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 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一個人身體的陽氣,就如同天上的太陽,有了太陽的普照萬物都有生發(fā)之機。倘若沒有陽氣的彰顯,就如同陰霾滿布,萬物枯亡,也就沒有了生命的存在。所以,陽氣的盛衰與人體的衰老、疾病乃至死亡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是生命的根本。
中醫(yī)認為“百病生于氣”,氣陷、氣咳、氣結、氣閉、氣厥、氣郁等等都是因為人體中的氣少了才會出現(xiàn)的。
那么氣是什么?人體的氣是如何運行的?如何才能養(yǎng)氣?
人啊,一旦他的氣少了,各種各樣的毛病就暴露出來了。什么氣陷、氣咳、氣結、氣閉、氣厥、氣郁等,都會在身上出現(xiàn)。中醫(yī)里有一句話,叫“百病生于氣”。
人活一口氣,有氣才有生命。美國宇航員登月,節(jié)目說有人懷疑美國宇航局作假,最有力的證據(jù)就是美國宇航局公布的一張照片,照片上一面星條旗在月球上迎風飄揚??茖W家懷疑說,月球上沒有風,星條旗根本不可能飄揚。
原來月球上之所以沒有生命,就是因為沒有風。風是什么?風就是天地之氣,它的主要成分是空氣和水分。離開了這兩樣,怎么會有生命呢?
再看一看我們生存的地球,風無處不在,東風送來春雨,寒風送來冬雪,難以想象,如果沒有風,地球將會怎樣?
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風是天地之氣,它的運行遵循一個規(guī)律,那就是“水升火降”。太陽是火,太陽光照射到海面就是火在下降,火降之后,陽光的熱量把海水蒸發(fā)成了水蒸氣,冉冉上升,在天空中形成了云,云降而為雨,水又回到了地面。天地之氣就是這樣水升火降,周而復始。
人體之氣的運行
人體之氣與天地之氣一樣,也是按照“水升火降”的原則運行。人體內(nèi)的火臟是心,水臟是腎,心火下降,溫暖腎水,腎水就會上升,中醫(yī)稱為“腎水上承”。《格致余論》說:
“人之有生,心為火居上,腎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有焉。”
水升火降,氣的運行順暢,身體就健康;水不升火不降,人就會生病?,F(xiàn)在,很多人動不動就上火,原因就是氣的運行違背了水升火降的規(guī)律。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該下降的火不下降了。身體內(nèi)本來應該有火,這就像天地間本來應該有太陽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火則生,無火則死。正因如此,中醫(yī)里派生了一個“火神派”,專門以補火為主。然而,火的運動方向應該是向下的,如果火不下降了,總是在上面燃燒,那么,人的頭部和面部就會長痘長瘡,口腔潰瘍、牙齦腫痛。這就是上火。
在人體內(nèi),隨著心火下降的有肺氣、胃氣和膽氣;隨著腎水上承的有脾氣和肝氣。
肺氣不下降了,肺就會有火,這時人就會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暢,還會全身浮腫,胸悶、腹痛。
胃氣不降了,胃就會有火,這時人就會不思飲食,胃脹胃痛,噯氣吞酸,呃逆嘔吐。
膽氣不降了,膽就會有火,這時人就會膽氣郁結,患上膽囊炎、膽結石和膽囊息肉。
所以,一個人上火了,先要看他的身體內(nèi)是哪一種氣不下降了。百病生于氣,只要把該下降的氣降下去,火自然就滅了。
降火的食物
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食物來降火。
1、蓮子心降心火。
顧名思義,蓮子心就是蓮子的心,味苦,性寒。一些中藥店和茶葉店均可以買到,如果心火旺,心煩多怒、口腔潰瘍,用蓮子心來泡水喝,就可以敗心火。
2、綠豆粥降胃火。
綠豆味甘,性寒涼。胃有火,則可以用綠豆粥來敗火。
3、梨降肝膽之火。
梨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吃可以清六腑之熱,熟吃可以滋五臟之陰。頭痛、頭暈、耳鳴、眼干、口苦、口臭、兩肋長癰。這說明你的肝膽上有了火,這時你可以生吃一些梨來敗火。
4、豬肝降肺火。
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等,則可以多吃些豬肝。
怎樣能夠養(yǎng)氣呢?
中國有句老話,叫仁者壽。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什么是仁者呢?孔子說:“仁者,愛人?!庇终f:“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币馑际?,仁者要有愛心,要寬宏大量,不要斤斤計較;自己不愿做的,就不要讓別人去做,自己想要做的,要先讓別人去做。
一句話,仁就是忠恕,就是要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具體地說,仁者要有三顆心:一顆善良之心,一顆慈悲之心,一顆寬容之心。擁有了這三顆心,你就稱得上仁者,這樣的人就會健康長壽。
如果你去過香港的淺水灣,就會發(fā)現(xiàn)岸邊有一座兩三丈長的小橋,叫仁壽橋,橋身的側面書寫著三個字:仁者壽。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這座橋每天的人都絡繹不絕,不少乞丐在橋的附近行乞,而來到此處的人,大多數(shù)都樂意施舍。
行乞之人得到恩惠,臉上總是掛有笑容,而施舍的人,臉上也總是有一種平和、寬容、滿足的表情。很多人在橋上走來走去不愿意離去。向人打聽了才明白,原來這橋還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傳說:只要懷著向善之心走過此橋,可增壽三年。
其實,這并不是傳說,而是事實。善是萬病之藥,善是養(yǎng)生之本,善心就像柔和的水,養(yǎng)育人的五臟六腑,讓全身的氣血達到平衡。善能讓人的心胸寬廣,善能讓人的心態(tài)平和,善能讓人遠離七情六欲。人善心靜,養(yǎng)血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