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昌
(會昌縣文武壩鎮(zhèn)中心小學,江西會昌342600)
信息化教學點亮小學作文課堂*
☆王健昌
(會昌縣文武壩鎮(zhèn)中心小學,江西會昌342600)
當前,教育信息化是國家課程改革和發(fā)展中的重要舉措,教育領域使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課堂教學越來越廣泛,在小學作文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可以調(diào)動小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點亮小學作文課堂,實現(xiàn)理想的教學效果。
小學;信息化;運用;作文教學
信息化技術的特點是圖、文、光、影、聲、色并茂,可以為用戶打造五彩紛呈的視聽盛宴。目前信息化教學技術與教育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小學作文課堂的有效整合,可以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寫作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優(yōu)化教學過程,一改以往作文課的單調(diào)沉悶枯燥,給課堂帶來的無限生機和活力,點亮小學作文課堂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fā)起寫作的欲望,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信息化教學技術可以為作文教學創(chuàng)設美妙的情境,讓學生在圖像、聲音、文字、動畫和情感的刺激下,快樂地觀察、思考、想象。根據(jù)自己的思維,確定寫作的方向和題材,尋求語言表達的最佳途徑。如在指導學生寫《美麗的秋天》時,雖然課前布置學生去觀察秋天的美麗景色,但一到課堂上,學生原有的快樂體驗已經(jīng)有所淡化,請他們來說一說秋天的美景也只能是只言片語,并無想象中的精彩。這時,筆者就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術,向?qū)W生呈現(xiàn):“秋姑娘來到天空中——天高云淡的景致”、“秋姑娘來到田野里——金黃色的稻田”、“秋姑娘來到花園里——姹紫嫣紅的菊花”等畫面,學生馬上就被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在欣賞圖片的過程中,伴上背景音樂《秋日的私語》,他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在課外尋找秋天美景時那種開心的感覺,視覺和聽覺直接刺激了他們的思維,讓學生的頭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自然而然產(chǎn)生強烈的表達欲望。
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寫作欲望時,已經(jīng)產(chǎn)生很強的內(nèi)動力,但是一拿起筆,往往又不知如何下筆。這種情況是跟學生平時缺少寫作素材有關,也與學生的寫作技巧有關,這時就需要教師幫助他們。如指導學生寫《一件令人感動的事》,題目一拋出來,學生往往會想不起感動的事,找不到真正感動的點,急得抓耳撓腮,冥思苦想。古語有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生此時正是“憤”、“悱”之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幫助,播放《幫媽媽洗腳》、《背患病父親去醫(yī)院》等視頻,圖片展示“一個穿著爸爸大衣的孩子跟在推自行車的父親后面”、“一位殘疾人給希望工程捐款”、“一位交警帶老人過馬路”,一幅幅感人的畫面,充分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勾起了學生的回憶。有時,也可能會出現(xiàn)素材太多,學生不知道應該選哪一個更好的情況,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寫作思路,運用電腦或展臺實時投影,師生共同評議,選取最典型的事例。利用信息技術呈現(xiàn)方式直觀鮮明的特點,教師還可以把符合作文要求的成語、精彩句子和美文片段展示給學生,這樣不但讓學生從中積累更多的素材,還可學習如何組織文字語言表達心中所思所想,為動筆寫作打下開堅實的基礎。
小學生寫作文往往患有“恐懼癥”。教師布置寫作任務后,盡管前面已經(jīng)提示引導過,學生還是不知道怎樣下筆,會有無話可寫或有話寫不出的狀況。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可以充分借助投影、錄音、錄像、網(wǎng)絡等電教媒體,對學生進行引導,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指導學生寫《難忘童年》時,教師可以先通過課件出示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再按投影出來的文字讓學生朗讀、理解、體會,教師作適當?shù)闹v解。這樣,既節(jié)省了教師板書時間,又加深了學生對寫作要求的印象。與此同時,播放一個個畫面:放風箏、捉迷藏、踢足球、玩玻璃球、養(yǎng)蝌蚪、跳馬、斗雞……并指導學生逐一觀察,與自己記憶中的童年趣事進行對照,勾起回憶,學生馬上就會興奮起來,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地讓學生討論交流,講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童年趣事。學生思維被激活了,寫作材料充足了,下筆成文也就比較容易了。
“寶劍鋒從磨礪出”,好文章都是需要精心打磨、加工潤色、不斷修改的,因此,作文指導后要重視評改。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教師首先對學生的初次作文進行批改,用眉批、旁批、總批,一篇作文教師批改下來,紅筆批注一大堆;然后把作文本發(fā)回給學生,學生收到作文本后往往只看重分數(shù)等級,對老師的批語不太理會;最后教師進行講評,也只能講評少數(shù)學生的作文,這樣教師付出了辛苦,卻收效甚徽。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評改,是作文教學的一大變革,并且卓有成效。筆者是這樣做的:充分利用展臺加投影直觀便捷的特點,選擇幾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進行現(xiàn)場批改,讓全體學生目睹教師如何應用修改符號,對作文進行刪除、增添、調(diào)序、交換,一邊批改,一邊評論,學生直觀地感知了修改過程,學到了一系列的修改方法,而且明白了作文的優(yōu)劣之處。這樣的評改方式,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作文交流,實現(xiàn)了多向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合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小學作文教學,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豐富寫作素材、激活學生的思維、改變評改方式。在學與教之間架起科學的橋梁,點亮小學作文課堂。
[編輯:閆長松]
G434
A
1671-7503(2017)07-0062-02
本文為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的智能學習研究》(課題批準號:CIL16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