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玄
摘 要:現代化電網建設中,智能電網已經成為其發(fā)展的主要方向,特別是智能變電站的構建十分重要,更是智能電網存在的前提與基礎。智能變電站關鍵性技術的實行能滿足變電站水平衡量要求。本文主要探究智能變電站的特點以及概念介紹,并分析智能變電站使用過程中的關鍵性技術。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關鍵技術;構建方式;探討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1.108
0 引言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智能變電站是實現我國低碳經濟的有效途徑之一。隨著智能電網概念的出現,智能變電站是智能電網的重要支撐,并是其發(fā)展的主要部分,能夠分配電流和電能,因而能更好的保障電網的安全與穩(wěn)定。
1 智能變電站的特征與關鍵性概念分析
1.1 變電站的特征
(1)高度的可靠性。智能變電站性能方面的可靠性較優(yōu),但這種性質是在電網運行態(tài)勢良好的狀況下產生的。由于智能變電站運行中設備可靠性比較強,且自身在智能診斷性質上能體現出較高的水平,這就能預防不同類型的設備產生故障。當設備出現故障后,應采用對應措施完成設備的故障清除工作。由此總結,智能變電站的特點是高度的可靠性,這是智能電網的基礎性要求。智能變電站的高度可靠性不僅要設備自身具有可靠性,更要變電站能做好這自我的防御和診斷,然后對設備的問題進行早期的預防和預警,在設備第一次出現問題后能進行快速的反應,最終的目的是將設備供電損失降低到最低點。
(2)較強的交互性。故障產生后,要做好及時的處理,從而控制設備的安全性能,更需體現其性能的可靠性。同時,智能變電站現階段運用最為先進的技術手段,其中包括計算機、網絡通信和傳感類技術等。這些信息技術的使用與智能變電站之間產生相互聯系,提升智能變電站的兼容性。為優(yōu)化智能變電站的多方面性能,并形成全面的信息支持,就需要對智能變電站提供基礎性的支持。
智能變電器的使用交互性較強,其中交互性需要逐步轉向智能化,那么就要逐步轉向智能電網的運行進程中,要求其使用滿足可靠與充分性要求,智能電網的信息資源需要滿足資源共享的要求,使用過程中很多內部不是一個部門就能決定的,需要多個部門共同決定,所以信息共享就十分重要,且應實現電網與對應系統的對象間互動,保障電網運行的安全與穩(wěn)定性。
1.2 變電站的概念性分析
智能變電站設備運行的目的是滿足智能電網的構建,這就要從傳統設備中進行一次和二次的設備成分劃分。然后建立過程層或者間隔層以及兩項層面劃分??茖W合理的方式有助于綜合判斷智能設備。智能設備前期故障診斷中,要結合設備本身進行分析,利用合力解決現有問題。一定程度上,應采用智能設備完成設計和應用,并確保備戰(zhàn)設備在相對環(huán)境中安全的運行,最好在站內形成較好的評測,從系統總體性方面出發(fā),做好功能性調節(jié)。
2 智能變電站的關鍵性技術應用
2.1 設備在線監(jiān)測
智能設備在線監(jiān)測系統,可有效的檢測變壓器的油色譜、鐵芯電流、壓力等要求,由于在線監(jiān)測隨著發(fā)展已經趨向成熟,所以檢測的結果準確性較大,其中檢測開關能夠形成一級的斷路器,這應與實際工作結合在一起,做好輔助研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智能變電站的應用可以讓在線監(jiān)測技術的整體發(fā)展更趨向普遍,設備的自身可靠性也能得到切實的保證,但是這里監(jiān)測系統的可靠性會減弱,導致傳感器接頭容易受損。若不進行處理,還繼續(xù)運行下去,監(jiān)測的精度下降是小事,關鍵是提供的監(jiān)測數據不夠準確,為下一步工作提供錯誤的數據信息,會出現很多不可預知的問題。變電站內,各類電子設備和通訊設備都在運行,必然會產生較強的電磁干擾,且外部環(huán)境中的溫度與濕度也會影響設備的運行狀況,震動或者電磁干擾影響其運行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種影響需要及時發(fā)現控制,避免帶“病”作業(yè),損傷元器件。故此,變電設備在線檢測使用中,還處于前期嘗試中,很多問題還不能做到全面妥善解決。
2.2 組網措施
