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花
自20世紀末以來,英語教學逐步進入人們的視線,部分小學開始開設英語課程,這就導致初中生的英語起點各不相同。另外,英語學習較為困難,一旦過了新鮮期,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便會下降。以上兩點導致了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嚴重,在此情況下,分層教學在初中英語中的應用便顯得尤為可貴。
1. 實施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原因
1.1 理論基礎
學生智力、教學形式、教育成果三個方面的理論有力支撐了分層教學的基礎構架,使之有根有據(jù),發(fā)展迅速而又堅定。
(1)智力多元化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曾指出人的智力是多樣的,每種智力分別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組合,從而使每個人的智力都極具特色。以多元智力理論為基礎的分層教學方式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使英語的教學內容更為細致、推行更為廣泛。
(2)教學形式最優(yōu)化。教學形式最優(yōu)化理論主要闡述了集體授課、分組教學、個體輔導等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形式,充分肯定了分組討論、小組活動、課后輔導等教學手段,其旨在引導師生完成效率以及效益的最大化。
(3)成功教育理論。每個人對于成功都有不同的定性,教師的贊揚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也許不值一提,但對于英語學習困難戶來說卻代表著他們的成功。所謂成功教育便是指在保證優(yōu)等生成績的同時,通過贊揚來激發(fā)困難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成績,從而促進英語教學的整體發(fā)展。而要達到此目的,分層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4)掌握學習理論。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種教學內容保持注意力的持久度不同,因此對不同的學生應當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分層教學便是完成這一目標的最佳模式。
1.2 必要條件
自古以來,我國的教學理念便是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便是這種理念的完美體現(xiàn)。然而,當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局限于班級授課制,教師從教學資源以及關愛程度方面首先就偏重于優(yōu)等生,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這樣一來,教學質量便難以提升,以致進一步影響義務教育的實施。為解決這一困境,分層教學法便應運而生。
2. 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法
2.1 施教前的備課分層
英語教師在授課前應當充分備課,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備課時,教師需要考慮到班級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備課模式多樣化,做到有層次地備課,以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提高整體效率。周密的備課模式可以從以下幾點執(zhí)行:
(1)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準備不同層次的教案。對于優(yōu)等生,教師可以在教案中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復雜的語法、句型等;中等生則要求基本掌握課堂內容,適當在教案中添加一些拓展性練習;而對困難戶則只要求掌握一半以上的基礎知識,準備的教案更偏重于對基礎的考查。
(2)根據(jù)教材內容設計不同層次的目標。在Vocabulary部分,要求學生基本掌握單詞的意義與用法;在Grammar部分,則要求學生盡量靈活運用語法、句型;Reading部分,則要求學生能流暢地朗讀,熟記課文中出現(xiàn)的俚語、詞匯、句型的用法等。
2.2 施教中的授課分層
授課過程中通常有以下幾個步驟:
(1)提問分層。提問是課堂上的常見行為,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師應當視學生具體情況來決定提問內容。
(2)小組合作分層。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分小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它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分組時,通常是基礎差不多的學生分為一組,這樣便于小組內部的和諧交流,加強小組成員相互之間的促進與帶動作用,并減少教師的勞動強度,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對基礎較差學生的輔導上。
2.3 施教后的評鑒分層
(1)評價分層。當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完成時,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激勵或是鞭策手段,不吝贊揚與批評,借此幫助學生調整自我發(fā)展起點,改進自身的不足。
(2)訓練分層。對于課后練習,則可以設計不同的訓練內容,最大程度地適應學生當前學習情況,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從而穩(wěn)健提高英語水平。
3. 總結
分層教學在初中英語中的正確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增強自覺性。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教師的工作量將會大幅增加,教學難度也會顯著提升。但分層教學的模式必然會提高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參與度以及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進而推動我國義務教育的順利施行。
參考文獻
王琳科. 試論初中英語分層次教學[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5(01).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博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