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陳芳
(湖北文理學院音樂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
聲樂是指人的聲音演唱出音樂的形式。它包括了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態(tài)唱法,而通常的聲樂就是指美聲唱法[1]。傳統(tǒng)的聲樂課一般都是采用大課(集體課或小組課)與小課(個別課)相結合的方式教學。目前高校的聲樂授課形式有一對一、一對二、小組課、集體課等。在聲樂的教學中,根據授課內容不同也出現了多種教學形式,如集體的聲樂欣賞課、單獨的個體技巧教學、集體的聲樂理論教學等多種形式。然而,由于這些形式的教學不能靈活地將聲樂理論、技巧結合起來并運用于實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也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對高校音樂專業(yè)學生聲樂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的需求。為響應社會強烈的現實性需求,在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引領下,在近年來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中《聲樂排練》課應運而生?!堵晿放啪殹氛n將聲樂演唱的技巧、理論與實踐學習高效的地結合在一起,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聲樂排練》課是專業(y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其宗旨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專業(yè)技巧與理論知識融合到一起,進而理論指導實踐,培養(yǎng)其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不僅會唱,還能知道如何指導別人唱,尤其是學會如何指導組織聲樂排練。這門課程的學習前提是學生已經熟練掌握聲樂的基本知識及理論,主要包括聲樂藝術的發(fā)展史、歌唱發(fā)聲的原理、舞臺表演基本規(guī)范、嗓音保健常識等。這些課程通常在大一、大二授課,在此基礎上在大三安排《聲樂排練》課,學習如何選定合適的聲樂排練作品、從排練的角度進行作品分析、排練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排練操作與示范等。
《聲樂排練》課是指專門針對中小型聲樂演唱節(jié)目排練工作的教學,它與聲樂集體課不同。集體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藝術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質為目標,集體學習聲樂藝術基礎理論,拓寬藝術視野,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感受能力,提高學生表達作品內涵與情感的能力。它與合唱指揮教學中的合唱排練也有明顯的區(qū)別。合唱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常有指揮,可有伴奏或無伴奏,合唱隊的規(guī)模一般從十幾人至幾百人不等?!堵晿放啪殹氛n是以小組表演唱的形式為主,可以加入重唱、對唱等,課程人數雖無定規(guī),但規(guī)模應大體控制在四至十六人左右為宜。此課程相當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音樂的實驗室,大家將各種專業(yè)知識技能(如:舞蹈、器樂、形體表演等)運用到聲樂作品上,進行不同的設計構思,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排演,進行展示交流,非常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探究式教學法在《聲樂排練》課的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課前對自己感興趣的聲樂作品進行收集整理,然后進行作品分析:了解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意圖及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分析作品的基本要素(速度、力度、節(jié)奏、節(jié)拍、情緒等);作品的重難點(高音、長音、節(jié)奏連線等);作品的藝術處理手法(強弱、快慢、斷連、句子劃分、段落劃分、換氣口等)。課堂上大家一起討論,整合資料統(tǒng)一結論,對作品演唱進行設計構思,組織排練,有效地改善學生光唱不演的現象,做到真正地演和唱。這種教學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模擬教學法是在模擬情境條件下進行實踐操作訓練的教學方法?!堵晿放啪殹氛n中教師根據作品的故事背景,給學生描繪出一副景象,仿佛身臨其境,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用歌聲和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帶著這樣一種感覺去演唱、表演,學生的情感很容易被激發(fā)出來,從而獲得較好的藝術效果。并且課堂氣氛比較輕松活躍,學生也會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習興趣,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而聲樂是一種藝術形式,人們通過歌聲表達自己的情感,是無形的,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模擬教學法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演唱和肢體動作的示范使學生獲得作品處理的方法。在示范教學中,帶動學生一起,邊講解邊現場調整學生的動作和聲音,強調關鍵點和注意事項,使學生邊做邊學,理論與技能并重,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第一,提高學生舞臺表演能力?!堵晿放啪殹氛n需要每一個學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配合好他人的聲音及動作,這樣學生就會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相互間促進學習,并學會了表演中與人交流,這是在一對一的聲樂課中無法學到的。排練課以小組表演唱為主,成品會經常上舞臺展示,增加了實踐的機會,這樣也大大提升了學生舞臺表演能力和演唱的自信。
第二,培養(yǎng)學生音樂教學能力。學生在《聲樂排練》課中親眼目睹了高校老師組織音樂活動的方法和策略,親身經歷了音樂活動的組織實踐,并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構思成果,學生獲得的收益是單純的技巧課無可比擬的。
第三,提升中小學音樂課教學水平?!缎抡n標》提倡以培育學生綜合發(fā)展為目標,其目的就是讓中小學生在興趣教育中學習音樂,在“興趣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學到和掌握部分音樂技能,如歌唱、舞蹈、器樂、表演等某一部分[2]。音教專業(yè)畢業(yè)生進入中小學任教,從培育學生歌唱興趣的角度出發(fā),利用聲樂作品排練的模式,開展多樣化音樂教學形式的課堂活動,中小學音樂課不再是傳統(tǒng)地簡單教唱一首歌曲。
[1]唐博.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地方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探究[J].音樂時空,2016(03):147-148.
[2]李靜玉.多聲聲樂表演課中獲得的啟迪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形式的拓展[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2(04).
[3]武志萍.高師音樂教改重在改教法[J].音樂研究,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