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云+++朱金鳳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184-01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的中堅力量,在學校建設與班級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班主任工作既要有宏觀的群體管理,讓整個班級呈現(xiàn)出勃勃向上的生機;又要有微觀的個性發(fā)展指導,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符合其特點的個性化教育。而在微觀視野下,我們更容易發(fā)現(xiàn)個體學生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共性問題,更容易尋找到家庭教育中所暴露出的共性弊端。所以,班主任這一角色在教育教學中突顯出多重性。
角色一 ?班級問題的先覺者
如果按照感覺的敏銳程度來對人進行分類的話,大體可分為:先知先覺者、后知后覺者、不知不覺者。而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須要做先知先覺者,先知先覺會讓你擁有更多的主動權,會讓你較好地把握住學生的發(fā)展動態(tài),以便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的改革與調適。
案例1
前一段時間,我們班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中午放學時,“小飯桌”的阿姨找到我,說是沒有接到我們班那個叫王博的孩子。家長和“小飯桌”的阿姨把責任全推給我。后來孩子找到了,原來他沒跟“小飯桌”的阿姨打招呼,就自作主張跟著別的同學回了家。后來仔細回想,這件事發(fā)生之前的確是出現(xiàn)過一些蛛絲馬跡:有幾次,我碰見王博跟另一個同學玩得起勁,就連放學時都是手拉著手。還有一次,班長向我反映說王博要到那位同學家去玩。可我總以為他是有口無心,誰曾想他卻真得做出了這么“荒唐”的事。
要是我再細心點,事事多問問,說不定就會提早發(fā)現(xiàn)他的“壯舉”,及時在班里作出正確的引導,那樣的話就會“防患于未然”。其它的問題同樣如此!
角色二 ?學生成長的洞察者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韓愈的這句話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教師的教育功能,而作為一名班主任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簡而言之,他還必須擁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蛛絲馬跡”,真正做到觀“秋毫于末”。故,班主任要時時警醒自己,多與學生接觸,多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做一個工作中的“有心人”。
案例2
一天,我校四年級八班的于老師怒氣沖沖地闖進門來,“劉老師,您給出個主意,這到底該怎么辦?”等她稍微平息下來,我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她們班有一個叫高迎崗的小男孩,近來特別能惹事生非,不是打同學就是故意損壞別人的東西。那天他竟然把同桌的書全都偷走燒毀了。于老師詢問他時,他卻失口否認,最后在家長的逼問下才勉強認錯,而他卻一個勁兒地辯解說,同桌瞅了他一眼還故意說他壞話。經過調查,他的同桌根本沒有做這樣的事。我們束手無策,我決定請學校的心理輔導員許淑君老師來幫幫忙。
聽了我倆的講述,許老師思忖了片刻,語重心長地說,“于老師,您所說的‘好學生只能證明他是一個頭腦聰明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而已!”許老師微笑著說?!澳俏以撛趺崔k呢?”“不忙!我們首先要來分析分析這個孩子的心理狀況,正如您所說,他在您的眼里和同學的心目中是一個好孩子,所以他從小享受了太多的贊揚,心理必然脆弱。我想,他決不希望太多的人知道這件事,所以您首先要縮小知道的范圍,保護他的自尊心;其次,您應該好好地想一想,是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好學生,您就忽略了對他的心理指導,總認為學習好就是萬事好,這顯然是不正確的。第三,您應該選擇較為恰當?shù)膱龊?,對他進行適當?shù)男睦砀深A,讓他學會與人相處之道……”許老師的話讓于老師豁然開朗,她又信心十足地開始了新的工作。
角色三 ?家庭教育的引導者
家庭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兒童在家庭環(huán)境中所接受的各種形式的教導,家長是其具體的實施者。但是,由于家長們的認識不一,所處的環(huán)境各異,就形成了眾多的畸形家教:打罵型、溺愛型、無原則型等等不一。班主任作為對學生的重要施教者,可以利用多種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如為了遏制家長們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打罵,我充分利用心理學原理,在家長們中間開展了“親子教育”系列活動:
第一階段:激發(fā)“認同效應”
我在班級博客中講了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海鷗很笨拙,在飛的時候總是要撲騰好幾下翅膀才能飛起來。不像老鷹,老鷹只要一撲打翅膀就會飛到高空。但是能真正飛過海洋的卻是海鷗……
我絲毫沒有提“家庭教育”這四個字,就是讓家長們寫寫讀后的感想。這種作法實際上是向家長們出示了一張自己人的心理名片,使其產生一種同體觀,從而縮短我們之間的心理距離,消除或弱化對方的防范心理。
第二階段:倡導“羅森塔爾”效應
人們把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產生潛移默化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xiàn)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這種效應對家長來說同樣適用。我把這種理念悄悄地播種在與家長們的交流中他們的教育方式有了極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