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
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多媒體集文字、圖像、聲音、影視片段等多種信息傳輸手段為一體,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和表現(xiàn)力,更形象地再現(xiàn)《品德與社會》,再現(xiàn)學生的生活,更及時地反饋教學信息。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將信息技術與學科相整合,使其成為信息的來源,交流的平臺,對話的工具。多媒體技術走進我們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的課堂,適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激活了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了思想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內容,拓寬知識視野,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將以所執(zhí)教的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的《江山多嬌》一文,具體談談多媒體的應用。
一、以多媒體展現(xiàn)我國大好河山,激情導入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收集了大量的祖國風景名勝的圖片,配以優(yōu)美婉轉的音樂,讓學生感覺暢游了祖國大好河山。再將畫面轉換成中國地形圖,配以教師的深情述說:俯視祖國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雞,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她又像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千百年來,我們中華兒女就是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從而自然揭示課題《江山多嬌》。這樣的多媒體運用,極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擴大了課堂的容量,也很好地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以多媒體呈現(xiàn)我國階梯式的地形地貌特點,突破本課的重點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將中國地形圖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觀察它有幾種色塊,猜想不同的色塊代表的意思。在學生猜想完成的基礎上,教師將做的鏈接點開,不同的色分塊鏈接不同的地形地貌。從而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了中國地形特點為西高東低,并且分布著不同的地貌,具體為: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然后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中國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島嶼等等。讓學生對于這些知識點能掌握得很輕松。最后再在不同的地形地貌上鏈接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重在展現(xiàn)了解我們家鄉(xiāng)的地形地貌特點。老師最后小結:我國幅員遼闊,世界上五種地形都有,這樣就給我們發(fā)展多種經營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平原為我們提供了耕地,高原為我們發(fā)展牧業(yè)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山地為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礦藏等等。這些都能夠從各方面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這樣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很好地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點,而且印象更深刻。
三、以多媒體播放母親河視頻,以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在“走進母親河”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多媒體播放長江和黃河的視頻,讓學生了解長江、黃河的壯和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熱愛母親河的感情。同時展示我們很多文人墨客歌頌長江黃河的詩歌、散文、歌曲、繪畫等。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一個評價母親河的詞,說一句贊美母親河的話,講一個長江、黃河的傳說、故事,或朗誦一首詩、唱一首贊美的歌……在這樣的情感鋪墊下,教師以沉重的語句說道:但是,這么美麗的母親河,卻在人們的蹂躪下變得如此慘不忍睹。接著播放被毀壞后的母親河的圖片,從而激起學生的保護欲望。這樣的情感激發(fā)是自然的過渡,也是由心而發(fā),感情強烈。
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創(chuàng)造了聲、像、視、聽組合的立體教學氛圍。正確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思想品德教學,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不僅能讓思想品德課“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而且能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