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化學學科教學評價的地位、作用,分析舊的評價方式的弊端,同時提出針對新課程標準而建立新評價體系的設想。
【關鍵詞】化學學科;教學評價;方式;設想
化學課程標準于2001年7月正式出版,這是21世紀初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改革的一個標竿。它從提高未來社會公民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度,制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具體目標。而對這些具體目標達成的評價如果仍停留在用一張考卷進行考查上,是不能體現(xiàn)化學課程標準的課程改革的思想與要求的。因此,新的化學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一定要改變以往過分追求評價的標準化和客觀化的傾向,一定要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一、教學評價的地位與作用
化學教學評價對化學課程標準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作用,它的體系與方式方法將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影響著課程功能的轉向與落實。
二、舊的化學教學評價方式的弊端
舊的化學教學評價方式是為“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而設置的,對學生主要的評價方式是對其化學學業(yè)成就的考查?;瘜W學業(yè)成就不但成為衡量學生發(fā)展的標準,也是判定化學教師的業(yè)績和學校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是實實在在的“以學生的發(fā)展為評價的需要而服務的”。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而言,不但影響他們的全面發(fā)展,而且使他們各自的個性化發(fā)展變成了一句空話。對教師而言,為了防止自己學生學業(yè)成就不比別人低,在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敢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嘗試,不敢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少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思維方式僵化。無法調動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的積極性。
三、新的化學教學評價方式的設想
(一)力求評價指標的多元化
新的評價體系要從過分關注學業(yè)成就的考查逐步轉向對綜合素質的考查。
具體做法為:評價某段時間的學習情況時,判斷他們對待化學學業(yè)的學習態(tài)度是否積極;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新精神有沒有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分析化學問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有沒有得到提高。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有沒有對他們科學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產生有益的影響。這種評價指標的多元化不但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且適應各個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要求,同時,又適應了社會發(fā)展對人才多樣化的需要。
(二)爭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以前的評價方法基本上是“一張考卷定終身”。評價一個人的發(fā)展是僵化的、簡單化的和表面化的?!皩W生發(fā)展的生動活潑和豐富性,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的努力和進步都被泯滅在一組組抽象的數據中?!币酝慕逃际沁@樣的量化評價,都是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這樣的教學對學生而言,不僅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沒有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也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讓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產生了畏難情緒。對教師而言,明知對學生的發(fā)展沒有意義,但為了最后的教學業(yè)績也只有違心為之。
對化學學科進行質性評價的常用方法有:
1.給學生寫評語
在學習化學學科的某一單元后或某一課題后,教師或家長或其他同學對被評價的同學寫上一段總結性的話語,注重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等,督促其改正一些仍不讓人滿意的地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使學生學習化學由外在的壓力逐步轉化為內在的需要。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評價手段。
2.讓學生寫學習日記(或建立化學學習檔案)
要求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學習化學的的某一階段的情況、行為表現(xiàn)進行反思,自省。如單元知識總結,學習方法與體會,疑難問題,收集的化學資料,探究活動的設計方案與過程記錄,自我評價。學習日記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本人來完成,不求統(tǒng)一的形式,重要的是體現(xiàn)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成長過程,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測驗
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測驗突破了以往孤立對化學“雙基”進行紙筆測驗的瓶頸。通過創(chuàng)設實際問題的情景或一些綜合性,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使自己置身于實際情境中去分析、判斷實際中的問題。這樣既可了解學生掌握有關知識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體現(xiàn)了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考核。
質性評價方法多種多樣,但這些方法從本質上講它并不排斥量化的評價。它常常與量化的評價進行有機的整合。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更清晰,更準確地描述學生的發(fā)展狀況,才有利于判斷教師的教學理念的轉化與更新。
(三)實現(xiàn)評價結果的持續(xù)化
化學學科的評價的過程是面向“未來”的過程,化學學科的評價是重在發(fā)展的評價?!缎抡n程標準》它的評價結果往往要求采用分析性的描述和等級相結合的方式,要及時反饋給學生而不能進行排列名次。
由于評價結果的持續(xù)化,所以在進行評價時要將化學學科課題的形成性評價與單元的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教師、學校和化學學科的發(fā)展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
進行化學學科某一階段的形成性評價時,要采用多方面的信息,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同時要豐富,補充和改進化學學科評價工作的方案為下一階段的評價工作能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在進行化學學科某一階段的終結性評價時,要淡化原有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化學學科發(fā)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激發(fā)學生、教師、學校和化學學科的內在發(fā)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xiàn)自身價值。強調評價的人性化與民主化,重視被評價者的主體性與評價對個體發(fā)展的建構作用,讓每個被評價者在其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和發(fā)展。而終結性的評價結果隨著改進計劃的確定亦將成為下一次評價的起點,進入被評價者發(fā)展的進程之中。
(四)對未來化學學科評價方式的展望
新的化學學科的評價體系它是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初步建立起來的。它的許多方面的探索與嘗試雖然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些探索和嘗試總體上仍是淺層次的和不系統(tǒng)的,仍然無法對我們化學學科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產生根本性的改變。
然而教育改革的過程本身是一個充滿艱辛與挫折的過程,教育改革的過程也是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過程。我們堅信隨著21世紀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教育必然會朝著更加民主、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終身教育的方向發(fā)展。化學學科教育評價的方式方法、工作模式將更加多樣化,評價體系也將變得更加完善與優(yōu)化,學生、教師、學校、學科將都會在教育評價中得到發(fā)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朱慕菊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
[3]化學教育,2008第7~8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