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硯
內蒙古科技大學外語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
淺析英語會話中的性別差異
王 硯
內蒙古科技大學外語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語言與性別之間的關系歷來都是語言學家和社會語言學家感興趣的話題,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本文將探討在語言使用、會話策略、會話形式上存在的性別差異,并且分析這些差異的原因。
性別差異;會話策略
很多的語言學家、社會語言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男性為了在會話中占據(jù)主導地位采用競爭原則,而女性為了使會話順利進行采用合作原則,男性對于會話的控制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實現(xiàn);破壞輪流講話原則、控制話題、以及沉默。
(一)輪流說話原則
好的英語會話應該按照打乒乓球的模式,也就是說會話的參與者應該是輪流說話,中間很少有冷場。搶話和隨意的打斷都是違反了輪流說話的原則。筆者發(fā)現(xiàn)主要是男性在破壞該原則。通過這種方式男性可以長篇大論地發(fā)表演說。
(二)話題的控制
在順利進行的談話中,每個參與者應該平等地控制話題。筆者發(fā)現(xiàn)在有異性參與的會話中,男性講的多,打斷他人談話的多,而女性講的少,更多的是說“是的,嗯”,或者點頭、微笑。男性在控制話題。
(三)沉默
在被搶話和打斷之后說話人都會沉默。因為大多是男性在搶話、打斷談話,所以通常是女性沉默。而女性的沉默又給了男性控制會話發(fā)表長篇演說的機會。另一方面,沉默也可表示參與者對于會話不感興趣。這在夫妻的談話中尤為明顯。男性利用“沒反應、反應延誤、反應不足、打斷談話”來控制夫妻間的交流。沉默成為男性控制會話方向的有效手段。
大家普遍認為男性與女性在會話形式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本文將從話題、最小的應答、附加疑問句、問句、祈使句、贊美等方面詳加論述。
(一)話題
在我們的社會中存在著一個共識:男性與女性討論的話題不同。男性更喜歡談論運動、汽車、旅行、以及時事,而女性則喜歡談論服裝、孩子、以及個人的感受。然而社會的偏見認為男性的話題是“嚴肅”的,女性的話題是“不重要的”的。
(二)最低回應
最低回應(嗯、是的)是聽者用來表示支持講話人的一種方式,大家普遍認為女性常用最少回應以表示她們對于談話的關注,而男性正相反,經(jīng)常延誤做出反應以表示對談話的不感興趣、或者缺乏對講話人話題的支持。
(三)附加疑問句
附加疑問句是語言的一種形式,用來表示說話人的試探的心理,下面的兩個句子有助于說明這一點。
1.President Obama will win the Congress’ support.
2.President Obama will win the Congress’ support,won’t he?
筆者通過分析大學生之間的談話發(fā)現(xiàn)女性傾向用反義疑問句,而男性傾向用陳述句。
(四)問句
問句是保持談話順利進行的一種有效途徑。一些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女性用問句的方式來迫使男性加入談話,下面這個例子說明妻子是如何努力地把丈夫拉到談話中,而丈夫又不情愿加入。
Meg:are they nice?
Peter:very nice.
Meg;I thought they’d be nice.You got your paper?
Peter:Yes,
Meg:Is it good?
Peter:Not bad.
Meg:What does it say?
Peter:Nothing much.
(五)命令和指令
研究人員通過觀察父母同孩子的講話方式發(fā)現(xiàn)父親喜歡對孩子發(fā)號施令,而母親則更愿意征求孩子的意愿。這可能是因為父親知道他的“地位”,而母親更關心孩子的愿望。他們也觀察到男孩子用詞簡潔明了,喜歡發(fā)號施令,而女孩子則喜歡用“l(fā)et’s,can/could/,maybe/probably 來試探對方的意圖。語言上的性別差異反應出他們不同的社會組織結構:男孩的組織結構是按等級劃分的,而女孩則不然。因此男孩子,特別是孩子王就喜歡發(fā)號施令來體現(xiàn)他們的地位,而女孩則在平等的基礎上共同作出決定。
(六)贊美
在英語中經(jīng)常使用贊美來開始會話。女性發(fā)出的贊美和收到的贊美都要多于男性。女性傾向于贊美彼此的容貌,而男性傾向于贊美彼此的技能。
(一)對于性別的文化期望
回顧我們自己的經(jīng)歷,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一出生就被打上了性別角色的烙印。如果是女孩,父母就給買洋娃娃,鮮艷的衣服,如果是男孩子父母就買玩具汽車,素色的衣服。當我們呀呀學語的時候,我們也學了分派給我們的性別角色。我們的行為是按照性別來要求的。比如,多數(shù)的文化都要求女孩子在大庭廣眾下少說話,安靜等同于“淑女”,社會心理學家把這一過程稱為“性別身份的獲得”
性別的差異從幼兒時期就顯現(xiàn)出來了。男孩子喜歡成幫結隊的玩,女孩子則喜歡和少數(shù)幾個小朋友一起玩,男孩子的團體呈等級狀,而女孩子則是平等的。因此,男孩的講話特點是以競爭為出發(fā)點的,女孩講話的特點則是以合作為出發(fā)點的。這種性別的特點體現(xiàn)在他們對待沖突的不同方式上。男孩子傾向于壓制的,甚至訴諸于武力來解決問題,而女孩子則傾向于妥協(xié)來解決矛盾,從而達到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男孩子喜歡談論體育、汽車,而女孩子更喜歡談論學校,朋友。
(二)父母的影響
父母在語言上的行為毫無疑問地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譬如,父親比母親更多地打斷他人的談話。父母雙方打斷女孩子的談話要多于打斷男孩子的談話。其結果是女孩子意識到她們的話經(jīng)常被打斷,因而還是少說為妙。孩子們也能觀察到父親要比母親責罵的多,語言不如母親的標準。逐漸地他們也就形成了成人的具有性別差異的語言行為。
(三)學校加強了性別差異
我們通過觀察課堂的教學活動可以得出同樣的結果:教師更加關注男生。特別是遇到一些難題的時候教師的目光就會投向男生,教師習慣性地給男生更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顯然,學校又進一步地加強了男生的“主導地位”女生的“附屬地位”。
綜上所述,男性與女性的不同的語言行為、不同的話語方式都會導致誤解。有人甚至把異性間的談話描述成“跨文化交流”,通過對于性別差異的了解能消除誤解,促進交流。
H
A
1006-0049-(2017)15-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