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在人們生活當中,需要與不同的人進行交際,為了確保交際的成功,應當合理使用模糊語,充分發(fā)揮其所具有的交際功能。合理使用模糊語能夠使人們更加準確的表達個人想法,維護交際雙方的面子,從而改善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關系。本文就從語用學角度分析模糊語的交際功能,了解模糊語在交流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從而引起人們的重視,促使人們交際的成功。
【關鍵詞】語用學;模糊語;交際功能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對模糊語言學進行研究。近年來,我國在模糊語上的研究還主要是研究語言學的相關問題上,而在模糊語應用上的研究還有所欠缺。針對于模糊語在語用學上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其研究的主要方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模糊語在人們交際活動能夠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清楚表達說話者的含義,還能夠保全雙方的面子。下面筆者就對其進行詳細闡述。
一、模糊語的簡介
在語言中,有一個基本屬性為模糊性,針對于這種語言模糊性,國外有的學者對其進行了定義,該定義的主要內(nèi)容為:當一個概念越遠離于否定面,其也就變得越清晰;反之,則會變得越模糊。在人們生活當中,也會常常使用到這些模糊語,例如冷和熱,到底溫度多少為冷,多少為熱,沒有明確的概念,只能夠通過每個人直觀的感受對其進行定義,而且不同人所感受到的冷和熱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這也就是冷和熱的模糊性所在。除了這種現(xiàn)象以外,人們在主觀意識上的欠缺也會產(chǎn)生很多模糊語。例如,當人們對于一件事情并不是特別肯定時,則常常會使用大概、也許、可能這類模糊語,從而達到理想的交際功能。
二、從語用學角度分析模糊語的交際功能
1.能夠準確表達信息
人們在交流當中應用模糊語,如果想要達到良好的交際效果,應當遵守以下幾點準則:首先,數(shù)量準則。該項準則是讓人們表達出所有要表達的信息;其次,質(zhì)量準則。其主要是讓人們能夠說出所有的真話,不要有所顧忌;再次,關聯(lián)準則。人們所表達的信息應當與主題相關;最后,方式準則。應當盡量使表達的信息清楚、明白,切勿曲折隱晦。如果人們在交流時使用模糊語不能夠遵守上述四項準則,那么交流雙方便不能夠理解互相所表達的含義,也就無法正常進行對話。這四項準則的出現(xiàn)受到了很多人的質(zhì)疑,認為其所描述的是一個較為理想的情況。事實上,人們在交流過程當中并不能夠完全的遵守這些準則,其還是根據(jù)具體的語境選擇遵守一些準則,同時違背另一些準則。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僅僅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更應當保障所傳遞信息的準確性,才能夠充分發(fā)揮模糊語所具有的交際功能。
2.緩和語氣
在實際生活當中,人們在交流過程中會有意的去違背一些準則,而且其還要讓聽話者知道說話者是沒有遵守準則的,來向聽話者傳遞某些較為特殊的信息。而上述這四點準則還不能夠清楚的解釋出人們?yōu)槭裁床荒軌蚯逦磉_自己觀點的原因。基于這種情況,英國有一位學者提出了禮貌準則來彌補上述四項準則中所存在的缺陷。禮貌準則的出現(xiàn)時為了充分發(fā)揮其所具有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能夠更好地保護雙方的交際地位。在禮貌準則當中,人們又將其分為了同情、贊同、贊揚、寬宏、謙虛、策略六項準則。人們在使用模糊語時便會遵循這些準則,以保持雙方和諧的交際氣氛。
3.維護雙方的面子
面子是人們在生活當中的基本心理需求,其在交際過程中應當盡量維護交流雙方的面子,這其中既包括積極的面積,也包括消極的面子,這種理論也被人們成為面子保全論。當講話者在表達個人想法時,如果聽話者面露危機時,講話者將會自動使用一些模糊性語言,以給聽話者留有很大的余地,保全其面子。人們在日常交際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威脅人們面子的情況,例如評論家就是因為言辭過于刻薄,在表達個人觀點時不懂得迂回,從而給彼此造成了較為尷尬的局面。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這些評論家沒有理解到模糊語在交際中所具有的功能,不會在交流過程中應用模糊語,從而破壞了和諧的人際關系。從上述這些能夠看出,模糊語的使用還能夠保全雙方在交際中的面子,使人與人之間一直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總結(jié)
總之,模糊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是一直存在的,很多人在交流過程中也一直在使用模糊語,其不僅能夠使人們在語言交流上更加具有靈活性,也是人們成功交際的重要手段。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合理使用模糊語會使所表達的信息更為準確真實,也十分禮貌客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有效維護雙方的面子,使交際取得成功。因此,在人們交易過程中,要能夠合理使用模糊語,在能夠準確表達個人思想的同時,也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所存在的誤解,從而促使交際成功。
參考文獻:
[1]唐藝菲.言語交際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研究[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6,02(04):535-539.
[2]伍鐵平. ?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Leech,G. N..Politeness: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 [J]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2005,03(06),3-31.
注:本文得到西南交通大學青年教師百人計劃項目“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模糊限制語的禮貌功能研究”(代碼:2682014BR011EM)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