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勤
鏡頭一
彬彬正在吃飯時離開飯桌,端著沖鋒槍滿屋跑。媽媽暗蘊怒氣地叫道:“彬彬,還有10分鐘我們就撤飯桌了,如果你不趕快洗手回到飯桌上,你就會挨餓......”媽媽的話還沒說完,奶奶已端著飯菜做和事佬來了:“乖,先吃一口,咱們一邊吃飯一邊打壞蛋?!庇谑?,彬彬在前面跑,奶奶在后面追,彬彬半天才咽下一口飯。
鏡頭二
彬彬最喜歡幫外婆做事。這天,他一邊幫外婆洗菜,一邊問著他的10萬個為什么:茶樹菇是長在茶葉樹上的蘑菇嗎?鵪鶉蛋殼上有花紋,鴿子蛋為什么沒有?媽媽已多次對外婆表示不滿:“小孩子做家務,純粹是搗亂,您還鼓勵他。有這個功夫,多彈會兒琴多好?!蓖馄蓬H不以為然的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被慣得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要我說,孩子愛勞動、有禮貌,才是正經(jīng)。你們姐弟幾個都沒彈過琴,如今不都出息得很?”調(diào)過頭來鼓勵彬彬,“別聽你媽的,天天關在屋子里彈琴,人都彈傻了。也別怕你媽,有外婆呢?!?/p>
你看,兩代人之間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往往有很大的不同,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孩子難免會養(yǎng)成任性、自私、霸道等不良習慣,同時也成為家庭不和諧,甚至吵架的主要原因。怎么辦?筆者認為,為教育好孩子,應開個家庭會議,統(tǒng)一認識,這樣大家才能同唱一個調(diào)。大合唱走了調(diào),各唱各的肯定亂套,效果也不會好,這是教育孩子的基調(diào)。在把握好這個基調(diào)過程中,全家人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切勿當著孩子的面夸大家長間的分歧。年輕的父母應與老人達成這樣的共識:一方在管教孩子時,另一方就算有異議,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貶斥、指責對方。比如不要媽媽管、奶奶護;或者父母說教時,爺爺奶奶充當“避風港”。聰明的孩子會利用兩代管教者之間的分歧,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例如,他知道什么樣的要求在哪一方容易得到通過,犯錯誤想逃過懲罰可以搬誰來做“保護神”。這將助長孩子投機取巧的習氣,也使得他的壞習慣難以扭轉(zhuǎn);而相對本分的小孩則會陷在父母和老人的爭執(zhí)中不知所措,對孩子自主性的形成絕對是一個打擊。
2.即便兩代人有分歧,也不要貶低對方的權(quán)威,甚至教唆孩子反抗對方的權(quán)威。年輕的父母切忌當著孩子的面說:奶奶懂什么,她那一套養(yǎng)小孩的經(jīng)驗,都是幾十年前的老古董了。老人也不能說:別聽你媽的,啥事有奶奶呢。須知,權(quán)威的消失是可怕的,在失去權(quán)威的家庭里,孩子身上的頑劣天性會使他變成一匹脫韁的野馬,到那時,即便要想扭轉(zhuǎn)孩子一個很小的壞習慣,都將變得極其困難。
3.即便分歧暫時無法消除,作為兩代教育者的任何一方,都不應當以溺愛的方式去爭取孩子的感情偏向。慫恿孩子疏遠對方。這一點,孩子的媽媽和奶奶尤其要注意,切勿在管教之余如此啟發(fā)孩子:“瞧,你媽媽對你多狠心,寶寶說說看,是你媽媽對你好,還是奶奶對你好?”
對于年輕父母而言,對上一代采取謙虛討教的態(tài)度,有利于雙方心平氣和的消除分歧。要知道,老人家很多樸實的經(jīng)驗是通用的。同時也要留心孩子身心發(fā)展出現(xiàn)的新動向,注意樸實的經(jīng)驗也難以解決的盲點,并主動與老人溝通,說服上一代人學習這方面的新資訊新觀念,這是消除分歧的另一條捷徑。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是,“嚴父慈母”或“嚴母慈父”的教育方式也值得商榷。教育孩子時,唱“白臉”和唱“紅臉”,父母應交換著來,固定不變時間久了孩子會產(chǎn)生偏愛,不僅對父母有親有疏,還會造成父母問心態(tài)不平。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兩代人為消除分歧的“談判”,都要在孩子背后進行,如此方可卓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