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戰(zhàn)輝
石家莊醫(yī)學高等??茖W校
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診斷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邊戰(zhàn)輝
石家莊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
診斷學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重要課程,診斷學實驗在診斷學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質量的實驗教學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提高實驗操作技能,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文章通過分析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診斷學實驗教學現狀,提出診斷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對策,旨在為診斷學實驗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診斷學實驗;教學改革
診斷學是診斷和解釋疾病規(guī)律最基本的理論和方法,也是醫(yī)學院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必修的課程,在基礎醫(yī)學向臨床醫(yī)學過渡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作用。診斷學實驗作為診斷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涵蓋了實驗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檢驗技術,為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療效觀察、病情監(jiān)測以及預后判斷提供了科學的診斷依據,是醫(yī)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傳統(tǒng)診斷學實驗教學不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都相對滯后,而且與臨床相脫節(jié),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嚴重制約了診斷學實驗教學的發(fā)展,需要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手段扎實推進診斷學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構建臨床思維,培養(yǎng)和造就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醫(yī)務人才。
1.1 教學目標不突出
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是臨床醫(yī)師,而不是檢驗醫(yī)師。診斷學實驗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提升學生通過診斷技能來分析和判斷疾病的實際應用能力。而目前多數醫(yī)學院校診斷學實驗教學的重點仍舊是檢驗項目的正常參考值和其臨床意義的學習,而對于檢驗結果之間的內在聯系卻很少提及,這就阻礙了對學生綜合利用檢驗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和臨床綜合分析思維的發(fā)展及提高。
1.2 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
實驗課的內容通常分為血液、尿液、體液的一般檢查及臨床生化、免疫、微生物學檢驗等幾大塊,分項講解雖然知識結構較為系統(tǒng),但忽視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利于學生臨床實際應用,導致多數學生不清楚一些疾病的具體檢查項目及如何選擇檢查項目并靈活應用。同時,由于學生還沒有接觸臨床課程,對疾病的病理變化、發(fā)病機制等還不清楚,難以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模式,如果一味地灌輸,勢必會適得其反,失去學習診斷學實驗的興趣。另外,講授的內容以原理、基礎知識和手工操作為主,一些已淘汰或不常用的檢驗項目和檢測方法仍被列入實驗當中。如血液檢查中末梢血的采集,多數院校使用一次性采血針進行人工采集,而臨床上則使用電子采血器采集,這樣就造成了教學與臨床的脫節(jié)。
1.3 教學方法和手段滯后
診斷學實驗教學的實踐性很強,且臨床上檢驗的技術、方法以及項目發(fā)展迅速,需要在教學中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但目前多數院校診斷學實驗教學仍舊以模仿式為主,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實驗操作簡單而機械,理論與實驗銜接不夠緊密,最為關鍵的是實驗過程沒有融入學生自己的思維,實驗時邊學邊做,等于是教師一手操辦,學生根本不需要實驗前的預習,這就造成學生對實驗項目缺乏感性認識,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學生走上臨床工作崗位后,診斷技能不足,容易延誤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也增加了患者的負擔。同時,實驗考核方式多以實驗報告方式體現,其內容大同小異,教師很難真實掌握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理論水平,實驗課的學習效果不能保證。另外,受教學場地和經費的限制,一些臨床上常用的大型、新型操作儀器開展的實驗項目學生接觸不到,如血細胞分析儀、尿液流式細胞儀、大型生化分析儀等,學生無法形成現代實驗室的感性認識。
2.1 明確教學目標
診斷學實驗教學的目的是臨床應用,使學生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疾病的診斷及預后。教學重點應將臨床上廣泛開展的檢驗項目納入教學,使學生不僅要掌握檢驗項目的種類,還要明白各個檢驗項目之間的內在聯系,能夠根據病情選擇合理的檢驗項目并對各檢驗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提高臨床辯證思維,為將來的臨床工作夯實基礎。
2.2 改革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改革需要在原有診斷學實驗教學時數和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從新設計實驗開設項目,縮減即將淘汰或基本不用的實驗項目,開設臨床上常見的診斷項目,助理醫(yī)師或執(zhí)業(yè)醫(yī)師技能操作的考試項目,前沿的診斷技術、診斷方法以及診斷指標的臨床意義等,明確各實驗項目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根據疾病的特點以及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實驗技能,對實驗項目進行整合;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把自動化儀器操作當做一項實驗內容;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驗項目的聯系,用理論知識去指導實驗操作,使實驗過程更加科學、規(guī)范、嚴謹,用實驗操作去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領悟。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操作中不僅要重視重點內容的實習,還要注意一般性操作技能的抽查,避免學生發(fā)生就重避輕的現象。
2.3 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
(1)PBL教學法是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提前將診斷實驗內容以病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并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主動探索,通過查找資料、觀看視頻、分組交流討論等進行實驗預習;課上由每組代表對實驗進行講解和操作,老師進行點評、糾正和總結,使實驗過程更加更加清晰,學生疑惑得以解決。這種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將與診斷實驗項目關聯的知識點有機的串聯到了一起,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和幫助學生構建臨床思維。(2)化驗單教學法是選取具有代表性、針對性的化驗單,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解讀,使學生把實驗檢查結果與臨床病例資料緊密結合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診斷邏輯思維。(3)多媒體教學法是指通過觀看診斷學實驗教學錄像,使學生清晰實驗操作步驟和檢測過程,對實驗項目增加感性認識,以便更好進行實驗操作。4)實驗考核方式改革為實驗課考試加實驗報告,二者的分數占比是9:1。在實驗課結束后,將實驗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學生通過抽簽來描述實驗的操作過程或原理,再進行實驗操作,并根據操作流程的熟練程度進行評分。另外,還應加大實驗教學投入,讓學生在校就能接觸到先進的、臨床上已用的儀器、設備,使實驗項目更加貼近臨床。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種新的臨床檢驗項目、檢測方法和儀器設備將應用到臨床疾病的診斷、治療中。為將診斷學實驗教學與臨床聯系更加緊密,迫切需要對診斷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從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出發(fā),以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為核心,加強基本技能訓練,力求與技能培訓、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接軌,為將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1]何曉峰,魏信艷,張存泰,等.在實驗診斷學實習課教學中重視醫(yī)學生素質培養(yǎng)[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6,16(8):1277.
[2]李桂玲,多麗波,劉彥虹等.臨床醫(yī)學五年制實驗診斷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初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16):79-80.
邊戰(zhàn)輝(1980-),女,河北鹿泉人,本科,研究方向:臨床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