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以應收賬款出質的 質權自信貸征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2006年6月14日,貸款人A銀行與借款人B公司簽訂《借款合同》,約定A銀行為B公司提供長期貸款,貸款金額為2.87億元,合同項下貸款期限為9年,自2006年6月30日至2015年6月30日。貸款用途為用于呼和浩特市自來水項目。本合同項下貸款的擔保方式為抵押擔保,B公司提供包括廠房土地和廠區(qū)內設備作為抵押物,同時雙方還約定B公司以其在A銀行開立的項目收款專用賬戶質押給A銀行。此后B公司與A銀行就相關抵押物辦理了抵押登記(包括動產抵押登記和不動產抵押登記),但未辦理應收賬款質押登記。依據(jù)借款合同,A銀行向B公司發(fā)放了貸款2.87億元,B公司依約償還了部分本息,但自2012年起發(fā)生欠息,至A銀行起訴時尚有本金5000余萬元及部分利息、復利、罰息尚未償還。2015年2月,A銀行就本案提起訴訟,要求判令B公司償還欠付本金、利息、復利、罰息,并要求就抵押物及質押賬戶內的應收賬款優(yōu)先受償。
經(jīng)審理,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B公司即時償還本金、利息、復利及罰息,并準許A銀行以辦理了抵押登記的抵押物優(yōu)先受償,但因質押賬戶內的應收賬款未辦理登記故對A銀行要求以質押物優(yōu)先受償?shù)恼埱笪从柚С?。該判決現(xiàn)已生效。
本案中A銀行與B公司約定以項目收款專用賬戶進行質押,作為借款合同的擔保。上述約定形成于2006年,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對此未做具體規(guī)定。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于2007年頒布并施行,該法第228條第1款規(guī)定“以應收賬款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信貸征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钡獳銀行對此未予重視,在長達數(shù)年的時間內始終未辦理相應出質登記,致使因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導致其要求質押應收賬款優(yōu)先受償?shù)脑V訟請求未得到支持。建議金融機構在辦理抵押或質押擔保時應依法辦理相應登記手續(xù)。
另,本案借款合同系長期合同,約定的還款期長達9年,但雙方當事人約定的抵押物包括了部分動產,且合同期內A銀行對相應抵押物的實際狀況未進行有效監(jiān)督。據(jù)B公司自稱,部分動產已經(jīng)滅失或者改變性狀,給案件處理亦造成一定影響。建議金融機構對于長期借款合同慎重考慮動產擔保,即便有必要采用動產擔保,亦應對相應動產實際狀況及時進行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