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林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內蒙古鄂爾多斯017000)
幼師高專計算機微課程設計的研究*
☆王美林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內蒙古鄂爾多斯017000)
將微課程融入到學科課程教學中是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這一目標最好的切入點之一。因此,筆者在探究微課程的概念及研究意義的基礎上,對微課程研究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幼師高專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實踐,設計了幼師高專計算機的微課程。
幼師高專;計算機;微課程;形狀
隨著計算機通訊技術和移動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人們更愿意從簡短有趣的內容中獲得信息,因此“微”內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微信息”的時代已然到來。同樣,在教育研究領域,符合微學習要求的微課程也被廣大教育學者所廣泛接受。因此,筆者著力對幼師高專計算機微課程的設計進行研究。
(一)概念
微課程是圍繞教學中某一問題或某一情境而展開,針對教學重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時長不超過20分鐘的簡短視頻,以幫助各層次的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在線或移動的學習方式。
(二)研究意義
由于幼師高專教學時間短,研究幼師高專計算機的微課程可以促進學習內容微型化,為教師提供大量符合時代需求的課程資源。以幫助解決幼師高專教學時間緊湊,計算機教學時間短缺的問題,彌補幼師高專計算機微課程研究的空白,增加內容的多樣性、靈活性,也能夠有效彌補信息化時代所導致的信息技術知識落后等問題。
微課程的研究是近年來關注的熱點,而我國微課程的發(fā)展才剛剛起步,基本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廣東省佛山市的胡鐵生率先提出開發(fā)“微課”,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李玉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微課程設計。筆者又通過文獻調研,發(fā)現(xiàn)近6年來關于微課程的研究很多,而對計算機微課程的研究幾乎空白??偟膩碚f,國外對微課程的研究已經有了成熟的經驗,這對國內微課程的開發(fā)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前期分析
1.學習需求分析
根據(jù)筆者的教學經驗以及從學生的課堂反應、提問、練習、課后作業(yè)和考試等方面了解到的情況,學生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主要靠背誦記憶,這些掌握起來較容易,而實踐操作性強的知識點,學生有興趣,但操作步驟繁瑣,不好記憶,難以掌握。對于計算機課程來說,實踐性知識是學科的重點,因此,筆者選取了Microsoft office word2010軟件中“插入與編輯形狀”這個操作性強,且實用性強的知識點進行了微課程的設計。
2.學習者特征分析
筆者根據(jù)在幼師高專的多年教學經驗得知,幼師高專學生的認知特點比較靈活,喜歡新穎且有趣味的知識形式,并且由于專業(yè)及藝體課程安排緊湊,在計算機課程方面課時安排有限,不能在課堂上完全消化所學知識。但經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具有基本的計算機相關素養(yǎng),善于利用新型學習方式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因此,本微課程的設計主要從幼師學生靈活、好動,喜歡動態(tài)及互動內容的特點出發(fā),把握學生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關鍵時間段,切合幼師高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
3.學習內容分析
筆者根據(jù)羅伯特·加涅對學習結果的分類,發(fā)現(xiàn)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這兩種學習結果需要較高的認知能力和較復雜的操作步驟,較適合采用微課程的形式去表達和傳播,而且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對微課程的設計和開發(fā)尤為重要。
4.課程現(xiàn)狀分析
筆者通過自身計算機教學經驗和對有關資料的分析和研究,總結出以下幼師高專計算機課程的現(xiàn)狀及特點:
(1)脫離學生實際情況,教材內容理論性太強
幼師高專開設的計算機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的教材更換頻繁,但都是理論知識所占比重較大,與幼師學生喜歡動態(tài)知識與實踐操作的實際情況不符,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
眾所周知,信息的發(fā)展速度難以估量。對于求知欲望強烈的幼師高專學生而言,計算機知識的普及十分重要。但目前,許多已經進入課堂教學的計算機教材卻存在“落伍”的現(xiàn)象,沒有將最新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及軟件升級后的技能性內容納入進去。
(3)教材與教材之間缺乏聯(lián)系,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對于幼師高專學生而言,計算機課程內容與幼師專業(yè)課之間缺乏聯(lián)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建立起學科之間的知識聯(lián)系,導致學生知識面受到局限,難以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最終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計算機的學習對于當代高專學生而言不可缺少。然而針對幼師高專學生的學情現(xiàn)狀,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微課程來變革教學方式,以滿足師生雙方的需求,有效解決目前存在的教學問題。
(二)幼師高專計算機微課程的設計原則
微課程的設計要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適當?shù)慕虒W內容,內容量不宜過大過泛,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內容細微
微課程目標集中,內容短小,因此,微課程所選內容不宜過多,最好選取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或圍繞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等細微內容進行設計。
2.定位準確
