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玉
[摘要]幼兒的自我調控能力較差,這一直困擾著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年輕父母。應立足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與研究兩個層面,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進行自身示范建設。以玩為手段,對幼兒陪伴和激勵,努力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列舉案例,融入教育工作實踐,總結出更利于幼兒自我調控能力養(yǎng)成的方式和方法。這些理論與觀點來自于基層,來自于工作實踐,便于幼兒教育工作者操作,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促進幼兒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自我控制;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
幼兒年齡小,心理發(fā)育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較差,這些都與幼兒的生理、心理發(fā)育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很多家長存在“孩子年齡小,定力不足是無法改變的”誤區(qū),因此很多家長往往錯過了幼兒自我控制能力養(yǎng)成的黃金期。孩子自控能力弱,不代表他們沒有自控能力,也不代表他們的自控能力無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簡稱自控能力,幼兒的自控能力與其家庭環(huán)境、遺傳因素和學校教育環(huán)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幼兒的自控能力取決于周圍的環(huán)境對于幼兒放手自我調控的時間和空間是否適應。
一、有針對性地提出自我控制的要求
每個幼兒都是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見解,在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下形成不同的性格與氣質,作為父母和老師,要善于針對幼兒的不同特點,在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增強幼兒的自控能力。
例如,家長帶領幼兒逛商場的時候,往往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幼兒對于某一喜歡的玩具愛不釋手,不肯離開。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強行帶走幼兒,因為這種行為一定會引起幼兒的負面情緒。這時我們不妨采用有針對性的策略,對幼兒說:“東西是很好,但是家里的玩具很多,都是新買的,還沒有玩幾次,如果你想要,等咱們把家里的玩具再玩玩,過段時間咱們再來買?!庇變郝牭枚议L說的話,就會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家長和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自控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告知幼兒每件事情做的目的與意義以及不做的原因,根據(jù)幼兒發(fā)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找解決的辦法。
二、用自身示范建設提高幼兒自我控制的意識
家長與教師要在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起到榜樣作用,用自身言行告誡幼兒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在幼兒的內心逐步建立一種判斷標準,久而久之,就會內化為一種主動行為,從而學會如何進行自我控制。
在《中國古代慈母教子的故事》一書中有這樣一個典故《程母教子》:我國宋代理學著名學者程顥、程頤二兄弟在宋代教育活動方面有顯著成就。他們有很高的個人修養(yǎng),尊師敬長,堪稱一代楷模。程氏兄弟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們的母親是一個知情達理的女人,一次吃飯時,桌子中央擺了一盆蛋羹,程顥和程頤吵著要吃,吃最好吃的食物。程頤還伸出小手,想把盆拉到自己跟前來。程母便用筷子輕輕地打了一下,嚴肅地說:“這是絕對不行的!你們剛剛幾歲,小小年紀就挑肥揀瘦,什么都要舒舒服服,那長大以后會成什么樣子?做人一定要先學會吃苦,才能耐勞,將來才會有出息?!睆倪@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在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中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父母和師長的自身示范引領作用在幼兒自我控制的培養(yǎng)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研究表明,幼兒身邊的榜樣對自我控制具有重要的影響,這源于幼兒最大的行為意識——模仿,家長和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幼兒模仿。因此,家長和老師應該時刻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帶動幼兒合理、規(guī)范的言行,使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良性發(fā)展。例如,每逢雙休日,父母常會帶著孩子游玩,當遇到堵車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表現(xiàn)出不耐煩、焦躁的情緒,更不要謾罵發(fā)火,可以拿出一本故事書,和孩子一起讀讀書,或是和孩子一起做個小游戲,讓等待的時光變得鮮活有趣,避免把焦躁情緒傳染給孩子。這些言行和小細節(jié)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三、以游戲為手段增強幼兒的自控能力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我們不能以任何借口剝奪幼兒愛玩的權利。在游戲中,常常需要一定的規(guī)則。幼兒通過有趣的游戲形式,不僅放松了手腳、掌握了技巧、愉悅了心情、開拓了思維,而且在游戲規(guī)則中不知不覺地培養(yǎng)了自控能力。例如,媽媽可以和孩子玩“反向動作”小游戲,孩子在媽媽的口令中做各種相反動作的過程中,辨別出左右、前后、上下等相對的方向,完成了一些數(shù)學基本知識的積累,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動作,進而產(chǎn)生自我控制的意識。
