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敏
便秘性潰瘍的發(fā)生主要是因為秘結糞塊長時間在結腸內(nèi)滯留,對結腸黏膜直接形成壓迫,同時還會壓迫腸黏膜下的靜脈血液回流,引起血流速度緩慢,血黏度增大和腸黏膜淤血。在此基礎上容易引起靜脈血栓形成,阻斷血流,導致直腸黏膜淤血加重和局部組織缺血,從而造成結腸黏膜變性、壞死、糜爛、潰瘍和出血。
由于青壯年腸壁血管較為豐富,側枝循環(huán)功能健全,即便因糞塊壓迫造成個別靜脈血管受壓或有靜脈血栓形成,也可因較為有強大的代償能力而不會引起結腸黏膜缺血與壞死,故而便秘性潰瘍很少發(fā)生于青壯年。老年人則不同,特別是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及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往往可因黏膜組織的退行性變和心血管病的不利影響,使得結腸黏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損害。另外,老年人多有血管調節(jié)功能的減退,側枝循環(huán)功能也很差。這樣,一旦有結腸黏膜淤血或靜脈血栓形成,損害程度就會加重,易在直腸下部引起糜爛或潰瘍。所以,有長期便秘史的老年人不僅要警惕痔瘡、肛裂,也要警惕便秘性潰瘍。
便秘性潰瘍的預防,首要任務便是防治便秘,具體措施包括:
1.老年人和長期臥床的病人要以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半流食或軟食為主,不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含纖維素較多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2.多飲水,就算不渴,每天也要喝上1500~2000毫升的水,最好是以白開水為主,可少量喝些淡茶水或蜂蜜水。
3.根據(jù)身體條件參加適宜戶外運動,以改善腸道血液循環(huán),增強腸壁運動功能,改善腸蠕動,促進排便。
4.便秘時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瀉藥,如潤腸片、果導片或開塞露等,避免硬結糞塊滯留直結腸內(nèi),壓迫腸壁而發(fā)生便秘性潰瘍。
一旦明確便秘性潰瘍的診斷,治療原則是抗炎、止血和促進潰瘍愈合,如果有硬結糞塊應先行灌腸沖洗,避免糞塊對腸壁的持續(xù)壓迫。抗炎藥一般是以奧沙拉秦或柳氮磺胺吡啶為首選,具有降低腸壁通透性,減輕結腸黏膜水腫的良好效果。止血藥用具有活血化瘀兼止血作用的云南白藥或三七粉。另外,要注意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含粗纖維多的食物,以促進結腸黏膜潰瘍較好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