筆者很明確微課程的學習者是學生,因此,微課程的設計是在充分研究學情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要吻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恰當?shù)闹v解方式,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指導。
3.適用性強
筆者在設計微課程時,時刻謹記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根本原則,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前提,根據(jù)學生的需要來選題,內容要適用于幼師高專學生的學習需求,并能被大部分學生所接受。
4.視頻精短,技術優(yōu)良
微視頻是微課程的核心資源,視頻簡短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還能方便學生利用零碎時間在線觀看,也可以下載學習。而且微視頻的制作應注重畫質清晰,動靜結合,課件要形象、生動,具有視覺美感;語言簡潔,語速適宜,有節(jié)奏感。
(三)幼師高專計算機微課程的教學設計
1.微課程的設計階段
(1)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學習需求分析和學習內容分析的結果,筆者針對Microsoft office word2010軟件的知識選擇了適合用微課程呈現(xiàn)的學習內容,把學習內容細化成了知識點,針對不同的知識點確定教學目標。
(2)制定教學策略
筆者認為微課程的教學設計主要關注組織策略和傳遞策略。組織策略在這里主要表現(xiàn)在根據(jù)所選知識點確定如何組織教學內容。傳遞策略是決定運用何種媒體和手段將知識有效傳遞給學習者的方法。
(3)安排教學順序
羅伯特·加涅的九個教學事件理論,對微課程的教學順序安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但在實際的微課程制作過程中這些教學事件并不是缺一不可,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順序及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筆者根據(jù)本研究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微課程的教學順序(如圖1)。
圖1 微課程的教學順序
(4)設計輔助資源
微課程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需要的輔助資源也不一樣。本研究中微課程需要的輔助資源主要有:高質量的PPT課件、微課程的腳本和學習任務單。
(5)選擇確定微課程制作工具可以支持微課程制作的工具很多,本研究主要采用錄屏這種表現(xiàn)形式,需要的微課程制作工具如表1。
表1 微課程制作工具參考表
2.微課程的教學設計
微課程的教學設計應該立足于一門課程,對教學內容分析時以整體內容分析和分割教學內容為基礎,基于一門課程整體的微課程列出微課程教學內容分析表(如表2)以及微課程詳細腳本設計表(如表3)。
表2 微課程整體教學內容分析表
表3 微課程詳細腳本設計表
微課程編號序號1分鏡畫面微課程標題內容(旁白)插入與編輯形狀內容(文字)時間5第三,設置圖形的輪廓、填充和圖形效果,方法同樣是使用繪圖工具格式,在格式選項卡中有專門的形狀填充、形狀輪廓和形狀效果設置按鈕,可以供我們完成形狀輪廓、填充和效果的設置。3 7’四、排列和組合圖形,方法:選中圖形,單擊“繪圖工具格式”。6第四,排列和組合圖形,在我們完成形狀插入和相關的設置以后,需要對圖形做出合理的排列,在我們完成圖形相關位置的排列以后,需要對圖形進行一個組合,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可以說所有的關于形狀的操作,都是圍繞一個格式選項卡完成的。下面我們就結合實例給大家演示操作。4 5’7在“插入”選項卡下選擇“形狀”,選擇“矩形”形狀,雙擊“矩形”形狀,選擇形狀樣式中五行七列“中等效果,橙色,強調顏色6”。添加文字“2 0 1 1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畢業(yè)紀念冊”,黑體,小二,白色(默認)。插入“箭頭”形狀,設置箭頭形狀樣式為五行七列“中等效果,橙色,強調顏色6”,插入“橢圓”形狀(四個),從左至右分別設置橢圓形狀樣式(三行兩列,三行六列,三行四列,三行三列),為橢圓形狀添加文字“學校簡介、流金歲月、通訊錄、畢業(yè)宣言”,黑體,五號,白色(默認),排列、組合形狀。“畢業(yè)紀念冊”形狀相關操作步驟及要求1 .插入“矩形”形狀2 .設置矩形形狀樣式為五行七列“中等效果,橙色,強調顏色6”3 .添加文字“2 0 1 1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畢業(yè)紀念冊”,黑體,小二,白色(默認)4 .插入“箭頭”形狀5 .設置箭頭形狀樣式為五行七列“中等效果,橙色,強調顏色6”6 .插入“橢圓”形狀(四個)7 .從左至右分別設置橢圓形狀樣式(三行兩列,三行六列,三行四列,三行三列)8 .為橢圓形狀添加文字“學校簡介、流金歲月、通訊錄、畢業(yè)宣言”,黑體,五號,白色(默認)9 .排列、組合形狀。7’8那么,下面我們再回顧一下今天學習的內容,第一個就是形狀的插入,使用的是插入選項卡下形狀按鈕,第二個內容就是設置形狀的樣式,在我們成功插入一個形狀以后,選中形狀會出現(xiàn)一個格式選項卡,后續(xù)的形狀填充、輪廓、效果的設置等,都是通過繪圖工具格式選項卡來完成的,最后我們講的是對形狀進行合理的排列以及組合。小結:插入形狀,設置形狀樣式,形狀填充、輪廓、效果,排列和組合形狀3 6’三、設置圖形的輪廓、填充和圖形效果,方法:選中圖形,單擊“繪圖工具格式”。
本研究從微課程的概念及研究意義入手,分析了微課程的研究現(xiàn)狀,結合幼師高專計算機的實際教學情況,設計了幼師高專計算機的微課程。
[1]姜玉蓮.微課程研究與發(fā)展趨勢系統(tǒng)化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 2013,(12):64-73.
[2]蔡躍.微課程設計與制作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8.
[3]朱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程的開發(fā)與設計[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4]朱翠平.微課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5.
[5]胡鐵生.精短精講,成就精品—從一個成功案例談談微課的制作[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fatj.html.
[6]胡佐明,肖安慶.關于微課問題的思考[J].教育藝術,2013,(09):1.
*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qū)高等學??茖W研究自然科學一般項目“微課程在幼師高專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NJZY16528)的成果之一。
[編輯:閆長松]
G434
A
1671-7503(2017)07-00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