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淑群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獨特的語言形式,承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因此,文言文教學對汲取文化精華,傳承文化精髓,弘揚民族傳統(tǒng)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的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未能真正達到文言文教學的預期效果。那么,如何提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運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集圖、文、聲、像為一體,直觀明了,形象生動。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使學生充分感知,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張衡傳》中介紹了張衡發(fā)明的候風地動儀,教師如果只是一般口頭描述性的解釋,學生是很難明白的。課堂上,我在學生充分感知課文描述的基礎上,播放了關于候風地動儀的視頻,學生興趣濃厚,同時對這一儀器有了直觀的了解,深深感受到張衡的偉大。
二、重視“言”,弄懂古人的“原意”。
古文的內涵是由語言來承載的,而古文的語言是與白話不一樣的符號體系,比現(xiàn)代文的語言更加凝練嚴密,更具節(jié)奏感。這就使得閱讀文言文需要掌握字詞句,弄懂古人的“原意”。所以閱讀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掃除文字障礙。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边@一表述從微觀角度規(guī)定了文言文教學的課程目標取向。但實際上,這一目標大多被指向局部的文言知識點,被狹隘地理解為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的掌握上。這就使得文言文的教學中出現(xiàn)了只重字詞句解釋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做法。這種做法只是把教材當作學習古漢語知識的材料,將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學生無從感受古文特有的魅力,索然無味。其實在教學中可根據(jù)材料的難易程度靈活處理對字詞句的理解,給學生留一定體會文言這一文雅語言形式和獨立思考的空間。
三、注重“文”,領會其精神文化內涵。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文言文的閱讀應:“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葉圣陶先生說:“古書具有文化價值,讓學生讀些古書,了解固有文化,實在不是沒有道理?!薄峨x騷》讓我們折服于屈原以九死不悔之意志上下求索存君興國的美政理想的精神,《歸去來兮辭》讓我們感慨于陶淵明對精神自由的渴求……“經(jīng)典的價值不在于實用而在于文化。”所以文言文教學必須追求豐厚的精神文化底蘊。德國哲學家馬丁·布伯說:“教育的目的并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而是曉諭他們如何讓精神充盈人生?!碧嵘难晕慕虒W的有效性就要注重“文”,讓學生在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和素質。
教學《燭之武退秦師》一文時,在引導學生體會燭之武能言善辯的卓越的外交才能的基礎之上,感悟燭之武的豁達大度、深明大義的品質,不計個人得失、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愛國精神。
四、由“言”入“文”,注重誦讀。
語文教材所選的文言文都是膾炙人口的精品,言簡意賅,音韻和諧,行文跌宕,只有誦讀才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古人云:“能讀千賦,則能為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誦讀能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學生通過誦讀能充分感受文字的音樂美感,進而感知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體會作品的語言藝術,在潛移默化中鞏固對語言的理解,增強對文言文的感知能力,積淀深厚的古典情懷。著名學者王力先生說:“只有熟讀一二百篇古文,然后感性認識豐富了,許多書本上所未講到的知識都可以自己領略得來?!敝糯膶W專家程千帆先生也說:“背誦名篇,非常必要。這種方法似笨拙,實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風格、節(jié)奏等都銘刻在自己的腦海中,一輩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可能由于對它們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
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課堂上,老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靈活采取各種誦讀形式,讀出對字詞的正確理解,讀出節(jié)奏,讀出人物的語氣,讀出作者的情感。
我在教學《項脊軒志》一課時,采用了三讀。一讀:文言知識積累。要求:注意正音,注意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二讀:整體感知。思考:文中有一句話,象一雙明亮的眼睛(文眼)統(tǒng)攝全文,請你找出來。圍繞這句話,文章主要寫了哪些內容?三讀:品味感動。要求細讀文本,思考:歸氏散文被譽為“明文第一”,情感真摯,請把感動你的細節(jié)圈點出來,并簡要賞析。通過這三讀,使學生掌握了重要的文言知識,理清了思路脈絡,領會了作者善于從日?,嵤轮羞x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來抒寫感情的技巧,更體會到作者的濃濃深情。
文言文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誦讀法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更能促使學生由“言”入“文”,更好地領略文言文中的文化精神內蘊,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文言文是中國古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折射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內涵。提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應抓住文言文特有的語言和文化特點,不能只糾纏于零言碎語,而是要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領悟其中的文化內涵,從而構筑起語言和文化精神的高樓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