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祎(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局長)
楊 杰(《上海戒毒》雜志執(zhí)行編輯)
“以人為本終身關懷”理念適用于戒毒工作之研究
張 祎(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局長)
楊 杰(《上海戒毒》雜志執(zhí)行編輯)
毒品泛濫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針對日益嚴峻的禁毒形勢,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和治理毒品問題的方法措施,爭取在源頭上控制毒品蔓延勢頭,以達到從根本上遏制毒品泛濫的目的。從目前世界各國的禁毒工作實踐來看,預防、挽救、關懷、救助是一種潮流趨勢,即通過教育、宣傳、治療等柔性方法來幫助吸毒成癮人員戒除毒癮、減少危害。為此,特開展對本課題的研究。
(一)戒毒回歸人員復吸率高企。上海市崧澤強制隔離戒毒所對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30日前出所的2470名上海籍戒毒人員開展“三見面、一查閱、一問卷”的社會跟蹤回訪,深入了解解除人員的操守保持狀況,以及影響操守保持的內外因素,操守人員共性與個性特點等。根據(jù)調查,2470人出所后再次復吸的879人,下落不明造成失控的152人,違法犯罪的204人,后兩者歸為疑似復吸人群,三者合計1235人。其他原因死亡39人。出所后首月至36個月內的復吸率約為51.58%。其中,出所達2年期以上的總計1641人,579人鞏固戒斷成果,二年期以上的戒斷鞏固率為35.28%。出所達3年期以上的總計952人,264人鞏固戒斷成果,三年期以上的戒斷鞏固率為27.73%①朱德勝等:《對2470名出所滬籍戒毒人員綜合信息的調查》,《上海戒毒》,2015年第3期。。高企的復吸率是對禁吸戒毒工作的考驗,如何降低復吸率、提高戒斷率更是亟待破解的難題。
(二)“毒能戒毒難戒”的兩難窘境。戒毒包括生理脫毒和心理脫毒,但生理毒癮易戒,心癮難除。心癮又稱為心理渴求,是指對于某種物質、行為或線索所產(chǎn)生的強烈的心理反應,這種反應會促使成癮者主動甚至是不惜一切代價去尋求并得到該物質或從事該行為。心癮的涵蓋面比較廣,在藥物依賴領域(即俗稱的毒品領域),心癮是指一種內在的、對特定依賴物質經(jīng)歷的強烈渴望感②錢鋒、馬俊、曹磊:《運用生物反饋儀檢測戒毒人員心癮初探》,《上海戒毒》,2014年第4期。。
“一日吸毒,終身戒毒”,這話雖說得絕對,有所偏頗,但還是說明了毒品難戒的程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筆者曾采訪過一名上海解放初期因吸食鴉片而被改造留場就業(yè)的耄耋老漢,50多年過去了,當被問及毒品戒了嗎的時候,他卻說如果面前有鴉片還會有吸食的沖動,毒癮難戒的程度可見一斑。筆者在戒毒工作中還了解到,一提起毒品,戒毒人員都對它深惡痛絕,歷數(shù)它的危害,如破壞身體機能、毀了家庭幸福、耗費大量金錢等等。然而,大多數(shù)戒毒人員都有多次復吸的經(jīng)歷。如戒毒人員劉某,因吸毒多次被強制隔離戒毒,剛進戒毒所時他已經(jīng)被毒品折磨的面黃肌瘦,人也萎靡不振。經(jīng)過二年來的戒治康復,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臉色紅潤,身體也結實了不少。但是劉某還是坦誠地說:“一旦出了戒毒所,我不能保證不會再去碰毒品?!睆倪@兩個案例可以看出,戒毒就是一場持久戰(zhàn),生理戒毒相對容易,但是心理毒癮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吸毒產(chǎn)生的快感會在人們的大腦中留下永恒的記憶。為此,我們一方面必須堅持“毒能戒”的信念,但另一方面還不得不承認“毒難戒”的窘境,還必須承認禁毒形勢的嚴峻。所以,對走出戒毒場所的戒毒人員來說,更需要社會的長期關懷和救肋。
從字面上解釋,“以人為本”中的“人”特指戒毒人員;“終身關懷”里的終身,是指一生、一輩子;關懷,指關心,含有幫助、愛護、照顧的意思??茖W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對戒毒工作而言,就是要以戒毒人員身心康復作為戒毒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為此,“以人為本終身關懷”就是指戒毒工作要以戒毒人員個體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從關注戒毒人員的切身利益和主體性發(fā)揮為出發(fā)點,從有利于戒毒人員戒除毒癮、回歸社會為根本,創(chuàng)新服務管理,通過全方位、終身性的關愛、幫扶、關懷、救助等舉措,幫助戒毒人員適應社會,始終保持戒毒操守和正常生活。
“以人為本”首先要關注的是戒毒人員的切身利益。尊重和保障戒毒人員的人權,引導戒毒人員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協(xié)調戒毒人員群體和其他群體之間的利益矛盾,讓戒毒人員群體有利益訴求的機會,幫助戒毒人員群體克服認識和心理偏差等。其次要關注戒毒人員主體性的發(fā)揮。更新管理理念,把服務理念、民主管理理念、法治理念貫穿在戒毒人員管理工作之中。注重戒毒人員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促進戒毒人員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發(fā)揮;注重戒毒人員的綜合發(fā)展,引導戒毒人員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素質;注重戒毒人員個體的自由發(fā)展,為戒毒人員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良好的戒治環(huán)境。
