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淑梅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能明顯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主要途徑。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課堂上,教師應注意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而課下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學生對所探究知識的熱情程度及在探究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狀態(tài)和情緒,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
如在講授《變色龍》時,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富有戲劇性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大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參與、交流、討論,力爭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和實際操作中,首先讓學生課下分組準備排練課本劇。引導學生深入讀文,走進小說中的主人公,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主動參與學習,獲取知識,挖掘人物的思想性格,并且走進文本,再現(xiàn)人物。課上,我又把這堂課設計為“角色體驗”的形式:化身法官,讓學生在分析案情中把握情節(jié);在模擬審案中進行角色體驗,感悟人物的心理;化身記者,在采訪中揭示人物內(nèi)心,理解小說主題;化身講述者,在講故事中體驗人物的心理,孩子們都能快速進入角色,將人物表演地栩栩如生。可見課上的精彩表演,決離不開課下同學們的精心準備。因此轉(zhuǎn)變學法,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引發(fā)思維認知沖突,課上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許大家還記得,幾年前由小陸老師導演的《范進中舉》,那個女扮男裝的胡屠戶給我留下的極其深刻的印象,她的音、容、笑、貌以及她那趣味橫生,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更是讓人難以忘懷??梢姾⒆拥臐摿κ巧畈豢蓽y的,在陸老師的精心編導下,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孩子在課下肯定下了很大的功夫,才使得她在課上游刃有余,震撼全場,使得在坐的每一人都為之稱快。
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是“先導后練”即“指導—寫作—批改—講評”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喪失了主體地位,教師的的指導代替了學生的思維,而新課程理念下的寫作教學應探索“先練后導”的教學模式,本學期我們在梁老師的引導下,探索了“讀——研——寫”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獨立寫作意識的培養(yǎng),并特別強調(diào)學生寫作過程中的素材搜集,這一教學模式的最大亮點是注重了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必須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扎實的語言功底以及獨特的閱讀體驗,這些就是寫作的基石,是寫作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我也曾指導學生深入細致地觀察生活,并及時寫觀察日記,要求學生把對生活的感悟、瞬間的靈感用日記的形式及時記錄下來形成火花集;把聽到或經(jīng)歷的事用筆清晰地記錄下來形成故事囊;把周圍美麗的景物用描繪的語言寫下來形成風景冊……要求學生多背一些古詩詞,并多背一些現(xiàn)代名家的典范文章,這些人人都能完成,只是完成的質(zhì)量不一而已,我認為“多讀書、讀好書、通過拓展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加大課內(nèi)外練筆力度,強化讀與寫的訓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讀寫也就渾然天成了,也會收到“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奇效。
我主要嘗試的就是讀后設計板書,真正做到既讀了,還能讀進去,并且讀出一些味道,讀出一些啟示。
如八年一班的馬健同學在讀了閱讀訓練中《送報紙的少年》之后,竟然將課文的內(nèi)容設計成了一臺自行車的形狀,當時全班同學都很茫然,可是當馬健同學說出他的設計理念時,全班掌聲雷動。這是我第一次讓同學自己設計板書,可沒想到這小試牛刀竟讓我找到了讓學生真正去讀課外文章的一條途徑。因此我也和學生一直在堅持著,當然也就有更多的板書作品問世了。
講到精講課文《列夫托爾斯泰》時,學生也躍躍欲試,我就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大膽嘗試,不僅將課文讀懂了,修辭掌握了,也挖掘出了深刻的內(nèi)涵,比如二班李秋月竟然將文章設計成一只有雙眼皮的眼睛形狀。她說:當托爾斯泰閉上眼睛,展示在人們面前的是須發(fā)濃而密,面部失調(diào),崎嶇,平庸,粗鄙的表情,讓我們看到了他的丑陋,可是當他睜開眼睛,那犀利的目光有極強的殺傷力,那深邃的目光又蘊含著豐富的感情。這才是作為文學巨匠的托爾斯泰令人敬仰的根源,也告誡我們不可以貌取人。
當然還有一班張麗瑩同學設計的《呼喚》,孟楠設計的《棉花里的父親》,劉亞輝同學設計的《一個殘疾人的文學人生》,劉陽設計的《重要的一分》等
二班李娜同學設計的《風雨中的菊花》王海紅同學設計的《雷電頌》王穎設計的《浪之歌》〈雨之歌〉,吳琪設計的〈雪〉
如李昊文在設計〈駱駝祥子〉不僅將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車的情形表現(xiàn)出來了,而且還預習了駱駝祥子的有關名著知識及祥子的性格特點??芍^是一箭雙雕呀!
當然預習光有布置不行,教師必須加強檢查。有檢查才有落實,有評價才會有促進。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的時間一般應安排在學習新課文之前的幾分鐘,可以通過小組內(nèi)成員的相互檢查或小組長互查或是組間抽查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及時對預習態(tài)度好的小組或組員予以肯定,對不自覺預習的學生也要有適度的懲罰。加分是最好的獎勵機制,開始時,多是小組長板示,小組長講解,加2分。為了讓所有同學都參與,又出現(xiàn)了組員板示,小組長講解,加2.5分,還沒有調(diào)動起所有的學生,繼續(xù)鼓勵,出現(xiàn)了組員板示,組員講解,其他組員和組長補充,加3分,若其他組質(zhì)疑或補充也要加1分,這樣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必須要充分的閱讀,才能大膽質(zhì)疑和補充,才可發(fā)表自己獨道的見解。這也就真正達到了讀的目的了。
當然課前預習采用板書的形式有利也有弊的,經(jīng)問卷調(diào)查,學生一致認為利是大于弊的,肯定也是有弊端的。學生對此也有自己的認識。
1.因時間有限,語文自習只有一節(jié),若要進行閱讀訓練,再設計板書,肯定沒有時間復習當天學過的主要內(nèi)容。
2.每天展示的組別畢竟有限,導致有些同學總是懷有僥幸心理,不設計,甚至不讀課文,上課只能聽天書了。
3.在設計板書過程中很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