比較”“很”“非?!薄笆帧薄皹O度”“極力”或含有程度義的“輕輕地”“緊緊地”等詞語說明,例如:

      瀏覽大略地看。

      類似大致相像。

      力爭①極力爭取。

      拂①輕輕擦過。

      有些詞語的語義輕重則不易說明,例如:

      安歇②休息。

      休息①暫時停止工作、學習或活動,以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腦力。

      和“休息”相比,“安歇”一般不能指較短時間或淺度地休息。以下四例中,副詞“略事”、數(shù)量短語“半小時”、動詞重疊形式和上下文語境表明,休息的時間較短或程度較淺,均不能換為“安歇”:

      (15) 郭開貞等即被人引進了張家院子,又被領(lǐng)到靠下墻的一間客廳里略事休息。

      (16) 工作四小時后午飯,飯后有半小時的休息。

      (17) 同志,您累了,請先坐下來休息休息。

      (18) 外間小廳是待接見的人休息的地方,里邊那間大屋才是榮毅仁閱文批卷的所在。

      若要釋出“安歇”的程度義,釋語可能會變成“休息(一般不指時間較短或程度較淺地休息)”。但語文詞典一般不用否定式的括注。雖然“休息”和“安歇”有時間長短、程度深淺的不同,但沒有較好的方式能將其呈現(xiàn)出來,語文詞典應允準語義輕重的細微差別。

      (二) 色彩意義

      詞的色彩意義包括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地方色彩、時代色彩、外來色彩、民族色彩、形象色彩、風格色彩等。單一釋詞對釋式允許色彩意義存在差別,可細分為兩種情況。

      1. 色彩義略有差別

      道賀道喜。

      褒揚表揚。

      肩負擔負。

      聲稱聲言。

      “道賀”含有鄭重的感情色彩,“道喜”則沒有?!鞍龘P”多用于書面語,“表揚”通用于口語和書面語。“肩負”具有用肩扛起的形象色彩,“擔負”沒有?!奥暦Q”多含有貶義色彩,“聲言”沒有顯著的褒貶色彩,對比以下用例可見:

      (19) 地理學的計量化也一度走向極端,甚至有人聲稱一個新的地理學境界已經(jīng)取代了傳統(tǒng)的文字性、描述性的研究。

      (20) 叛亂分子以“西藏僧俗人民”的名義,在拉薩街頭張貼布告,聲稱西藏是“獨立的國家”。

      (21) 孫先生自己曾聲言過,假如黨員能確守主義,革命是能夠在二三十年之內(nèi)便可以成功的。

      (22) 在哥白尼死后50多年,布魯諾就聲言宇宙是無限的,太陽只不過是一顆小星。

      以上這類單一釋詞與被釋詞往往都是普通話詞匯系統(tǒng)的成員,被釋詞色彩意義不顯著,語文詞典一般無需標明,使用理性意義相同的光桿單一釋詞對釋即可。

      2. 色彩義差別顯著

      不同時間、地域語言系統(tǒng)的詞語沉積和匯集到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語言系統(tǒng)的同一時空,產(chǎn)生“古—今”“方—普”“外—漢”同義詞。不同語體、文體的詞語和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詞、通用詞形成“口/書—常用詞”“??啤Z文”同義詞。這類詞語采取以今釋古、以普釋方、以漢釋外、以常用詞釋口語詞和書面語詞、以專科詞釋語文詞的單一釋詞對釋式,對詞典使用者而言是準確、簡明的。例如:

      倍道〈書〉[5]兼程。(兼程一天走兩天的路;以加倍的速度趕路。)

      岔換〈方〉①調(diào)換。(調(diào)換①彼此互換。)

      拜拜①再見。[英byebye](再見客套話,用于分手時,表示希望以后再見面。)

      撒謊〈口〉說謊。(說謊有意說不真實的話。)

      水垢水堿。[水堿硬水煮沸后所含礦物質(zhì)附著在容器(如鍋、壺等)內(nèi)逐漸形成的白色塊狀或粉末狀的東西,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鎂、硫酸鎂等。]

      (三) 用法特征

      詞義是從詞語的用例中概括歸納出來的,但詞語用法的某些差異和詞義并無聯(lián)系。本文“用法特征”和詞匯意義(理性意義、色彩意義)對舉,指的是句法功能、構(gòu)形形態(tài)、構(gòu)詞形態(tài)、使用頻率等和詞匯意義無關(guān)的用法上的特點,不包括及物、不及物等影響詞匯意義的用法。由于如《現(xiàn)漢》這樣的語文詞典的使用者是具有一定語感的母語者,而且用法特征可通過配例呈現(xiàn),所以一般不要求釋詞與被釋詞的用法特征完全相同。例如:

