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深處 Topics
柳亞子故居和端本園
顧小英,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吳中區(qū)作協(xié)副主席。七十年代生。作品見諸《星星》《詩歌月刊》《揚子江詩刊》《詩林》《雨花》《青春》《作品》《西湖》《文學(xué)港》等。出版詩集《喚醒》、散文集《故鄉(xiāng)的冬天》等。
在黎里古鎮(zhèn)漫行,一定要去兩個地方。
先從著名的柳亞子故居說起。作為一代愛國詩人、南社的重要成員之一,柳亞子先生普遍受到文藝青年的愛戴和尊崇。著中山裝,頭顱壯碩,天庭飽滿,睿智之相咄咄逼人;蓄長須短髭,戴一幅光潔的圓框眼鏡,雙目炯炯,怎么看都是一代文藝青年的標桿和楷模,這是青壯年時期的柳亞子形象。我還在故居里看到少年時候的柳亞子形象,風(fēng)流調(diào)儻,英俊瀟灑,乃一介翩翩美少年。到了老年,他改穿長衫,面相清癯,眉眼間多了些清氣,然更顯嚴峻肅穆,令人敬仰。
中心街75號,這就是柳亞子故居。一座清代乾隆年間的優(yōu)秀建筑,朝南臨河,典型的江南深宅大院。前后六進,共有一百多個房間,占地面積2603平方米?,F(xiàn)存的三座磚刻門樓,高大氣派、栩栩如生,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這座大宅院原是清乾隆年間工部尚書周元理的私邸,宅名“賜福堂”,氣宇軒昂的廳堂樓室,結(jié)構(gòu)完整的庭院備弄,雕繪龍鳳的長窗畫梁。第一進門廳,六扇黑漆大門莊嚴威儀,門楣正中懸掛著一塊桔黃色匾額:“柳亞子紀念館”,左下有“屈武敬題”;第二進茶廳大門正中懸掛著廖承志題寫的匾額:“柳亞子先生故居”,淺黃色的柳桉木匾,深藍色楷書,遒勁有力。內(nèi)堂中還有一座鄧穎超于1985年11月20日題詞的柳亞子先生半身塑像,抬頭仰望這尊塑像,不由對這位被毛澤東尊稱為“人中麟鳳”的大先生深深緬懷。
1899年,12歲的柳亞子隨母親由老家汾湖大勝村遷入,典租于此。據(jù)資料顯示,從12歲到41歲的二十九年間,他在這里會見四方愛國人士、議論國家大事、編輯《南社叢刻》、撰寫詩詞文章,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和戰(zhàn)斗在這里。作為舊體詩詞的殿軍人物,柳亞子紀念館內(nèi)陳列著三百多件彌足珍貴的實物照片資料,包括主人用過的書本、眼鏡和一只被拎斷了襻扣的皮箱,一一見證著先生前半生從事民主革命活動的戰(zhàn)斗和生活經(jīng)歷,同時也成了一個史料充實的專題博物館,是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柳亞子詩詞文化以及南社文物資料的重要基地。
大宅對面,沿河豎立著一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碑刻石。沿著市河望過去,一排排普通民宅中間鑲嵌著這座古色古香的大宅院,格外顯目,也讓黎里古鎮(zhèn)的天空多了份濃濃的書卷味。我們坐在門前的條石上,拍照留影。眼前,是一卷浩瀚跌宕的史冊,而身后的背景是一條悠悠流淌的古老市河。
沿著河,我們用腳板摩挲著光滑的石板街,丈量古鎮(zhèn)的風(fēng)物人情。時光的腳步,輕輕悄悄地游走,從斑駁的店鋪門楣上滑過,從河流兩旁的石埠頭和石駁岸旁流淌,從古石橋的石縫和草叢里一點點滲透出來,撩撥著游人的情思。
接著,我們?nèi)⒂^端本園。
端本園位于中心街大觀弄底,始建于清乾隆初,為通判陳鶴鳴住宅花園,同治年間重新修建。走到門口,看見一叢青翠竹林,掩映著一方古樸淡雅的石磚門。相比深宅大院、氣派莊嚴的周氏府邸,端本園明顯是小家碧玉。但這座小巧精致的園子卻非常扎眼,宛如一朵繁復(fù)綺麗的江南園林之花盛開著,凸顯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智慧。
園子臨水而筑,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有曲橋荷池,伴月廊、半山亭、雙桂樓、平波軒等建筑,并疊有假山,植有金桂等花木,布局錯落有致,景觀宜人,曾為稱為“邑中名園”?,F(xiàn)在,僅存亭臺、樓閣、回廊和假山等部分遺跡,1980年被列為吳江文物保護單位。飛檐戧角,朱漆廊柱,在美人靠上小憩,回首池中那朵朵開得正好的蓮,白的、黃的,粲然地笑,幾尾紅鯉躍然嬉戲于其間。水波不興,仿佛一塊凝滯的天然翡翠。北面臨著的那條后河,通往外面的世界。其實這是一個水碼頭,和所有江南大宅門里的格局一樣,“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水碼頭維系著主人的吃穿用度,也因此多了一個關(guān)于陳家小姐姻緣的傳說,使整座園子一下子帶上了某些神秘性和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