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連理工大學團委
大連理工大學團委認真落實“學習總書記講話做合格共青團員”教育實踐,把開展教育實踐作為增強團員先進性和光榮感的重要抓手,切實推動廣大團員青年做到政治合格、品行合格和作為合格。
學校團委通過組織領導、聯(lián)系指導和檢查督導“三措并舉”,切實推動各級團組織扎實開展教育實踐。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共青團工作的黨委副書記擔任組長的教育實踐領導小組,研究擬定工作方案,并面向全校1223個團支部召開現(xiàn)場推進會,各學部學院團委均成立教育實踐領導小組,切實做到全校上下一盤棋,確保領導有力、指導得力、督導給力。注重聯(lián)系指導。學校團委成員主動深入基層,積極帶動院系團委書記深入學習、專題研討文件精神,指導各學部學院強化落實舉措、做好工作分解,推動各項工作形成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強化檢查督導。學校團委推動清單化管理、績效化考核。成立專門的工作督導組,通過查閱臺賬、現(xiàn)場觀摩、隨機抽查等形式,定期對各學部學院團委的學習教育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著力打造教育實踐的“示范區(qū)”和“樣板間”。
“學習總書記講話做合格共青團員”教育實踐,學是前提、是基礎;做是著力點、落腳點。做合格共青團員,要在政治上合格、在品行上合格、在作為上合格。為此,學校團委著力從三個方面入手,切實推動廣大青年努力做到“三個合格”。
把學習講話深入下去,助力團員青年在政治上合格。政治合格是合格團員的根本要求。學校團委通過將“分層學”“分類學”“分項學”有機融合,幫助青年學子牢牢擰緊理想信念這個“總開關”。通過進一步完善以大學生理論提高班為龍頭,校級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會為骨干,學部學院分會為橋梁,基層團支部“馬列學習小組”和“黨章學習小組”為基礎的四層課余理論學習體系,推動體系化學習,使學習系列講話的氛圍無處不在。通過進一步完善青馬培養(yǎng)方案,實行學生干部骨干與理論學習骨干分類培養(yǎng),并推進學制、導師制、課程化改革,學校層面每年培養(yǎng)100余名立場堅定、能力突出的大學生骨干,讓團員青年身邊有榜樣、努力有方向。學校團委注重項目化推進,開展30余場專題團課推動系列講話精神落地生根,組織70余家學生社團與理論社團結(jié)對共建、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讓總書記講話精神成為學生們的精神支柱。
把團內(nèi)組織教育嚴起來,助力團員青年在品行上合格。正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品行合格是合格團員的立身之基。通過實施“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著力規(guī)范團支部書記培訓,加強支部的制度建設。針對不同年級團支部制定分門別類的工作指導手冊,扎實開展“三會兩制一課”,嚴格開展“推優(yōu)入黨”工作,真正讓支部工作不走樣,組織生活不變形。各個基層支部積極參與學校各項主題教育活動,以支部為單位選聽講座、開展實踐、志愿服務、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工作,真正讓支部成為團員錘煉自我、奉獻社會、展現(xiàn)風采的第一陣地。結(jié)合在教育實踐中的學習收獲,團支部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團日活動?!拔逅摹鼻跋Γ瑘F大連市委書記張延松同志參加到學生團支部“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黨走”主題團日活動中,對支部建設給予高度評價。
把立志報國心氣提上來,助力團員青年在作為上合格。作為合格是合格團員的根本落腳點。塑造大有作為的團員青年就是要引導青年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提升建設國家的能力素質(zhì),成為推動時代發(fā)展的先鋒。學校團委通過深入開展“學風建設月”等品牌活動,夯實學風基礎,使更多團員青年成為學風建設的直接參與者,讓團員青年不僅知道“怎么學”,而且更加堅定“為誰學”。通過打造“攀登杯”校內(nèi)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品牌,激發(fā)團員青年參與科技創(chuàng)新的熱情,營造創(chuàng)新文化,切實培養(yǎng)團員青年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育團員青年的家國情懷,將社會實踐和國家戰(zhàn)略、學校發(fā)展緊密結(jié)合,2017年暑期共組建425支實踐團隊奔赴祖國各地,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樹立起對人民的感情、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忠誠。
大連理工大學是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國工業(yè)體系建設親手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guī)大學,在這樣一所紅色學府,傳承大工紅色基因是大工團員青年投身“學習總書記講話做合格共青團員”教育實踐的重要途徑和生動體現(xiàn)。學校團委結(jié)合工作實際,著重在三個方面下功夫,打造教育實踐在大工的特色和亮點。
鍛造“朋輩紅色先鋒”,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學校團委組建紅色先鋒志愿者宣講團,通過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學校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的歷史相結(jié)合,增強學習講話的實效性和親和力;通過開展“榜樣大工”優(yōu)秀大學生評選和“五四”優(yōu)秀青年團員評選等,選樹先進個人和集體,宣傳先進事跡,在全校范圍營造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
凝練“經(jīng)典紅色故事”,豐富學習內(nèi)容。學校團委注重將“走出去”和“請回來”相結(jié)合,通過開展“尋訪老校友傳承大工紅色基因”專項社會實踐活動,深挖大工人在各個歷史時期,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投身祖國建設的紅色基因故事;通過成立校友成長之路報告團,邀請知名校友回校講座,追尋紅色記憶、弘揚大工精神,引導學生在學思踐悟的過程中傳承紅色基因、勇?lián)鷷r代使命。
學校團委抓住建校日、青年節(jié)等關鍵時間節(jié)點,通過舉辦文藝大賽、合唱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活動,著力培育紅色校園文化品牌,營造紅色校園文化氛圍。
打造“紅色文化品牌”,拓展學習載體。學生自編自演校史話劇,以老校長屈伯川一生獻身教育事業(yè)的事跡為素材,組織學生排演原創(chuàng)校史話劇《屈伯川》。該劇每年均在學校主校區(qū)、開發(fā)區(qū)校區(qū)、盤錦校區(qū)進行公演,已成為團員意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團委抓住建校日、青年節(jié)等關鍵時間節(jié)點,通過舉辦文藝大賽、合唱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活動,著力培育紅色校園文化品牌,營造紅色校園文化氛圍,為“學習總書記講話做合格共青團員”厚植文化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