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建和諧的學習氛圍,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運用恰當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添學生興趣,使學生對課堂感興趣,樂于接受和掌握課堂內容。如何有效地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英語是初中階段最主要的課程之一,學好英語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任何一輪課程的實施都應當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轉變,如何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果,如何將新課標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構建高效的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課題。為此,筆者在從事將近二十年的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精心設計,激發(fā)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碑攲W生對某一學科感興趣時,他們總是不畏困難,百折不撓,主動學習,而且以最敏捷、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得必要的知識,興趣是要靠教師培養(yǎng)的。在有效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的備課至關重要。真正的備好課包括深入鉆研大綱和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前后的邏輯關系,精心預設課堂教學過程。具體說來就是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具、備板書等等。首先,備教材。教材為學生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施課程目標,實施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初中英語課本圖文并茂、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編排新穎。怎樣才能有效且高效地利用教材是每個教師備課時應該考慮的重點。其次,備學生。初中學生是帶有一定的知識、經驗和解題策略等進入教室的。在教學中要把討論法和閱讀、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盡可能地用英語表達出來,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英語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都要求教師盡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由課堂上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閷W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進行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模式。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多接觸不同的教學模式,同時精心備好每一節(jié)課,依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比如:教學各國家不同的節(jié)日時,就可以采取多媒體課件演示法,對于對話教學就可以采取欣賞經典原文對白,進而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表演的方法等等。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可以從直觀教具和演示開始導入。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教室中的人和事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等創(chuàng)設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每一個機會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提問時,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讓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來回答,而那些簡單的、基礎性的問題就留給那些差生,如果他們回答得不錯,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沒有被老師遺忘,能夠享受成功的喜悅。多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一些表演的機會。
三、教法多樣,能力增強
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活動形式的多樣性,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以go for it!七年級上冊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為例。此單元的教學內容是情態(tài)動詞can?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及其肯定與否定回答,以及特殊疑問句的構成和用法。此單元的話題是?“加入俱樂部,談論自己的能力”。筆者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三個任務型活動:(1)個人才藝表演,學習情態(tài)動詞can的用法;(2)成立“個人俱樂部”,運用情態(tài)動詞can介紹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喜好和意愿;(3)復習和鞏固談論愛好和特長的表達法。通過學習情態(tài)動詞can的用法,學生能夠學會表達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才能;能談論自己的喜好和意愿;能為擬成立的樂隊制作海報,并編寫招聘廣告。通過談論彼此的特長和愛好,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個性。最后,筆者設置了如下情景:學校將舉行音樂會,我們班要組建一支樂隊,請介紹一下樂隊的號手、鼓手、小提琴手、鋼琴手、吉他手和小歌手的情況。在這一活動中,筆者將全般學生分成6個組,其中3個組是應試組,其他3個組是招聘組。每個招聘組負責樂隊成員的招聘工作,如撰寫宣傳語、制作招聘海報和設計表格等。面試完成后,4個招聘組的代表根據(jù)表格內容分別匯報本組的招聘情況。這樣的學習任務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活動中興致盎然,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合適的課堂提問,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導入時,教師所提的問題,應能起到承上啟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的作用。有經驗的教師往往用設問的方法,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識奧秘的強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例如,在學習 九(下)Unit13 Were going to save the earth!導入新課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
Are you satisfied with the environment of our school?
W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o we have?
What can we do to save our school/city/world?
學生發(fā)言積極踴躍,很快就進入了狀態(tài),新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順利展開。通過課堂小結時的提問,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本課的語言、語法、詞匯、背景知識等方面的內容,反省自己的教學目的,手段、方法是否被學生接受,使教師及時補充原先課堂設計的不足。因此,此時的問題在緊扣主題的同時,可以更開放些。
總之,教無定法,但有規(guī)律可尋。作為我們英語教師為了適應新的要求,必須更新我們教學觀念,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適應我們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我們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