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俊勇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第五中學)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解析
柯俊勇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第五中學)
文言文閱讀(19分)
格非苦心工于詞章,陵轢直前,無難易可否,筆力不少滯。嘗言:“文不可以茍作,誠不著焉,則不能工。且晉人能文者多矣,至劉伯倫《酒德頌》、陶淵明《歸去來辭》,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晉人之上,其誠著也。”
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女清照,詩文尤有稱于時,嫁趙挺之之子明誠,自號易安居士。(《宋史·李格非傳》)
4.下列對于文中畫波浪線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有司方以詩賦取士/格非獨用意經(jīng)學/著《禮記說》/至數(shù)十萬言遂登進士第。
B.有司方以詩賦取士/格非獨用意經(jīng)學/著《禮記說》至數(shù)十萬言/遂登進士第。
C.有司方以詩賦取士格非/獨用意經(jīng)學/著《禮記說》/至數(shù)十萬言/遂登進士第。
D.有司方以詩賦取士格非/獨用意經(jīng)學/著《禮記說》至數(shù)十萬言/遂登進士第。
5.對下列加點字詞的相關(guān)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有司方以詩賦取士,格非獨用意經(jīng)學,著《禮記說》至數(shù)十萬言,遂登進士第。句子當中,“進士”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殿試者。
B.紹圣立局編元祐章奏,以為檢討,不就,戾執(zhí)政意,通判廣信軍。檢討,是指檢查反思自己過錯的行為。
C.召為校書郎,遷著作佐郎、禮部員外郎,提點京東刑獄,以黨籍罷,卒,年六十一。句子中的遷是古代稱調(diào)動官職。
D.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句中的“氏”是可以加在遠古傳說人物后面、世襲官職后面的稱謂。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能力的概括和分析,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3分)
A.在當時官府正以詩賦取士,李格因為用心于經(jīng)學,寫有幾十萬字的《禮記說》而登上了進士第。
B.李格非在自己所寫的《洛陽名園記》中認為“洛陽的盛衰,是國家治亂的征候?!?/p>
C.李格非被召回朝廷任校書郎,又遷著作佐郎、禮部員外郎,提點京東的刑獄,不久,因為打了道士而受到牽連罷官。
D.李格非認為,做文章貴在誠心,古人的文章仿佛從肺腑中流出來的,原因是他們的誠心具備。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格非苦心工于詞章,陵轢直前,無難易可否,筆力不少滯。
(2)文不可以茍作,誠不著焉,則不能工。
《宋史·李格非傳》這段人物傳記的文字較為典范,文字淺易,難度適可,故選擇此文作為古文閱讀題目的材料,無可厚非。
4.B。原句“有司方以詩賦取士,格非獨用意經(jīng)學,著《禮記說》至數(shù)十萬言,遂登進士第?!逼渲?,“有司”指的是一種官職機構(gòu),所以斷句的時候要把其意思弄明白,其取士不光取格非一人,因此C和D選項直接錯誤。其次,“格非著《禮記說》至數(shù)十萬言”意思是格非寫有《禮記說》數(shù)十萬言,因此不能斷開,故A選項錯誤。(3分)
5.B。B選項目中的“檢討”指的是古代的一種官職,掌修國史。今義是指檢查反思自己過錯的行為。(3分)
6.C。C選項中主要總結(jié)的是李格非的罷官原因是黨籍之禍,而不是打了道士。(3分)
7.(1)李格非苦心孤詣精通詞章,勇往直前,不管難易可否什么情況,他的筆力從不稍停。(譯出大意給2分;“工于”“陵轢”“少滯”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文章不可以隨便寫,誠心不具備,就不可能把文章寫得很好。(譯出大意給2分;“茍作”“著”“工”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4.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四個題目側(cè)重于學生古詩文朗讀教學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把握句子的標點符號,做好句子的斷句。
5.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考查,涉及了諸多的方面,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能夠多積累。
6.綜合考查對文意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本題目是近幾年高考當中??嫉念}目,要求學生能夠綜合上下文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能力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7.考查考生對文言文的翻譯能力和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能力。翻譯是直達文章思想核心的最基本的途徑,學生要聯(lián)系全文,做到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本道文言文閱讀在命題內(nèi)容上,對學生積極進行價值引導,既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體現(xiàn)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繼往年不考文言虛詞之后,又取消了文言實詞的解釋題,而將文言斷句題文意把握題傳承下來,考查了與2016年課標題一樣的古代文化常識題,令中學生“三怕”的文言文的考查翻出新的篇章。
[1]陳琛.高中文言文知識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田艷.高中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