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教育出版社
前社長、前總編輯 趙所生
咬文嚼字
■江蘇教育出版社
前社長、前總編輯 趙所生
“不齒”常用來表示鄙視,比如“人所不齒”。這里的“不齒”是什么意思?是沒有牙齒,還是“不足掛齒”的省略說法?皆非,這兩種解釋都不含鄙視的意義。
人的牙齒排列齊整,所以古人常用“齒”表示并列、引為同類,“不齒”即“不與同列”的意思?!吨芏Y》中有“不齒三年”一說,鄭玄注:“不齒者,不得……列于平民?!薄安积X”由此產(chǎn)生鄙視義。
很多人不明白“虛與委蛇”里的“蛇”為什么讀yí,并且“蛇”只有在“委蛇”一詞中才讀yí,這是為什么?
這得從聯(lián)綿詞說起。聯(lián)綿詞指兩個音節(jié)連綴成義而不能拆開的詞,也就是說,組成聯(lián)綿詞的兩個字各自無意義,只是作為音符用來表音,它們組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概念,所以不能拆開來單獨解釋,比如“葡萄”“伶俐”“委蛇”。
因為聯(lián)綿詞的字形是用來表音的,所以一個聯(lián)綿詞往往有讀音相同的多種寫法。著名文字學(xué)家符定一在《聯(lián)綿字典》中說“委蛇八十三形”,常見的是“委蛇”“委迤”“逶迤”“逶迆”等詞形,都讀wēiyí,表示綿延曲折,引申指周旋,比如王勃有“委迤屈伸合其度”的句子。
在古代,“蛇”確實有yí這個讀音。唐代《釋文》中說:“虵,本作蛇,音同移?!闭蛉绱耍拔摺辈拍艹蔀閣ēiyí這個聯(lián)綿詞的一種詞形。
古代君王常以“寡人”自稱,是指自己孤高一人嗎?不是。
《禮記·曲禮下》記載:“諸侯見天子,曰‘臣某侯某’。其與民言,自稱曰‘寡人’?!碧拼?jīng)學(xué)家孔穎達注疏曰:“寡人者,言己是寡德之人。”原來,這是君王的自謙之詞。
另外,君王有時還自稱“孤”或“孤家”。對此,孔穎達說:“無兇則常稱寡人,有兇則稱孤也?!薄盁o兇”“有兇”指的是有沒有兇事,引申指父親是否在世。若父親在世,君王多自稱“寡人”;若父親過世,則自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