而“終身關懷”的核心目的就是通過全方位、終身性的關懷、幫扶、關愛、救助等,幫助戒毒人員適應社會,始終保持戒毒操守和正常生活。戒毒人員在生理和心理健康上都存在很多問題,無論是在強制隔離戒毒期間,還是回歸社會以后,在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困難。我們應始終對戒毒人員不離不棄,通過及時了解戒毒人員的現(xiàn)實處境和困境,并給予及時的疏通引導,使戒毒人員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幫助戒毒人員始終在正確的人生軌道上前行。始終把恢復戒毒人員身心健康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通過給予戒毒人員積極的關愛、幫扶、關懷、救助,讓戒毒人員能過上正常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避免重蹈吸毒的覆轍。
“以人為本”與“終身關懷”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耙匀藶楸尽笔乔疤峄A,是宏觀性、全局性的總體要求;“終身關懷”是“以人文本”的具體體現(xiàn)和必要舉措。貫穿“以人為本,終身關懷”理念的核心要素就是“終身”兩字,這是戒毒工作與時俱進、可持續(xù)科學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戒毒工作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也是本課題的“題眼”。
就戒毒工作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以下簡稱《禁毒法》)從以人為本的戒毒理念出發(fā),立足吸毒者具有病人、違法者、受害者三重屬性,對戒毒工作作出了重大改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同時,也為“以人為本終身關懷”理念的提出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強有力的法律支撐。
(一)《禁毒法》支撐?!督痉ā返念C布實施,是我國禁毒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促進禁毒工作良性開展的有力法律保障,是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所取得的重大立法成果,標志著我國禁毒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軌道。制定《禁毒法》主要遵循以下三個指導原則:一是“專群結合”。禁毒工作涉及面廣,社會性強,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既需要公安機關、審判機關等專門機關加強執(zhí)法、嚴厲打擊毒品違法犯罪活動,更需要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通過開展禁毒人民戰(zhàn)爭進一步做好禁毒工作。二是預防與懲治相結合。毒品易沾難戒,加強預防工作十分必要,既要動員全社會加強對毒品危害性的宣傳教育,嚴格落實防范措施,特別是要預防青少年沾染毒品,又要加大對毒品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力度,使禁毒工作獲得國家強制力的保障。三是教育與救治相結合。吸毒人員既是違法者,又是病人和受害者。對吸毒人員要懲罰,更要教育和救治。這就需要大力推進社會幫教戒毒與強制戒毒相結合的戒毒模式,引導吸毒人員在社會生活狀態(tài)下戒毒,切實鞏固戒毒成果③2006年8月22日公安部副部長張新楓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草案)》的說明。。 《禁毒法》對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各種戒毒措施進行了注重人性化與提高戒毒效果并重的整合,規(guī)定國家采取各種措施幫助吸毒人員戒除毒癮,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員,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戒毒理念和對吸毒人員的關愛,必將有力推進我國禁吸戒毒工作的長遠發(fā)展。
(二)《戒毒條例》支撐。《戒毒條例》是第一部全面規(guī)范戒毒工作的專門行政法規(guī),作為《禁毒法》的配套行政法規(guī),《戒毒條例》的公布實施,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禁毒法律制度的體系已經(jīng)基本建立?!督涠緱l例》確立了政府統(tǒng)一領導,禁毒委員會組織、協(xié)調、指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戒毒工作體制以及戒毒治療、康復指導、救助服務兼?zhèn)涞墓ぷ黧w系;明確規(guī)定戒毒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戒毒、綜合矯治、關懷救助”的原則。這些體制、工作機制和原則的確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是對禁毒人民戰(zhàn)爭成功經(jīng)驗的系統(tǒng)總結,是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戒毒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制度歸納?!督涠緱l例》在各項戒毒措施以及戒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充分體現(xiàn)了對戒毒人員的人文關懷。從戒毒治療到康復指導,從職業(yè)技能培訓到生活救助服務,綜合利用各種資源,整合各種力量,幫助戒毒人員關愛生命、拒絕毒品、回歸社會。
