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玲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一個教育初期,要緊抓住這個機會,去培養(yǎng)小學生從小具有積極向上,敢于面對挫折的精神,這對學生未來幫助會很大。所以小學語文教育中運用的挫折教育在這方面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是來分析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以及老師如何運用小學語文挫折教育的實踐方式和家長輔助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挫折教育;小學語文;教學;運用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人開始成長的關鍵第一步,關系著今后個人的性格品質與人生規(guī)劃。不少人都認識到,孩子在成年之后需要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自己的新天地,總會面對層出不窮的困難與挫折,在未來他們面對挫折時必然會顯得惶恐無助,不如從小開始有意識地進行“磕磕絆絆”的訓練,在不斷的挫折中練就人生的頑強意志與不畏艱險的精神?!按煺劢逃痹谛W語文教學中也越發(fā)具有實踐性和探究性。
一、挫折的含義和挫折教育的含義
挫折的含義:所謂挫折是指我們在去做某件事情的過程中遇到的阻礙,使其不能按照制定好的時間去完成任務,此時心里就會產(chǎn)生消極的態(tài)度,內(nèi)心就會開始不安、生氣、憤怒的情緒。那么做為小學生,年齡小承受能力差,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自卑、逃避的狀況,這種心里對孩子內(nèi)心會產(chǎn)生極大影響,對以后的為人處世和做事都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
挫折教育是指老師針這種挫折對應的措施,老師針對愛受挫學生創(chuàng)造出的挫折,加以科學的手段去輔助教育,從而使教育孩子從小能夠坦然面對挫折,正確看待挫折,自己能夠積極的去解決挫折,順應時代的發(fā)展。
二、面對挫折教育的方式
挫折教育不是一個瞬間動作,而是師生間和諧配合完成的一個過程,需要學生先感悟挫折的本身,再勇敢去體驗面臨的挫折,最后想方設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應對挫折,這才是挫折教育應有的節(jié)奏,從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不斷地成長進步,獲得自己獨特的體會與經(jīng)驗。
1.培養(yǎng)意識需要用心感悟挫折
感悟二字教給學生學會理解,透過眼睛所看到的現(xiàn)實去體會其背后的本質。老師經(jīng)常會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重在理解,可見感悟在教學中是有著核心地位的。感悟挫折是學生面對曲折發(fā)展的第一步,只有用心去體會每次挫折的辛酸與不易之后,才能對挫折有初步的認識。從小培養(yǎng)一個人的挫折意識,不管在堅定意志還是健全人格上都會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2.磨礪意志的根本途徑是體驗挫折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面臨困難時不能膽怯后退,要有勇于挑戰(zhàn)困難與風險的精神。登上成功的高山必然有難度,但想得到成功是需要用克服困難來換取的。學生務必親歷困難或失敗等一個個挫折,并勇敢地付出努力來解決困難,才會在一次次挫折中磨礪自己,取得令他人艷羨的成功。教育學家皮西杰說:“體會挫折的活動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根基,是自我品質形成和發(fā)展的源動力。”體驗挫折來磨礪意志勢必能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也正是老師教育學生的最終目標。
3.成功的關鍵在于應對挫折
培養(yǎng)意識的感悟挫折和磨礪意志的體驗挫折對學生來說還僅僅是停留在準備和理論的基礎上,獲得勝利走向成功的關鍵還是在這之后做到如何面對、解決挫折,除此之外還要從中有所學有所悟,只有豐富的經(jīng)歷才能為今后應對更多挫折時做到臨危不亂。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挫折教育的方式
1.運用課文中蘊含的哲理進行挫折教育
老師要善于運用課文中蘊含的哲理來引導學生面對挫折,比如小學語文課本五年級的《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篇文章講訴的是地震中,父親通過38個小時把孩子從學校的廢墟中救出來的故事,當所有的人都覺得父親精神不正常的時候,都勸父親不要挖的時候,父親并沒有放棄,而是堅持不懈的挖,最終救出自己的孩子。所以從此文中便可以看出遇到挫折不能輕言放棄,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夠達到想要的結果。再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中五位戰(zhàn)士為了抗日堅持不懈的奮斗,打敗敵人的故事。只要有希望就不能放棄,在挫折中前行,最終會成為勝利者。所以從古至今,無論是地震中的父親,還是五位戰(zhàn)士,他們都可以做到面對挫折,擊敗挫折的勇氣。所以老師要多借助課文中蘊含的哲理來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這樣不僅讓學生學到了課本知識,老師也實現(xiàn)了挫折教育。
2.循循善盡,有針對性的進行挫折教育
不同的挫折教育方式針對的學生群不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所以老師在進行挫折教育前,要先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適合什么樣的方式。然后把學生們分為幾大類,有針對性的去進行挫折教育。像性格開朗、活潑的學生,老師只需要簡單的引導,再加以適當?shù)木毩暭纯桑幌裥愿駜?nèi)向、孤僻的學生,可能遇到的挫折會多一些,所以老師要多一些耐心,先和孩子做朋友,然后在觀察孩子在遇到挫折后的應對情況,對遇到挫折的應對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像智力發(fā)育比較慢的同學,老師要有更多的耐心,陪學生慢慢成長。老師更要制定一系列的方式來幫助智力發(fā)育慢的學生。所以針對不同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才能使整個班級的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3.家長也要輔助進行挫折教育
孩子在上學時期,相處最多的除了同學就是老師和家長,家長和學生關系是最親密的。所以如果想要在教學中好好的進行挫折教育,家長一定要和老師保持一致的步伐。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挫折,家長一定不要馬上幫忙解決,一定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挫折意識。讓孩子明白挫折要靠自己去解決。這樣長期下來孩子的獨立意識、挫折意識、解決意識都能得到提高,老師家長也達到了在教學中運用挫折教學的結果。
總結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挫折教育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老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出新的方式去實施挫折教育。精心組織安排好各種教育活動,使學生的身心、智力、人格都健全的成長起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德國幼兒的“挫折教育”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夢雪.論賞識教育的意義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D].陜西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