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菲
(新疆藝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德國作曲家路德維?!ゑT·貝多芬是西方音樂歷史中的音樂巨人,他繼海頓、莫扎特之后高度發(fā)展了維也納樂派,將18世紀的古典主義與19世紀的浪漫主義相匯合,在創(chuàng)作藝術上繼承了前輩及當時的思想潮流,作品深刻而崇高,音樂充滿頑強不息的精神和震撼力,塑造出那個時代的特有的英雄性格。
19世紀這一時代是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相匯合的時代,貝多芬給弦樂藝術的創(chuàng)作建造了高峰,小提琴協(xié)奏曲是這個高峰的標志,自此以后,弦樂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出現了兩個分流。
貝多芬的父親是一位科隆宮廷樂手,也是貝多芬鋼琴和小提琴的啟蒙老師,他希望年幼的貝多芬能成為神童莫扎特,因而貝多芬經常被鎖在古鋼琴的小屋,含淚站在琴旁接受父親的教導。貝多芬8歲開始演奏,1781年波恩宮廷風琴手尼夫開始教他作曲,運用固定低音和鋼琴、管風琴、巴赫創(chuàng)意曲等。貝多芬11歲考入歌劇院樂隊,13歲擔任大風琴手。當時的整個歐洲是被海頓、莫扎特以及曼海姆樂派的美學思想及音樂創(chuàng)作彌漫著,所以貝多芬在波恩學習的時期是以古典主義美學思想為基礎的創(chuàng)作。
貝多芬的才華在少年時已受到社會的重視,他期望可以向莫扎特學習作曲。1787年他終于有機會到維也納并有幸見到莫扎特,不幸的是當他返回到波恩故鄉(xiāng)的時候,他仁慈的母親已離開人世。青年時期的貝多芬結識了大批的音樂家,他在音樂藝術上的成長受到這些友人的關懷與幫助。1790年貝多芬的作品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被他非常崇拜的作曲家海頓看到,海頓愿意接受貝多芬為學生,同年11月貝多芬抵達維也納。1792年貝多芬在維也納定居,以嶄新的生氣勃勃的姿態(tài)開始在這個音樂藝術中心的廣泛學習。這一時期的貝多芬深受維也納時代在美學思想上的影響,他的創(chuàng)作充滿革新精神和民主主義思想。
《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是貝多芬唯一的一首協(xié)奏曲,獻給他青年時代的朋友斯蒂芬·馮·勃朗寧。一般認為這是貝多芬對布魯斯威克小姐產生深厚愛情創(chuàng)作的作品,貝多芬描寫生活的歡樂、幸福以及甜蜜愛情的音樂,稱她是“身旁開放的最美麗的花朵”。因此應該是貝多芬一生中在情感方面最為熱情洋溢,甚至可以說是最為幸??鞓返纳贁禃r期之一。
這首協(xié)奏曲的創(chuàng)作時間極為倉促,在1806年12月21日創(chuàng)作,兩日后由小提琴家克萊門蒂上臺演首演。雖然克萊門蒂是一位音樂天賦極高的演奏家,他的演奏風格優(yōu)美雅致,經常會在音樂會上加一些炫技的花樣,這些特點也影響了貝多芬創(chuàng)作這部協(xié)奏曲的態(tài)度①。由于首演準備過于倉促,演出并沒有得到熱烈的反響,甚至有評論家認為這是一首使人覺得厭煩、不斷重復不生動樂句的樂曲,在此之后的幾十年里大概這首協(xié)奏曲只上演過五、六次。直到1814年,由作曲家門德爾松在萊比錫指揮,13歲的約阿希姆擔任獨奏,這部協(xié)奏曲終于重現舞臺。在門德爾松和約阿希姆充滿藝術魅力的表現下,這首《D大調小提琴奏曲》大放異彩,演出獲得轟動性成功。從此以后,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在世界舞臺上長盛不衰,所有的小提琴演奏家都要通過這首協(xié)奏曲來考驗自己的藝術表現力。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這首協(xié)奏曲采用傳統(tǒng)的三個樂章結構,第一樂章是快板,奏鳴曲式。樂隊演奏的第一呈示部由四聲定音鼓作為開始,深沉平靜地揭開了廣闊深遠的場景。獨奏小提琴以痛快淋漓的大段獨白,揭開了主題音調在提琴和樂隊之間交響性的發(fā)展,充滿著力量和情感多質的變幻②。整個樂章是以古典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為基調,將定音鼓作為“獨奏樂器”使用,是作曲家創(chuàng)新精神的體現。第二樂章是小廣板,抒情詩一般的變奏曲。這或許是貝多芬寫過的最柔美恬淡的樂章,音樂主題樸素而天真,獨奏部分流暢地吟詠歌唱著,完全可以看作是獨奏與樂隊之間的交響式對話。所表達的思想深邃在小提琴文獻中是罕見的。第三樂章是輕快而輝煌的回旋曲,主題輕快活躍,似乎蘊藏著人民的歡樂和信心。樂章的最后由獨奏小提琴簡短緊湊的華彩,把音樂推向尾聲光輝燦爛的高潮。這首以回旋曲寫成的終曲,既保持了巴洛克風格中插部每一次出現都有的生動對比的慣用手法,同時又以自由伸展、自由轉調等多種手法,描繪出絢麗的歡快情景。③
這首協(xié)奏曲的偉大歷史價值,在于它開創(chuàng)了小提琴文獻的交響性品格。既有嚴格的古典主義的主題風格和嚴謹細致的結構,又飽含浪漫主義的熱情和對“自由進步”的終生追求與人生目標。貝多芬作為18-19世紀之交的作曲家,代表著新興階級的審美理想,用他特有的音樂語言表達了對人類友愛的最大憧憬。貝多芬的名字與崇高的信念、頑強不屈的意志、充滿震撼力的音樂、為表達情感而不拘規(guī)范的氣魄永遠同在。
注釋:
①三聯(lián)愛樂古典音樂欣賞入門10貝多芬協(xié)奏曲,2008年4期。
②張蓓荔,楊寶智.《弦樂藝術史》 。
③韓里.《歐洲弦樂藝術史》 。
[1]白旭.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創(chuàng)作研究[J].音樂時空,2015(24):56.
[2]孫靜.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樂曲分析[J].音樂時空,2015(18):61.
[3]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