(三)《司法行政機關強制隔離戒毒工作規(guī)定》支撐?!端痉ㄐ姓C關強制隔離戒毒工作規(guī)定》中提出,司法行政機關強制隔離戒毒工作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科學戒毒、綜合矯治、關懷救助”的原則,教育和挽救吸毒成癮人員。從事強制隔離戒毒工作的人民警察應當嚴格、公正、廉潔、文明執(zhí)法,尊重戒毒人員人格,保障其合法權益。其中最大亮點就是明確對戒毒人員的關懷救助。一是強調了衛(wèi)生行政部門對戒毒場所的指導和監(jiān)督。戒毒工作既是執(zhí)法行為,也是救助行為。衛(wèi)生行政部門要從醫(yī)療救治的角度給場所醫(yī)療機構實質的提升和幫助,從而提升場所醫(yī)療機構整體的醫(yī)療保障水平和業(yè)務技能,服務于戒毒戒治工作需要。二是對女性戒毒人員應當進行妊娠檢測。妊娠檢測既是對婦女身體本身的極大關注,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愛。三是嚴格規(guī)范單獨管理?!兑?guī)定》詳細解讀了單獨管理適用的范圍,批準的程序,執(zhí)行的主體等,對于在教育矯治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法行為和擾亂正常戒治秩序的個別戒毒人員的打擊提供了規(guī)范有力的應對措施,對維護戒毒場所安全穩(wěn)定注入了新的動力。四是簡化所外就醫(yī)程序。戒毒場所醫(yī)療機構擁有了診斷證明權,為危重病人辦理所外就醫(yī)、縮短救治時間、提高救治效率打開了綠色通道。
在2011年6月9日召開的國家禁毒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時任國務委員、國家禁毒委員會主任的孟建柱同志強調,以人為本、科學戒毒,給戒毒人員更多人情關懷,使他們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更好地融入社會。進一步創(chuàng)新對吸毒人員的服務管理,建立完善更具人性化的戒毒康復模式和以安置就業(yè)為核心的社區(qū)戒毒、社區(qū)康復工作體系,給予戒毒人員更多關心體恤,使他們病有所醫(yī)、困有所幫、有學可上、有業(yè)可就④《孟建柱:以人為本科學戒毒 給戒毒人員更多人情關懷》,新華網(wǎng)(廣州) 2011年6月10日。。從當前中國社會整體形勢來看,無論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還是社會生活領域,“以人為本”已成為社會發(fā)展主題。
(一)倡導“以人為本終身關懷”理念是適應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要求?!耙匀藶楸窘K身關懷”理念要融入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發(fā)揮戒毒工作社會功能,服務于平安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信息化建設抓手,緊密依靠信息化平臺,建立上海戒毒工作“大數(shù)據(jù)”,通過資源、信息互聯(lián)互通、共建共享,提高戒毒管理決策科學化水平,實現(xiàn)戒毒管理方式方法現(xiàn)代化。在實施過程中,司法行政戒毒管理部門主動跨出一步,在做好強制隔離戒毒工作的同時,向前與社區(qū)戒毒工作、向后與社區(qū)康復工作延伸,探索建立與社區(qū)戒毒社區(qū)康復的無縫銜接機制。公安機關、衛(wèi)生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分工明確、協(xié)作一致地落實戒毒人員服務、管理等措施,廣泛調動與運用社會專業(yè)力量和社會志愿力量共同參與戒毒工作,從源頭上抓戒毒人員這類特殊人群的服務和管理,契合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之要義。
(二)倡導“以人為本終身關懷”理念是發(fā)揮戒毒工作職能的需要?!耙匀藶楸窘K身關懷”理念不能僅僅拘泥于強制隔離戒毒、戒毒康復工作,而應進一步擴展工作的內涵與外延,全面充分地發(fā)揮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職能。對“以人為本終身關懷”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運轉路徑等進行優(yōu)化設計,建立自愿戒毒(戒毒康復)、社區(qū)戒毒、強制隔離戒毒和社區(qū)康復四種措施全覆蓋、閉合聯(lián)動的“四位一體”戒毒康復工作鏈條,形成大戒毒工作格局。
(三)倡導“以人為本終身關懷”理念是建設大戒毒工作格局的有效途徑。注重發(fā)揮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主導作用,全面履行戒毒管理職能,以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力量介入社區(qū)戒毒、社區(qū)康復,加強對街、鎮(zhèn)為工作主體的社區(qū)戒毒、社區(qū)康復工作的指導和支持;注重發(fā)揮各戒毒工作主體的協(xié)同作用,暢通對接渠道,統(tǒng)一戒毒工作決策和戒治流程設計,各負其責地落實戒毒治療、康復指導、救助服務等工作,全面全方位幫助吸毒人員戒除毒癮,提高戒毒實效;注重調動各方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為戒毒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戒毒人員爭取最大的社會支持和家庭支持。
