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剛
遼寧省阜蒙縣舊廟學校
關于初中化學情境教學的幾點思考
陳利剛
遼寧省阜蒙縣舊廟學校
初中化學情境教學,需要積極開展化學實驗,善于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儲備,并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情境創(chuàng)設。同時,要善于編制故事,設置疑問,合理運用想象力,促進初中化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營造。在此基礎上,借助相關調查,積極開展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加深對情境的認知。
初中化學;情境教學;策略
初中化學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歷來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用以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策略。當前,有關初中化學情境教學的研究較為豐富,且多數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相關教學實踐的開展。但是,不可否認,現有研究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如情境教學可操作性不強等。本研究聚焦于這一主題,結合相關成熟案例和自身實踐體悟,探析初中化學情境教學的策略。
初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是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因此,初中化學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可忽略化學實驗的作用,要充分開展化學實驗,并借助實驗成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具體來講,可創(chuàng)設兩個方面的教學情境:一是由實驗所產生的真實教學情境,其需要讓學生對真實情境進行感知,以提升對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二是經過加工之后的教學情境,這亦基于實驗的開展。同時,要善于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在教學中將知識點與其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對新舊知識點之間的理解,進而促進不同學習情境的交融。
如,我在對學生講解“燃燒的條件”這一知識點時,借助實驗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實驗前,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并做好現象記錄:我點燃了一根火柴,將其燃燒處朝上,學生發(fā)現火柴很快熄滅;我再次點燃了一根火柴,將其燃燒處朝下,學生發(fā)現火柴能夠燃燒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下,學生紛紛詢問為何出現這一現象差異。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已經被眼前的教學情境吸引,基于此我進行了具體知識點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我又聯(lián)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借助“鍋起火時,立刻蓋上可滅火”等案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識點。
在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技術發(fā)展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景象,其在教育領域內的延伸和應用亦愈來愈深。當前階段,教學活動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輔助。因此,我們不僅要利用信息技術,更要利用好信息技術,學會善于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進而提升初中化學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講,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多利用多媒體等設備展示視頻、音頻、圖片等直觀性教學材料,亦可借助其他技術手段動態(tài)模擬化學元素,講解化學知識點。另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進行故事編制,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教學知識點,讓學生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同時,理解和領會相關知識點。
例如,我在向學生講解《愛護水資源》這一課時內容時,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了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旨在讓學生“了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學習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水資源的豐富和有限”。為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我從網絡上搜集了相關資料,重點收集了兩種資料:展示水資源的豐富、展示水資源的貧乏。并借助多媒體設備對影像資料進行了展示,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營造了一個可真實感知和體驗的情境。同時,我請學生講解了其所知道的“缺水故事”,學生發(fā)言踴躍,這更是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疑問的巧妙設置,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情境的吸引性,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掌握和學習。具體來講,教師需要做到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學會并善于在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設置疑問,以提升教學情境的可感知性。另一方面,教師必須把控好疑問設置的難易程度,以合適狀態(tài)進行啟發(fā),避免問題過難或過易,導致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出現困境。同時,初中化學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還需要教師學會善于利用想象,尤其是通過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方式,構建教學情境。
本部分以《氧氣》為例,進行簡要說明。該知識點旨在講述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氧氣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在具體教學中,我踐行了上述舉措。教學伊始階段,我提出了兩個問題:你了解氧氣的哪些特性?你覺得沒有氧氣,人類會怎樣?在這兩個問題下,我鼓勵和引導學生開展了探究和學習。學生在答案發(fā)言中,充分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并發(fā)揮了合理想象,較為牢固地掌握了相關知識點。實踐證明,設疑和想象有利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效果的提升。
常言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這形象說明了調查對事物判斷的重要性。因此,初中化學教學中,需要利用調查方式,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開展具體活動,以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知。教師需要在拋出問題的同時,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依據教學情境,走入現場,結合知識點,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獲得感性資料。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的能力,可采取多種方式,為學生探究搭建平臺,讓學生在探究中自主營造教學情境,以對教學情境有著更為深刻的感知和理解。
如,我在向學生講解《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這一知識點時,為有效達成“讓學生了解人體的元素及其對人體健康作用”的教學目標,我采取了上述舉措。我首先向學生呈現了調查的主題:了解基本營養(yǎng)元素。在此基礎上,我創(chuàng)設了一定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組成不同團隊,分別到市場上調查鈣、鐵等營養(yǎng)元素的食物來源,可采取查看標簽或說明書的方式,亦可采取詢問網絡查詢的方式。在我的情境創(chuàng)設下,學生紛紛依據情境走上市場,開展了相關調研活動。經過調查,學生收集了較多資料,我引導學生進行了梳理。實踐證明,成效較為顯著。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情境教學的開展,需要借助多元舉措創(chuàng)設情境,以上四點可作為參考性措施。另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除了以上四點外,還需要堅持兩個基本原則:一是立足學科特質,緊密結合化學學科的基本特性;二是注重學生身心特性的基本要求和發(fā)展規(guī)律,即要認識和了解初中學生的認知特征、行為心理特征等,在尊重規(guī)律、注重個性差異的基礎上開展相關情境營造,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1]胡正安.論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學情境教學[J].新課程學習:下,2012(5):100-101.
[2]趙君會.初中化學情境教學法的具體運用[J].學周刊,2015(9):141-141.
[3]夏靜.初中化學情境導入策略的分析[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