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海燕
摘要:自信心是個體對自身能力、價值等作出積極認知與評價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小學生群體是參與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的重要知識階層。研究小學生自信心與人際關系的現(xiàn)狀及相互關系有助于為小學生的教育管理、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實證依據?;诖?,對小學生采取針對提高自信心水平與改善人際關系的封閉式、發(fā)展性團體心理輔導。
關鍵詞:小學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問題;探討
團體心理輔導是目前學校小學生心理輔導的重要方法之一,于上世紀90年代初被傳入到中國。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在教師或輔導人員的帶領下,面對多數被輔導者———學生,基于社會及團體動力的原理,運用適應的輔導技術,以協(xié)助個體自我了解、自我發(fā)展、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團體心理輔導是改變學生態(tài)度、觀念和行為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
一、學校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必要性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心理品質,而目前大多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咨詢和治療上,尚未向開發(fā)潛能轉變,而團體心理輔導因其發(fā)展性的特點,使得學生在團體中受員之間的相互感染,從而激發(fā)自我成長,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需求。
2、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了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才能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做好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學校輔導員來說,淺層次擺事實講道理的教育模式,很難達到教育的效果,將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將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3、學校全方位育人的需要。近年來,各學校都在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新機制,從政治上、思想上、心靈上對小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養(yǎng)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塑造小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團體心理輔導作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可以針對多人進行輔導,提高心理輔導的效率,而且是一種發(fā)展性的心理輔導,可以滿足學校全方位育人的需要。
二、小學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幾個理論問題
1、團體心理輔導可幫助小學生提高自信心、改善人際關系。團體心理輔導以團體動力學為理論依據之一,強調在人際互動中促使個體成長。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看、聽、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獲取信息,不斷感受與體驗,從而啟動其深層的自我探索。本研究表明,封閉式、發(fā)展性團體心理輔導對提高小學生的自信心水平及改善人際關系有積極地促進作用。小學生的自信心水平與其人際關系的狀況也直接相關,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2、團體心理輔導的設計應不斷規(guī)范。從已有的研究資料來看,團體心理輔導的設計存在著不規(guī)范、不完整、不嚴密的問題。這其中,一些研究只限于理論的描述與探討,沒有數據的支持;一些研究雖稱為量化研究,但未考慮對照組的設計;還有一部分研究雖然設計了實驗組與對照組,但在對比上并不嚴密,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同源性不能憑感覺,需要經過前期的實驗論證工作。
3、校團體心理輔導的運用。首先,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學校班級中班級是學校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最基本單位,班級中的學生都處于相似的身心發(fā)展階段,面臨著共同的成長困惑,而且比其它年齡段的群體更關注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在班級應用團體心理輔導有著天然的好環(huán)境。其次,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新生進入大學,經歷著重要的人生轉折,對于自我的成長有著強烈的渴望和追求。再次。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特殊群體教育管理中特殊群體的學生普遍具有共同的心理困惑或問題,開展有目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信任感和歸屬感,能夠讓特殊群體小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改善消極情緒,改善人際關系,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后,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學生社團、學生干部培訓中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開展學生社團、學生干部培訓,以自信心培養(yǎng)、人際交往、情緒管理、競爭進取,團隊協(xié)作為內容。
三、前景展望
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團體心理輔導,其優(yōu)勢在于為學生提供行為模仿的情境,幫助成員們悅納自己和他人,提高心理輔導效率。將團體心理輔導與入學教育相結合。抓住入學教育的心理輔導,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適應養(yǎng)成教育。
四、結語
小學生正處于個體社會化的關鍵時期,也是個體自我探索、自我成長最深刻的時期。此時立足于發(fā)展的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正為青年學子所需。相對于個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所提供的類現(xiàn)實生活情境,成員有機會在這過程中通過模仿、體驗來學習新的行為,增長新的技能,并易將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產生遷移效果。因此,遵循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解小學生自我意識及人際關系發(fā)展的特點,進行針對小學生的封閉式、發(fā)展性團體心理輔導,對促進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健康發(fā)展及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均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峰,呂瑤.論團體干預在小學生人際交往修正中的作用與意[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122-124.
[2] 孫美虹.學校學風建設教育及其實現(xiàn)途徑探討———以圖書館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4(S6):474-476.
[3] 王莎莎.網絡成癮小學生的動機激發(fā)式團體輔導干預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14):410-412.
[4] 胡凱,等著.小學生心理健康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3
[5] 王衛(wèi)平.學校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5):44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