“以人為本終身關懷”理念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戒毒人員服務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管控幫教水平,增強戒毒工作效能。具體要從終身跟蹤回訪、終身服務指導、終身關愛幫扶、終身教育提升、終身權益保障等五個方面去細化和落實。
(一)終身跟蹤回訪。戒毒場所應做好戒毒回歸人員的跟蹤回訪工作,及時跟蹤回訪和了解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后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等情況,并以此來檢驗戒毒工作的實際成效。戒毒場所和區(qū)縣司法局聯(lián)合建立解除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的跟蹤訪視制度,定期回訪,準確掌握戒毒人員基本情況,幫助戒毒人員終身保持操守,檢驗戒毒人員的戒治效果及所內戒治工作成效,并做好戒毒回歸人員在社區(qū)康復階段的情況調查報告,為進一步完善戒毒工作提供有效建議。做好成功戒斷案例的搜集和宣傳,對涉毒高危人員應納入重點人口管理,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和有效管控。
(二)終身服務指導。終身服務指導更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如開通“上海戒毒網(wǎng)”“上海戒毒熱線”以及微博、微信等,為戒毒人員及家屬答疑解惑,提供戒毒幫助、法律和心理咨詢等服務,對處于吸毒危機的求助人員及時給予相關的心理咨詢等方面的援助。開放街道社區(qū)服務中心,鼓勵戒毒人員前來參加文體活動,幫助其恢復身心健康。對戒毒人員的家庭成員和相關社區(qū)人員,進行必要的指導培訓,幫助其掌握后續(xù)照管必要的知識技能,促使戒毒人員盡快更好地適應社會家庭生活環(huán)境。組織社區(qū)戒毒民警和戒毒人員家屬定期開展親情、愛心幫教活動,鞏固戒毒成果。同時,協(xié)調勞動、民政、教體、工商、稅務等部門,在辦理低保、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通過終身的服務指導,既能幫助其自立生活,又能鞏固戒毒效果。
(三)終身關愛幫扶。建立健全幫扶救助制度,切實解決戒毒人員在康復過程中面臨的就業(yè)、就學、就醫(yī)等諸多問題和實際困難,是落實人文關懷、解除后顧之憂、鞏固戒毒成果的重要舉措。戒毒場所應與所在地的村委會(居委會)、學校、戒毒人員家屬等保持聯(lián)系,聯(lián)合成立幫教組織,訂立終身幫教協(xié)議,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幫助戒毒人員戒除毒癮。戒毒場所可以通過幫教組織及時了解戒毒人員的思想動態(tài)情況,注重理念轉變,不斷創(chuàng)新對戒毒人員的服務管理,對戒毒人員始終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努力為他們解決生活救助、醫(yī)療服務、社會保障等實際問題。切實加強與社會團體和有關單位對禁毒工作的統(tǒng)籌協(xié)調,調動各方面力量,發(fā)揮各方面積極性,共同做好戒毒人員的終身關愛幫扶工作。
(四)終身教育提升。加強對戒毒人員的教育引導,通過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幫助戒毒人員正確對待生活、對待人生,幫助戒毒人員自覺樹立起家庭和社會責任感,全面提升戒毒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戒毒場所要根據(jù)社會用工需求和戒毒人員的實際需要,依托社會職業(yè)技能培訓機構的合作,對戒毒人員開展職業(yè)技能培訓和職業(yè)推介工作,為戒毒人員就業(yè)安置搭建平臺,促進戒毒人員的再社會化。戒毒場所要實行開門戒毒,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所內教育,對戒毒人員開展成人學歷教育、文化休閑教育等,豐富場所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使之成為提升戒毒人員適應社會、融入社會能力的重要途徑。還可以通過開設“學分銀行”建立學分積分制,將戒毒人員的所內教育與社區(qū)教育連成一體。
(五)終身權益保障。通過及時有效的權益保障,使戒毒人員在工作、生活、學習方面享有與正常人同等的社會權益,這必將有助于戒毒人員重新點燃生活的信心和勇氣。一是立法上要關注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后的權益保障,為戒毒人員順利融入社會提供法律保障。二是不斷增強戒毒人員的的法律意識,幫助戒毒人員珍惜自己的權利,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三是對戒毒人員的勞動權、基本生活保障權、受教育權、獲得法律援助等權利,要有專門機構、專門人員負責落實,在他們提出這些權益訴求時,能得到及時便捷的服務。
“以人為本終身關懷”理念的提升和落地需要政府部門發(fā)揮組織、培育、支持、引導社會組織的功能,積極搭建社會各方協(xié)同平臺,整合各種資源和力量,形成戒毒工作合力,實現(xiàn)戒毒工作社會化、持久性地運作。
(責任編輯 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