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姍姍
福建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多視角淺析古今閨怨詩區(qū)別
——以中學(xué)課文《望江南》和《錯誤》為例
許姍姍
福建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從古至今閨怨題材的詩數(shù)量很多,但由于環(huán)境、思想的不同,使古今閨怨詩的寫作方式有很大不同。本文主要從意境、意象等方面對古今閨怨題材詩歌進行對比分析,旨在更好地解讀不同時代閨怨題材的文本。
閨怨詩;意境;意象;思婦
雖然學(xué)界對現(xiàn)代詩《錯誤》究竟屬于哪一類型的詩歌看法不一,但作者曾自述該詩寫作背景,幼時抗戰(zhàn)爆發(fā)其父經(jīng)常在外,其母只能每天倚門盼望丈夫歸來,這其實也是那個時代女性形象的縮影,這種生活經(jīng)歷也是《錯誤》這首詩創(chuàng)作源頭,而且這首詩里有一些古典閨怨詩的特征比如“春季江南”“思婦”,據(jù)此本文把這首詩類比于閨怨詩范疇。
在溫詞中主要的意象是“望江樓”“千帆”“斜暉”“江水”。首先在古典詩詞中“樓”這個意象較常見,而這個意象的出現(xiàn)多表達憂愁,哀傷之情,如“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等都是抒發(fā)一種離愁別緒,那么在溫詞中“望江樓”也抒發(fā)了“思婦”的惆悵之情。詞的開頭雖未直接表達情感,卻用“樓”這個意象奠定了全詞悲哀的感情基調(diào)。
其次是“千帆”這個意象,用“千帆”說明主人公失望之深,“千帆”已過還是沒有歸人,更顯出女主人公的期盼之深,失望之大。在這里“帆”其實還帶有“思婦”對歸人的另一種起期盼。只有大船才有帆,表明該女子希望自己的歸人是衣錦還鄉(xiāng)的,這也從側(cè)面寫出了“怨”念產(chǎn)生的原因或許是“悔教夫婿覓封侯”。
“斜暉”表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暗含失望、惋惜之情?!敖痹诠诺湓娫~中大多與憂愁、思念有關(guān),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日日思君不見君,與君共飲長江水”,這也是“思婦”的心情寫照。
《錯誤》中主要意象為“容顏”“蓮花”“東風(fēng)”“柳絮”“城”“青石街道”“跫音”“春帷”“窗扉”“馬蹄聲”。“蓮花”盛開是美麗的,用“蓮花”比作“容顏”,“女為悅己者容”越美說明期待越深?!吧徎ǖ蚵洹眳s是頹敗的,與前面“蓮花盛開”對比,寫出失落之大。“蓮”又與“念”發(fā)音相似,也寓指對歸人的思念。
在描繪“東風(fēng)”“柳絮”“春帷”“窗扉”這幾個意象時用了“不來”“不飛”“不響”“不揭”這四個否定詞,使原本應(yīng)該是“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變得不美麗,這樣的描寫是寓情于景,表現(xiàn)思婦此時心情惆悵以至于無心察覺江南春至,無心欣賞美景,表達了思婦對夫君的專一,不為外物所動。[1]詩中的江南女子有蓮花般的容貌,但她卻一心一意只是等待她的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開放。盡管陽春三月,柳絮漫飛,但在她心中,東風(fēng)“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跫音“不響”,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緊掩”。
她的“寂寞”“期待”都是藏在自己心里,可以通過“城”這個意象看出其內(nèi)心封閉之深,但是內(nèi)心的封閉并沒有讓她與世隔絕,她可以聽見“達達的馬蹄聲”,說明她仍抱有希望,沒有放棄等待。在這里“馬蹄聲”這個意象是與古典閨怨詩有很大區(qū)別,古典閨怨詩多是視覺,“馬蹄聲”精妙在于不但是情緒起伏的轉(zhuǎn)換,而且是視覺到聽覺的轉(zhuǎn)換。[2]這里用了“青石”這個意象,與傍晚的夕陽形成對比,三月傍晚的夕陽是溫暖的,而傍晚青石路街道一般都是比較冷清的,這樣的前后對比更加襯托出女子未等到歸人的悲哀。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望江南》作為古典閨怨詩的代表,其中的意象選取與詩詞本身的哀婉離愁的感情基調(diào)一致;而《錯誤》的意象選取的范圍廣泛而且新穎獨特,從視覺寫到聽覺這是對閨怨詩意象范疇的一大突破。
在我國的詩詞中“江南”是一個特殊的有感情的意境的化身,它是“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的哀傷,是“杏花春雨江南”的詩畫美景的贊美,還是“草長鶯飛”“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的無限希望的寄托。[3]《望江南》中的意象僅限于女主人公的視覺所能看到的,忽略了“江南”賦予詩歌的特殊的情感色彩;《錯誤》中就很好的借助江南的特點,通過對“東風(fēng)”“柳絮”意象的描繪,寫出了江南的美麗,又否定這些意象從而營造一種哀婉,凄美的意境。
溫詩中一句“腸斷白蘋洲”,直抒胸臆,抒發(fā)了思婦的無盡失望、哀傷;《錯誤》詩中的思婦相對來說是比較內(nèi)斂的,該女子躲在窗帷后面,側(cè)耳傾聽,不直接表露“期盼”的情感表現(xiàn)出江南女子的含蓄溫婉柔情。
從抒情主人公來看,溫中是通過望樓女子的內(nèi)心獨白來直接抒發(fā)情感的,思婦就是“我”。《錯誤》則是一反古典閨怨詩這一特點,在詩中寫了男子,而且該男子是以“我”的角度來寫,思婦卻變成了“你”,這種獨特的寫法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與新穎性。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典閨怨詩意象較為直接的表達哀愁、惆悵的感情,而現(xiàn)代閨怨詩則用美好的意象來反襯主人公的悲哀、失落。從選取意象的特征來看,古典閨怨詩意象間的共性較多;現(xiàn)代閨怨詩的意象獨特性更強,如“青石”“馬蹄聲”都是較為新穎的。其次現(xiàn)代詩更加強調(diào)抒情意境的營造,傳統(tǒng)閨怨詩則主要描繪人物與意象。最后在抒情方式上古典詩相對來說更為直接,真切,多以思婦的角度來寫;而現(xiàn)代詩則稍顯朦朧、含蓄、婉約另辟蹊徑從一個“男子”的角度來寫,現(xiàn)代詩寫法稍顯巧妙。
[1]陳婷婷.穿越千年時空的審美對話——鄭愁予《錯誤》與李白《春思》之比較[J].語文講堂,2008.08.
[2]孫紹振.不是“歸人”,更是“歸人”——讀鄭愁予《錯誤》[J].語文建設(shè),2016.08.
[3]邱偉.等待是一種美麗的痛——鄭愁予《錯誤》欣賞及對比閱讀[J].現(xiàn)代語文,2005.12.
許姍姍(1991-),女,漢族,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文教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