同時,在操作游戲過程中,材料的操作和擺弄是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的源泉。在玩的過程中,幼兒更多地關注于手部動作以及所玩器具本身,幼兒會根據(jù)理解、認知的規(guī)則,更好地進行自我控制,此時幼兒的自我控制性會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在玩的過程中,等待也是操作游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又一契機。等待的過程是幼兒自我調控情緒、調控內心和行為的過程。有些專家認為:等待和輪流是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往的伴隨因素之一,是一個人社會公德意識的體現(xiàn),不能單純追求孩子發(fā)展而刻意在游戲中加以回避,應該讓等待變成實驗因素之一。
四、用陪伴促進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養(yǎng)成
在當今時代,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電子產(chǎn)品涌入了我們的生活,這些電子產(chǎn)品不僅影響著我們的自控能力,而且影響和誘惑著我們的孩子。很多年輕家長總是沉迷于手機,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個別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為孩子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和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就足夠了,孩子缺少了與家人共處的時間,沉迷于動畫片和手機游戲,將自己封閉起來,缺少了對周圍世界的認知與好奇。長此以往,父母與孩子之間產(chǎn)生了距離,孩子的性格也在缺乏交流的世界里變得內向、自私、孤僻,這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游戲、一起郊游、一起歡笑,這是多么愜意的場景。父母應該多帶著孩子走出家門,共同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共同體驗世間的喜怒哀樂,共同感悟人生的厚重。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和動作發(fā)展,還有助于促進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提高交流能力,有利于幼兒形成完善的語言體系。家長與孩子的經(jīng)常性互動,可以使幼兒在互動中循序漸進地促進自控力的提高。
五、以激勵促進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健康發(fā)展
激勵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手段,幼兒成長的歷程中離不開激勵。我們要給予孩子必要的激勵和贊賞,采取不同形式的激勵來培養(yǎng)他們的自控力。幼兒因為年齡小,好說愛動是正常表現(xiàn),還會經(jīng)常犯錯誤。如果父母不顧及孩子的感受而加以限制,甚至嚴厲訓斥、大打出手,都是不理智的表現(xiàn),會使孩子情緒上壓抑,使幼小的心靈蒙上陰影,影響他們自控力的健康發(fā)展,這必然會影響幼兒今后的成長。如果父母能以激勵的言語對孩子犯的錯誤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對他們表現(xiàn)突出的方面進行鼓勵,以表揚優(yōu)點來促進他們改掉優(yōu)點,則有利于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利于他們自控力的提升。
父母和長輩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家里掃地、刷碗,在幼兒園當值日生、疊被、整理物品等,以此來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習慣,使他們形成合作意識及團隊精神。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充分體驗做事的過程,享受做事成功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如果做得不好,也不要加以指責或者輕易放棄,而應給予適時鼓勵,和孩子一起分析做錯的原因,探尋正確方法,激勵孩子把事情做完、做好。對孩子要耐心通過語言或其他形式進行反復的強化和行為訓練,磨礪他們的心智,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有恒心,要有自控力。激勵性的言行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學習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自控力,從心理的角度影響他們的意志品質,促進自我控制能力的健康發(fā)展。
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與許多內在和外在因素有關。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深知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養(yǎng)成與家庭、教師、幼兒所處的環(huán)境密不可分。如果用愛相伴,從興趣出發(f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一定會在良性、健康的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劉乃琴,宋月航.中國古代慈母教子的故事[M].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
[2]陸艷俊.從社會性發(fā)展角度看幼兒自控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4(35).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