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一
(山東省沂南縣界湖鎮(zhèn)衛(wèi)生院,山東 臨沂 276300)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分析
王福一
(山東省沂南縣界湖鎮(zhèn)衛(wèi)生院,山東 臨沂 276300)
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特點。方法 選擇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診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60例,按進入醫(yī)院的編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為單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臟患者,觀察組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發(fā)生率。結(jié)果 觀察組臨床癥狀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心電圖情況并不良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基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病情較為復雜,診斷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結(jié)合臨床特征,避免漏診的情況出現(xiàn),治療過程中兼顧治療冠心病,在綜合干預的幫助下有助于促進患者臨床診治水平的顯著提高。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臨床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與冠心病都是多發(fā)生在老年患者身上的常見疾病,合并發(fā)生的幾率非常高,近年來二者的發(fā)病率不斷提高,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身體健康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特點,選取我院就診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60例,以其作為分析對象,其中觀察組患者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6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現(xiàn)根據(jù)入院編號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6~81歲,平均年齡(52.2±6.6)歲;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51.3±6.5)歲。經(jīng)過比較,兩組在年齡、病情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醫(yī)護人員需要在患者入院后仔細的詢問病情,如吸煙史、臨床癥狀和過往病史,然后完成各項檢查,在此基礎上以檢查結(jié)果為依據(jù)將合理的治療方案確定下來[1]。
觀察組可以采用硝酸酯類藥物進行治療,以此有助于心臟負荷的顯著降低;靜脈滴注60 mg多酚丁胺和10 mg酚妥拉明,以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輔助治療,即給予適當?shù)目股睾突邓幬铮o助呼吸的措施也十分有必要;治療過程中及時補充相關的電解質(zhì),以此確保患者體內(nèi)的電解質(zhì)和酸堿能夠始終都維持在平衡的狀態(tài);針對病情較為嚴重的則可以適當?shù)慕o予強心劑、利尿劑和興奮劑等藥物進行輔助治療[2]。
對照組采用口服的方式,給予藻酸雙脂鈉進行治療,一次1到兩片,每天三次。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發(fā)生率(心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難、心界向左擴大以及心悸等)和心電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癥狀
觀察組臨床癥狀的發(fā)生率(心絞痛80.00%、心肌梗死13.33%、心悸86.67%、心界向左擴大23.33%、呼吸困難66.67%)明顯高于對照組(53.33%、0.00%、16.67%、0.00%和2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心電圖情況
觀察組心電圖情況(缺血性ST-T改變83.33%、電軸左偏33.33%、束支傳導阻滯16.67%和陳舊心肌梗死)明顯差于對照組(10.00%、3.33%、0.00%和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分別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后,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并沒有出現(xiàn)。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和冠心病都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兩種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且同時出現(xiàn)的幾率非常高,基于二者臨床癥狀十分相似,無形之中便增加了診斷的難度,導致誤診和漏診的情況時常出現(xiàn)。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二者的發(fā)生率顯著上升。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中包含眾多的冠心病因素,除了會導致長期慢性缺氧、紅細胞異常增多、血流緩慢和血黏度增加而形成血栓外,還會造成心肌細胞的長期缺氧,并知識細胞缺氧敏感度顯著降低和耐受性增加等,并且高碳酸血癥的存在極易損傷心肌。因此,該病具備與心肌缺氧十分相似的臨床癥狀,諸如心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難、心界向左擴大以及心悸等。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用有針對性的給予抗感染、平喘祛痰、氧療、酸堿失衡的糾正和必要的營養(yǎng)支持,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擴張血管、肺動脈壓降低和心臟負荷減輕治療等,必要時可以給予利尿劑和鎮(zhèn)靜劑等進行輔助治療[3]。經(jīng)過本次研究,觀察組臨床癥狀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心電圖情況并不良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基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病情較為復雜,診斷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結(jié)合臨床特征,避免漏診的情況出現(xiàn),治療過程中兼顧治療冠心病,在綜合干預的幫助下有助于促進患者臨床診治水平的顯著提高。
[1] 魯忠缽.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探析[J].當代醫(yī)學,2013,11(17):87-88.
[2] 宋淑梅,李笑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29(03):51-52.
[3] 陳 鵬.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臨床特點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shù)版),2015,10(03):129-130.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5
B
ISSN.2095-6681.2017.2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