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宣 王 剛
西醫(yī)藥高等院校中藥學專業(yè)野外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楊軍宣 王 剛
(重慶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重慶 400016)
醫(yī)藥高等院校中藥學專業(yè)學生的“中藥鑒定學”、“藥用植物學”等專業(yè)課程實踐性強,野外實踐是通過實踐鞏固和加深課堂理論學習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加強理論學習,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西醫(yī)藥高等院校及中藥學的學科特點,從四個環(huán)節(jié)探討西醫(yī)藥高等院校中藥學專業(yè)野外實踐教學改革,以期為提高西醫(yī)藥高等院校中藥學專業(yè)野外實踐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中藥學;中藥鑒定學;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實踐教學
醫(yī)藥高等院校中藥學專業(yè)學生的“中藥鑒定學”“藥用植物學”等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yè)基礎課程。要提高其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野外實踐是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1]。全國20多所中醫(yī)藥高等院校為專門的中醫(yī)藥知識教學單位,學生野外實踐教學開展時間較早,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而對于一些西醫(yī)藥高等院校,尤其一些綜合性高等院校,近十幾年來也相繼設置了中藥學專業(yè),這些院校中藥學專業(yè)招生規(guī)模較小,專業(yè)設置時間短,相關課程建設相對滯后,中藥學專業(yè)野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尚存在許多問題,甚至一些學校缺乏此教學環(huán)節(jié)。本文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學校中藥學專業(yè)的學科特點,認真總結了學校近10年來野外實踐教學的寶貴經驗,同時通過向其他醫(yī)藥院校學習,從四個環(huán)節(jié)對我校中藥學專業(yè)的野外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鞏固和加強了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進一步完善了實習基地建設,健全實習管理制度,將使野外實踐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形成了本專業(yè)、本學科乃至本學校獨特的野外實踐的教學模式。具體總結如下。
西醫(yī)藥高等院校(或綜合性高等院校)中藥學專業(yè)不像中醫(yī)藥高等院校有完整系統(tǒng)的中醫(yī)藥學課程,或為邊緣專業(yè),因此這些院校的中藥學專業(yè)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學的文化底蘊、學術思想等不甚了解,學習熱情不高,底氣不足;同時,在西醫(yī)藥高等院校(或綜合性高等院校)易受 “中醫(yī)藥不科學論”“中醫(yī)無效論”等輿論的影響,從而使這些院校的中藥學專業(yè)學生缺乏“中醫(yī)藥自信”,部分學生專業(yè)思想不堅定,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熱情[2]。因此這類院校中藥學專業(yè)學生的野外實習前期教育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1 學生離校到野外前的實習動員 包括如野外實習的目的、意義、要求、日程安排、注意事項、紀律要求等。
1.2 專業(yè)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關知識的教育 如“中藥鑒定學”“藥用植物學”等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穿插中醫(yī)藥傳統(tǒng)文化、中藥養(yǎng)生保健、大健康產品等有關知識介紹,如傳統(tǒng)中醫(yī)藥學“未病先治”“防未病”等理念;藥食兩用中藥品種的應用,讓學生明白課程學習與日常養(yǎng)生保健息息相關;或介紹學科發(fā)展趨勢,讓學生明白課程學習與今后可能從事的工作或進一步的碩士、博士深造學習密切相關。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熱情。
1.3 基本知識教育 如中藥鑒定基本要點、植物分類學基本知識、查閱或編寫植物檢索表、植物標本的采制與制作、野外調查基本方法等。
野外實習計劃的好壞,是關系學生野外實習效果極其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同時,野外實習的帶習老師人數(shù)應根據實習學生規(guī)模而定,一般一位老師帶習10~15人,否則由于受場地環(huán)境限制,實習時學生“跟的緊,聽的多;跟的松,聽的少”的情況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實習效果。因此,在藥用植物野外實習前,野外實習計劃應由任課教師和全體帶習老師共同討論制定。包括實習大綱、教學內容、具體的實習要求、日程安排、考試內容,實習中的注意事項、紀律要求等。野外實習計劃中有效地充實野外實習內容非常關鍵。一般大綱要求只限于辨認200種左右常用藥用植物,內容簡單,效果不好。我們應根據中醫(yī)藥現(xiàn)代發(fā)展結合中藥標準化種植(GAP)的要求,充實藥用植物生境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每種藥的植物名、科名、入藥部位及其功效,要求會查檢索表、編檢索表,會用名詞術語描述植物的形態(tài),學習標本的壓制方法,了解GAP一般有哪些環(huán)節(jié)等。結合理論教學和當?shù)氐木唧w情況,簡單介紹實習期間常見的重慶藥用植物、長江三峽藥用植物等,并介紹一些參考書籍,引導學生自行參考選用。
做好野外實習計劃后,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等多種途徑,將野外實習計劃與學生共享,讓學生對野外實習計劃的進程及內容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可以針對性地提前預習與知識積累,是提高實習效果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多數(shù)院校野外實習一般安排在春季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后的7月,單純集中一定時間進行野外實習。這段時間植物開花少,果實未長出或未成熟,不利于野外實習內容的消化理解,很難達到理想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對野外學習方法進行了以下改革。
