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璇
(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山東 濟南 250000)
中專音樂課堂聲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探討
王 璇
(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山東 濟南 250000)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人們不再局限于科學文化理論教育,而是日益重視藝術性教學,特別注重對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聲樂教學是音樂學習過程中的一門課程,聲樂課的有效開展對于中專的音樂學習至關重要,也對學生日后在音樂領域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基于此,本文將主要探討中專音樂課堂聲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法
中專音樂課堂;聲樂教學;創(chuàng)新
學生在中專時期選擇音樂專業(yè)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所以,教師有必要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教學環(huán)境,并且要尊重人與人之間不同的個性表現(xiàn),以此突出人性化和人道主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聲樂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的培養(yǎng),有利于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還是提高鑒賞能力、擴大音樂視野、豐富感情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徑。以下是筆者對中專音樂課堂聲樂教學的看法[1]。
中專院校的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有較大的差距,并且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悟性也不盡相同,基于這一特殊性,老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不是鼓勵老師們將學生劃等級對待,而是使用更適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進而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很好的發(fā)展。學生可以分為三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基礎較好的學生,急于求成的學生。
(一)基礎較薄弱的學生
基礎薄弱的學生通常對聲樂的理解能力不高,因此,需要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多投入一些耐心。這樣做不僅是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聲樂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聲樂教學中,老師要和基礎薄弱的學生經(jīng)常溝通交流,對學生進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此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方便老師對學生的引導。
(二)基礎較好的學生
基礎較好的學生通常在聲樂的理解能力和悟性上相對較高,對聲樂學習有很強的興趣。在對這類學生的教學中,老師以點撥作為主思路,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索中去領悟聲樂的內涵,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自學能力,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聲樂的領悟。
(三)急于求成的學生
急于求成的學生通常在聲樂的學習上有十分高漲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并且也對自己實行高標準、高要求政策。這種表現(xiàn)對于學習其實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是由于急功近利,往往會適得其反,導致成績不是十分理想。對于這類的學生,老師需要以對學生的心理輔導為主,使學生明白學習是一個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急于求成的學生,一但端正了心態(tài),在加上對自身的高要求、高標準,勢必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很重要的,就像學習中注重學生的各科成績均衡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學生只是注重學習中某一部分,例如只重視聲音的成果,以此作為發(fā)展方向,很容易導致學生在以后的演唱中失去平衡點,導致學生對自己的聲音和氣息很難做到有效的控制。嚴重影響著學生日后的發(fā)展[2]。
案例教學法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探究作品的內涵,使學生走進歌曲,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自身情況,在聲樂教學中播放一些練聲以及演唱的曲目給學生作為參考。例如在講授之前先播放《映山紅》,讓學生去感受這首歌曲描繪的是一個怎樣的場景,表達的情感是什么,進而引申講述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可以充分的了解作品的內涵,然后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自己帶入到歌曲的意境中,感受歌曲的精髓。因為再高超的音樂技巧都是為情感服務的,兩個人唱同一首歌,一定是有相關閱歷或者是理解透徹的學生演唱的更加生動一些。一首歌,只有融入了真實的情感在里面之后才是完整的、有靈魂的,這樣的歌曲才能打動別人。案例教學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的了解歌曲,掌握歌曲的精髓,然后在進行學習,往往會事半功倍。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為學生日后在音樂領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3]。
實踐教學法需要學生通過現(xiàn)實的舞臺去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技巧進行展示。學以致用是所有教學的終極目標,聲樂這種表演藝術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所以需要老師鼓勵學生們參與各種場合的實踐活動,在實際表演中得到更大的訓練。在實踐機會很少的情況下,老師可以臨摹比賽現(xiàn)場,創(chuàng)造出現(xiàn)場比賽的氛圍,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釋放自己,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于一些信心不足的學生,可以在上場之前給學生鼓勵。例如學生演唱的曲目是《櫻花》,但是在比賽之前臨時怯場了,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給學生講述下日本的文化,以及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所表達的情感等,讓學生將自己帶入到歌曲表達的意境中,當做歌詞就是在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等,進而使學生的心緒平靜下來,找回自信心。也可以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的方式,對同樣的歌曲進行合唱,去演繹歌曲的內容,豐富情感。最后還要在臨摹的比賽場景中設置評審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們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和對比,互相交流心得取長補短,以此來找到不足并加以改進,為以后的長遠發(fā)展做足準備[4]。
中專院校的音樂教育在整個音樂教育體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中專的聲樂教學又是音樂教學的一個新的課題,所以中專的聲樂教學課程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需要老師們在對學生教育的時候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同時還要在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自在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到聲樂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老師要不斷的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將學到的知識盡情的展示,從中找到不足加以改正,鍛煉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積累表演經(jīng)驗等。通過專業(yè)有效的教學,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為以后的音樂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張舒.聲樂教學改革芻議[J].戲劇之家,2016(22).
[2]陳展宙.淺談聲樂教學改革及其創(chuàng)新途徑[J].藝術品鑒,2016(12).
[3]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音樂出版社,2013.
[4]周小燕.聲樂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G6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