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沿伶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高中教學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追求高效課堂的構建,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高中語文在高中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一起努力,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的積極引導,課堂氣氛的和諧等,本文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出發(fā),提出了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具體措施,希望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字: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
高中語文對學生素質的養(yǎng)成和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還對學生實現(xiàn)高考的理想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語文課程涉及知識范圍廣,內涵豐富,成績提升比較困難。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成為每個高中語文教師深感困惑的問題。筆者認為: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想要有效提高學生語文成績,首先需要營造一個高效的語文課堂。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邀借助生動而細膩的語言,獨特而深厚的人文,真摯而豐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的情緒,浸透學生的心靈,引領學生去品味、感悟、欣賞語文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營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加深知識積淀,為提高教學效率做好素質準備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師如何走進新課改的問題凸現(xiàn)出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方式與教師當前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距離?!耙谎蕴谩薄皾M堂灌”等教學現(xiàn)象在目前課堂上還是較普遍的,教師的教學缺少必要的引導、點撥和誘發(fā)等技巧,學生成為接收的容器。課堂成了一潭死水,缺少樂趣、活力的教學自然難以取得理想的回報。教師須通過對課改精神的學習,完成角色的轉變,由“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上升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改革的接受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當觀念轉變之后,老師的科學文化知識底蘊是否深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當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改變后,教師所要具有的就不僅僅是一桶水,而是一缸水、一池水,并且還必須是活水,繼而還必須教給學生自己找水的方法。可教師的工作、生活單調,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除了教室就是辦公室、家庭,很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環(huán)境的相對封閉性難免造成心理的相對封閉性。這又勢必使得教師的人生視野受到限制,落后于時代,與學生產(chǎn)生越來越大的心理差距。心理差距一旦過大,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很難產(chǎn)生共鳴,提高教學效率更是無從談起。所以,要從心理到學識作好提高效率的準備,需要教師主動“走出去”。在完成觀念、角色轉變的基礎上加強與同事間的學習、交流;從現(xiàn)實當中積攢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作為講課的素材;參加繼續(xù)教育,自我增值。
二、明確教學層次,將提高效率落實到具體教學活動中
語文教學的層次關系如果不明顯,勢必導致過多的無效重復勞動。例如某種文體的文章,高一是這么教的,高二是這么教的,到了高三還是這么教,甚至不同文體的文章的教與學也沿用相同的路子和方法。沒有先后差異、難易差異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導致了學生無法很好地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以致許多學生直到高三還存在語文基礎不牢固,缺乏起碼文體意識的毛病?,F(xiàn)行的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做到了求同學異。就教者而言,是有較大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的。在不悖于教學大綱與教材精神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程度作好整體教學規(guī)劃。就不同年級而言,可就考試大綱中要求學生具備的學習能力由易而難地、由低而高地落實到不同年級中進行具體化訓練。如作文訓練:高一則主要進行復雜記敘文訓練,通過寫小作文的方式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高二則主要進行論說文訓練,提高其議論能力和謀篇布局的能力;高三則主要進行審題等綜合訓練。教師的教學目的明確,層次清晰,那么學生學習目標也就明確,學習思路也就清晰,課堂效率也隨之提高。
三、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睙o數(shù)事實證明,“問”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fā)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xiàn)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會截然相反??紤]到高中語文教學的實際特點,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有效構建高效課堂,就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通過質疑,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在課堂中實現(xiàn)師生的有效互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從這一點來看,高中語文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取得積極效果,就要從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入手,使學生能夠在質疑中獲得能力的提升,也使老師在學生的質疑中采取更加嚴謹?shù)膽B(tài)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使老師和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均有收獲。
四、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
作為語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理應牢固樹立這樣一種理念,那就是讓學生一邊接受語文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一邊通過課本上的佳作名篇,引導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鑒賞,去分析評價,借以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思想觀點和價值取向,養(yǎng)成觀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例如,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教師應立足其獨有的意象和精當、形象的用詞,讓學生弄懂其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在此基礎上,要特別引導學生感受青年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敢于挑戰(zhàn)舊秩序、建立新世界的豪情壯志,要鼓勵學生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保持和發(fā)揚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敢于擔當歷史責任,敢于戰(zhàn)勝一切困難為國家為民族建功立業(yè)的偉大精神,樹立遠大理想,做發(fā)奮有為的時代驕子。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把知識傳授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緊密結合,強化了學生優(yōu)秀品質和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總之,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語文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要想使語文課堂變得高效,就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鐘,無論是課前活動,還是課程結束后的延伸,都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達到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