3.1 改革學習方法 實行課間野外實習與集中野外實習相結合的模式。首先,在專業(yè)課程講授中,結合課程進度與常見藥用植物的生長特征,安排2~3次課間野外實習,它是識別藥用植物的感性認識階段,同時也促進了課堂理論的消化理解,起到及時復習的作用。如每年課程教授過程中,集中安排去學校藥用植物園,或就近去歌樂山、縉云山、南山等半天可往返的地方實習,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進行。其次,改革集中野外實習時間為8月中旬至下旬,此時植物或開花繁盛或果實長成,便于學生直觀認識與理解,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3.2 改革學習方式 野外實習一般是帶習老師在前面講,學生跟在后面聽,因而普遍存在學生“跟的緊,聽的多;跟的松,聽的少”的情況,嚴重影響實習效果。我們改革為帶習老師確定辨識目標及任務,把學生5~8人分為1組,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自己學習討論,或請教帶習老師,最后形成小組報告,作為考核成績的一部分。帶習老師最后針對共性問題集中進行講解。這種方式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3.3 改革實習內容 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為我校學生野外實習基地,是專業(yè)從事中藥材栽培研究的單位,擁有2個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藥用植物學、中藥資源學)和2個市中醫(yī)藥重點學科(中藥資源學、中藥栽培學)。因此,我校學生野外實習不僅辨識常見藥用植物,還包括生產實習、產地實習、科研實踐等內容,適度延長學生實習實踐周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僅使學生在藥用植物知識方面得到了升華,而且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的科研知識與常識,擴大了知識面,開闊了眼界。
許多學校野外實習結束只考認藥種類,或考試標本制作,甚至有些學校無任何考核措施。這些難以全面評價學生野外實習的效果。我們通過摸索,參考其他院校[3],把學生野外實習的考核內容及權重系數(shù)的構成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小組實習表現(xiàn)得分(20%)、記錄得分(10%)、檢索表的編制和查閱得分(10%)、標本獨立采集加工及標本制作得分(20%)、現(xiàn)場考試得分(40%)。
現(xiàn)場考試:要求熟悉10個常見科的藥用植物主要特征。采取“轉輪法”,即由帶習教師采集的50種常見藥用植物(包括10個科的藥用植物)隔一定距離排列,作為各小組考試的材料;考試時,學生5~8人分為1組,依次經過藥用植物,寫出30種藥用植物科名、種名、鑒別要點、采集加工方法、功能主治、相似植物間的區(qū)別等;各小組依次輪轉至結束。帶習老師現(xiàn)場評分。這樣不僅考察辨識常見藥用植物,而且是全面綜合地考查學生掌握本學科的知識,考試內容豐富,能較全面地考察學生綜合能力。
學生野外實習是理論與實踐結合最重要的一環(huán)[4],如何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打好“中藥鑒定學”“藥用植物學”基礎,了解中藥鑒定及藥用植物特征,并掌握獨立的識別和鑒定手段,是一個值得長期研究的課題。本文結合西醫(yī)藥高等院校(或綜合性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及學校中藥學專業(yè)的學科特點,從四個環(huán)節(jié)對這類院校中藥學專業(yè)的野外實踐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改革野外的實習內容、方法,教學效果大大提高,過去單純認藥,學生感覺比較單調,興趣不濃。內容增加后,特別是理論和實踐的聯(lián)系,豐富的實踐內容,學生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從而開拓了視野。學到的知識多,內容廣,更有一定深度,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程虎印,歐莉.《藥用植物學》野外教學實習的改革實踐[J].中醫(yī)藥導報,2010,16(9):130-131.
[2]楊軍宣.“雙主教學模式”在自然科學課程中的實踐探索——以中藥炮制學為例[J].河南中醫(yī),2015,35(8):8-10.
[3]許亮,王冰.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的教學特色[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10(1):155-156.
[4]毛斌斌,俞浩,劉漢珍.中藥學專業(yè)《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4,28(5):53-56.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Field Practice of Chinese Pharmacy Students in Western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Junxuan*,WANG Gang
(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edicinal botany professional courses were practical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field practice w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which chould strengthen students'theoretical knowledge learning.It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training of skilled personnel.This paper studied the field trip reform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major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aspects,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hinese materia medica,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field practice in Western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inese materia medica;TCM identification;medicinal botany;field practice;practice teach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0.004
1672-2779(2017)-20-0007-02
重慶市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No.132089】
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