智能變電站在進行組網措施時,應根據三層兩網的設計需要嚴格的執(zhí)行相關設計理念。匯控柜內要根據現有的間隔狀況,設置合并的單元以及終端智能設備,確保一體化模設備的正常運作,讓二次智能設備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阻屏間隔開展。結合配置110kv主變器保護220v的等級,交換機上面使用星型雙網。
2.3 電子互感技術
國家電網智能變電站運行時,電子互感技術的使用,能將電子互聯技術劃分為兩方面,分為分壓原理電壓互感器和光纖互感器這兩類。結合當前的智能變電站試點效果可以獲悉,電子互感器的可靠性還需強化。但目前中出現的切實問題包括以下兩方面:第一,從光纖式互感器角度考慮問題,若電流比較低,互感器的噪音會偏大,影響使用功率,超過規(guī)定的遭遇,不利于工人人員工作,同時也會帶來大功率的運作;第二,分壓原理中電壓互感器,傳感器上端有電氣設置,所以一次供電不能滿足其用電要求,需開展二次供電,更需將關注點集中在電磁兼容上面。同時,二次調理的線路裝置在互感器上運行,會讓部件的使用壽命與上一次的部件有誤差狀況存在。
2.4 保護控制策略
智能變電站為打破傳統繼電保護中的不足之處,可進行開放保護控制策略。開放保護控制策略的運用能夠讓保護策略的使用效率更高,這種控制模式不是進行事前控制,要做好全過程控制,結合相關的原則,在電網上進行,并在參數的基礎上靈活的使用保護策略。做好動態(tài)化的保護措施,要求智能電網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上有不同的智能化應對保護措施,故此開放性政策的制定十分必要,使用是可以結合不同類型粒度,進行系統化的控制模式,滿足保護控制的適用要求。三、 智能變電站的構建
智能變電站進行一次、二次的設備融合,最好使用智能空間的高壓設備,做好整個高層的組件控制,完善故此中做好變電檢測的控制和保護,其中完善計量措施。間隔層設備最常方式是做好設計方案與集成化管理,為完整的采集變電站內的各類信息,需要實現資源共享設置,要求所有數據都能實現共享,轉變原有的分工合作模式,并讓分工變成集成的一體化模式,系統可以在一體化模式中實現其穩(wěn)定性。作為變電站的控制層,不但要負責站內的多項功能,更應做好設備監(jiān)控,控制同類工作,并讓同類工作的功能性達到預定要求,其中比較常見的方式決策化分析、智能警告和預警以及控制保護策略。站控層內有關軟件的構建技術,可以讓變電規(guī)模得到改善,不但能實現多樣化變化,也能完善其各項功能。與此同時,變電站內部框架結構較為復雜,設備之間的采集、交流與互動十分必要,不同類型的功能實現集成,更更大限度的滿足其使用,讓多方面功能更加靈便,提升電站的系統化,強化自動化與集成化之間的互動協調關系,做好設備的維護,降低工程的具體開支,讓變電站向著新的階段前行。
3 結束語
智能電網建設進程中,智能變電站的作用不言而喻,能支撐智能電網的運行,傳統的變電站內,多使用智能電網,其優(yōu)勢較多。電力企業(yè)發(fā)展中,智能化電網是其發(fā)展的新趨勢,,相較于傳統的變電站,智能變電站的優(yōu)勢頗多。所以要不斷的做好智能電網的研究,研究中探究關鍵性技術實施手段,更要注意實施中的諸多注意事項,繼而為推動電力行業(yè)的發(fā)展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周廣闊,寇建中,孫德祥.500千伏智能變電站關鍵技術及其構建方式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2):11-12.
[2]林樂迎,歐陽娟,仝宇.智能變電站關鍵技術解析及其構建方式探究[J].科技資訊,2016(S2):13-14.
[3]周建新,周昊程.智能變電站條件下的繼電保護與監(jiān)控系統[J].供用電,2016(S2):13-14.
[4]黃益莊.智能變電站是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的發(fā)展目標[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3(15):31-32.
[5]鄧月香,曾玉娥,盧小燕,朱艷,黎文武.基于IEEE1588的智能變電站時鐘同步網絡[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12(0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