      溫習復習。

      關(guān)切關(guān)心。

      比擬①比較①。

      拉呱兒〈方〉閑談。

      “復習”可以做定語,“溫習”一般不直接做定語,跟“題”“資料”構(gòu)成定中關(guān)系時說“復習題”“復習資料”,不說“溫習題”“溫習資料”。“關(guān)切”較少帶賓語,且“嚴重關(guān)切”等搭配“關(guān)心”沒有?!氨葦M”多用如“不可/不能/難以/無法/無可比擬”和“遠非……所能比擬”表達否定意義,“比較”無此傾向?!袄蓛骸笔请x合詞,可以說“拉拉呱兒”“拉了一會呱兒”,還有“閑拉呱兒”等搭配,“閑談”不是離合詞,也無此搭配。

      四、 余論

      理想的釋義,釋詞與被釋詞應在各方面相同,而“選擇同義詞來對譯,由于同義詞之間必然具有的差異,因此必定是不夠準確的”(王寧2002)。詞典之所以還要使用單一釋詞對釋式,是因為有些同義詞“即使附加上限制、補充說明,也遠不能將其差別都表示出來。……全改換為定義式詳注,同義詞語間的細微差別問題也未必能夠完全解決”(韓敬體1981)。單一釋詞對釋式可以看作是權(quán)宜之計,況且語文詞典也并不要求釋出被釋詞的所有信息。我們應當客觀面對單一釋詞與被釋詞的差別,給予單一釋詞對釋式合理的生存空間。

      語文詞典釋義除了遵循精準原則,也受經(jīng)濟原則制約。單一釋詞對釋式對理性意義、色彩意義或用法特征有別的詞語而言,雖然難以達到精準的要求,卻具有“簡單明白,直截了當”(劉慶隆2004)、“簡短精練,節(jié)省篇幅”“便于讀者對有關(guān)的同義詞語進行聯(lián)系理解”(韓敬體1981)的優(yōu)長。單一釋詞對釋式微損精準原則而符合經(jīng)濟原則,在面臨難以兼顧兩項原則的困境時,不失為一種平衡的手段。

      附注

      [1]本文詞語釋義均出自《現(xiàn)漢》第6版,涉及其他版次時予以說明,只引用相關(guān)義項和配例。

      [2]如無特別說明,本文語例均取自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網(wǎng)絡(luò)版“當代\報刊”和“當代\文學\大陸作家”路徑下。

      [3]“上山”只在“上山下鄉(xiāng)”中指“到山區(qū)去”,單獨使用時沒有此義,本文不討論“到山區(qū)去”義。

      [4]由于精力所限,將細致分析的語例數(shù)量限定在300例以內(nèi)。如果目標詞語料少于300例,全部分析;超過300例的單義詞,按照“語料數(shù)量/n≤300”的公式(n為取值區(qū)間內(nèi)的最小整數(shù))取n條中的第一條分析。例如,單義詞“敦促”在目標路徑下共檢索出5903例,取每20例中的第1例,得296例;單義詞“催促”檢索出878例,取每3例中的第1例,得293例。

      [5]《現(xiàn)漢·凡例》: “標〈書〉的表示書面上的文言詞語”,〈書〉是書面語色彩和時代色彩的合注。

      參考文獻

      1. 程榮.單音詞和單音語素與同義復音詞的注釋問題.∥李如龍,蘇新春.詞匯學理論與實踐.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1.

      2. 符淮青.現(xiàn)代漢語詞匯.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3. 符淮青.詞義的分析和描寫.北京: 語文出版社,1996.

      4. 付娜.漢語動詞同義度分析方法與等級劃分.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5. 韓敬體.同義詞語及其注釋.辭書研究,1981(3).

      6. 劉慶隆.談談《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注釋形式.∥韓敬體.《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纂學術(shù)論文集.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4.

      7. 劉偉,張志毅.《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同義對釋研究.辭書研究,2015(1).

      8. 陸尊梧.語文詞典的互訓問題.辭書研究,1982(4).

      9. 王寧.單語詞典釋義的性質(zhì)與訓話釋義方式的繼承.中國語文,2002(4).

      10. 楊金華.現(xiàn)代語文詞典應拒絕同義相訓.辭書研究,2003(6).

      11. 趙振鐸.字典論.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

      12. 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付娜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北京100732)

      (劉竹林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北京100044)

      (責任編輯馬沙)

      猜你喜歡
      詞義詞典語義
      西夏語“頭項”詞義考
      語言與語義
      米沃什詞典
      詞義辨別小妙招——看圖辨詞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詞典例證翻譯標準探索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字意與詞義
      《胡言詞典》(合集版)刊行
      石阡县| 巴彦淖尔市| 巩留县| 永嘉县| 东海县| 梅河口市| 石楼县| 电白县| 扬中市| 白沙| 樟树市| 中西区| 郓城县| 马公市| 阳山县| 二手房| 双鸭山市| 大港区| 绍兴县| 遵义市| 霍城县| 嵩明县| 奇台县| 孙吴县| 南乐县| 富宁县| 巫山县| 旺苍县| 新乡市| 邵东县| 彭山县| 广东省| 绿春县| 永顺县| 灌阳县| 定边县| 汨罗市| 谢通门县| 乃东县| 绩溪县|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