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娟
摘 要: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識字是他們的主要學習任務。隨文識字是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識字教學的方法,是讓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感知、學習、理解和掌握文字,不僅避免了識字學習的枯燥乏味,也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充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生字,體會識字的樂趣,積累基礎知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隨文識字;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22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識字是他們主要的語文學習任務。但是,識字教學本身就比較枯燥,再加上小學生好玩愛動,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時間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教他們識字,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進而導致識字教學的效果不理想。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既能夠學習課文,又學會識字,教師可以應用隨文識字教學法,這種識字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從文本入手,引導和帶領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識記生字、生詞,這樣,學生可以邊閱讀、邊識字,既有助于學生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又能使他們做到學用結合,提高了他們的識字效率。
一、隨文識字教學法的優(yōu)點
(一)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入選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基本上都具有句子短、篇幅小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且有較強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再加上相應的配圖,對學生來說,有較強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借助語文課文的這些特點,讓學生邊誦讀課文,邊學習生字,由于課文內容具有情節(jié)性,且朗朗上口,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熟讀,甚至背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訓練,也學習和掌握了生字,同時受到了規(guī)范語言的熏陶,可謂一舉多得。
(二)有助于學生記住字形
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的最大特點是識字量大,如果集中識記字形會增加學生的難度,也不科學,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在學習課文的時候隨文識字。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會逐漸接觸一些學習和辨別生字的方法,如部首字歸類、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在隨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這些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如形近字、同音字對比教學;同一個部首擴展?jié)h字進行教學;通過理解字義幫助記住字形的教學。識字教學,尤其是要求學生會認識的字,教師不要分注重字形的分析,而應強調讓學生從整體進行記憶,個別有規(guī)律的可以分析,但適可而止,更不要見了生字就讓組詞、造句,沒完沒了地拓展,所以,通過反復與生字見面的方式讓學生識字是一種有效的識字教學手段,而隨文識字教學正好符合這樣的要求。
二、開展隨文識字教學的方法
(一)初讀課文,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本中,課文中的所有文字都是帶拼音的,只要學生學會了拼音,他們都能借助拼音順利地初讀課文,即便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了沒學過的生字,他們也能通過拼音和聲調,將這些生字讀準確。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拼音小聲地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找出要學習的生字,培養(yǎng)他們通過初讀課文來自主學習生字的習慣。學生找出了生字,教師再借助標有拼音的識字卡片,讓學生練習讀準生字的字音,同時讓他們感知字形,之后教師把拼音去掉,讓學生在無拼音幫助的情況下認讀生字,使他們進一步鞏固生字的正確讀音,爭取做到不借助拼音便能讀通、讀順課文。
(二)精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字義
當學生認識了生字,能夠讀通、讀順課文后,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具體內容,并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讓學生理解生字、生詞含義,使他們掃除理解課文內容的障礙。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掌握生字的字義,為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礎。具體來說,這個環(huán)節(jié)識字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注意區(qū)分學會和會認兩類字。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應學會的字,而對會認的字不要做過高的要求,只要能夠認讀和感知字形即可。(2)要求學會的字,不僅要理解在本句中的含義,也可擴展延伸,如借字組詞,擴展造句等。(3)在精讀課文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理解字義是重點,因此,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如根據文字的結構特點,或借助字典、或借助直觀的事物、或聯(lián)系生活、或聯(lián)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4)注意音形義的聯(lián)系。雖然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字義,但是仍然不能忽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生字的讀音和感知字形,這樣才能為接下來的字形分析做好鋪墊。
(三)分析字形,教給學生識字方法
識記字形是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生字的字形特點,使他們掌握不同的識字方法,進而提高他們的識字效率。常用的識字方法有結構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猜字謎記憶法、筆畫筆順記憶法、加減筆畫記憶法,等等。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他們就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和討論交流來學習生字,而且學習效果要比教師的講授好得多。比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時,“曬”“炸”“鎧”等生字的字義與其偏旁有很大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結構記憶法來認識這些生字,理解其字義。再如,對于“物、旅、啥、薄、降、紛、洼、豌、莢、察”等單個生字,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兩個步驟來認識和掌握這些生字,第一,分析歸類,即對生字進行歸類,尋找記憶規(guī)律;第二,選擇方法,即選擇恰當的識字方法。
通過感悟和分析字形,學生認識到這些生字大多是形聲字,如“曬、啥、薄、莢、豌、洼、紛、鎧”等可以借助形聲規(guī)律的方法來識字。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生字的讀音,理解字義,還學習了識字方法,提高了他們的識字能力。
綜上所述,隨文識字是一種有效的識字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和實踐中學習和掌握生字、生詞,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完美的,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定期對所學生字進行分類歸納,幫助他們更好地記憶和理解生字,積累語文基礎,如定期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同偏旁字、同義詞、反義詞進行歸納。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識記生字,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