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榮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善于把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對教學流程進行精心謀劃、周密設計、有效組織,將教學活動當作一項藝術來雕琢,提升教學活動的生動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鉆研教學技巧,提高教學活動的藝術性。擺脫應試教學模式枯燥乏味的境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活動充滿興趣,提高學習投入程度。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語文教學的特點,開展積極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藝術性,對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74-01
1.培養(yǎng)興趣語文正確看待應試語文
很多家長和學生認為語文即使?jié)h語,是我們的母語。漢字的音、形、義是漢語的基礎。早在小學階段開始就已經開始積累。認為自己或著自己的孩子文化底蘊還不錯,常常忽略語文的學習,單方面的認為語文是比較容易的考試科目,所以常常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放在不會丟分數的考試科目上。 這就是常見的語文弊端,應試語文教育!
在大多數的初中學校中,語文雖然被列為主要科目。 但是多以注重課本知識,以文言文記憶和名師大家文學常識為主要學習目的,雖然這些對考試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較為枯燥的記憶性知識,常常將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廣闊的文學思維扼殺。眾所周知,語文考試中最能出彩那分數的當屬最后的作文書寫。而作文寫的好與不好決定了一個學生語文成績的高低。如何能寫出出彩的作文?成為眾多學生的煩惱。興趣語文現在已經受到很多人的關注,許多有創(chuàng)新概念的學校,已從學生的學習習慣開始,自覺地閱讀學習,培養(yǎng)其文學底蘊,讓他們看更多喜歡的文學書籍而不是課本的那幾篇文言古文,看更多的現在思想的文章,這樣更有助于提高對語文的興趣,也更容易寫出自己風格的文章也更好的與現在思想接軌,這樣就可以提高自己寫作的檔次,從而容易在作文寫作中得到高分。
2.加強理論學習,轉變陳舊教學觀
如今,在倡導樹立課程的主體意識,打造高效課堂的主導思想下,我們的教學思想應該由原來的由"以教定學"轉向"以學定教"。但是我們依然再走為了教而設計教的教學道路,強調教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多以教師的"解讀"牽動甚至替代學生的"解讀",喊著課改的口號,但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沒有真正意義上起到課改的實效,形是而神非。所以我積極的參加學校組織的每一次課改學習,仔細領會課改的精髓,摒棄陳舊不適用的教學理念,在思想和行動上真正地脫胎換骨的去領會課改的理念。因此,解決這一難點我認為從主體性出發(fā)解讀教材,備好課,"教材是最為重要的教學資源,我們要通過精心備課,思考并研究編者的意圖,思考并研究教材的變化,思考并對教材精心的"加工"。從而有正對性的備好每一堂課,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有了解學生的接受理解情況,才能很好的"以學定教"打造高效課堂。同時、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快,我們也要及時"充電",加強知識儲備,開發(fā)課程新資源,在教學設計中引入時代"活水"才能很好的服務教學工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把新課標中定量性的規(guī)定熟讀成誦,"依法行教",一些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學習靈活的滲透到課堂中去。
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做好學法指導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更是如此,不能讓語文課變成朦朧詩,即不求甚解籠而統之,了解大意即可。因此,新學期伊始,我并不馬上急于教課文,首先對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有針對性的提出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這冊課本之前做好思想準備及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如讓學生縱觀了解全冊書的內容結構。介紹學習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善于利用校內、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
4.善于適時引導、點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育的真諦在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去啟發(fā)智慧,而不僅僅是教給知識。知識是無止境的、是教不完,而啟蒙后的智慧可以自己發(fā)現和生成知識。教的本質在于引導、點撥。教學過程中提倡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并不等于教師在課堂中作用的淡出,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引導者。強調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自主對話,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善于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關鍵點,及時引導、點撥,才能真正優(yōu)化課堂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如在教學《傷仲永》這一課時,同學們在討論時有一個同學提出了"家庭的經濟環(huán)境的好壞是一個人成才的關鍵",并列舉了現實生活中許多貧困地區(qū)的學生因家庭困難就算考取了大學也沒法上學的事例。他的觀點再班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論,雙方都各據一辭,無法說服對方,最后學生提議讓我做公證,我就適時地給以點撥,并沒直接肯定誰對誰錯,只是列舉現實生活中一些家境優(yōu)越的同學的學習狀況和家境比較貧困的同學的學習狀況,讓他們自己去對比。最后學生通過再次的討論明白了"家庭經濟環(huán)境的好壞并不是一個人成才的'關鍵'",通過這樣的引導,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更深入思考,自己去判斷事情的對錯。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又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了提高。
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因素、審美能力和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功能。為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發(fā)展,我們應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在學生素質教育上的優(yōu)越性,在教學方法與學科素質教學乃至學生的整體素質發(fā)展的聯系上作廣泛的、立體的探討,以求真正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