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蘭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湖南莽山瑤族婚俗民歌現(xiàn)狀調(diào)查
段金蘭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瑤族的歷史比較悠久,在發(fā)展過程中也誕生了許多優(yōu)秀民間音樂,莽山瑤族位于湖南省,由于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形成了比較有特色的民俗風情。本文主要對莽山瑤族婚俗中的民間歌曲進行了調(diào)查,以期能夠?qū)γ窀璧木駜?nèi)涵進行深入探索。
民歌;湖南莽山;瑤族婚俗
少數(shù)民族在長久生活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誕生了很多民間歌曲,這些歌曲在節(jié)日或是特殊日子里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莽山瑤族婚俗當中民歌就占據(jù)著重要地位,表達了瑤族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也是需要加以保護的重要文化寶藏。
瑤族當中的民歌可以分成“歌唱”和“詠唱”兩大類,其中歌唱主要強調(diào)的是演唱時腔調(diào)的表現(xiàn),抒發(fā)演唱者的情感,而詠唱則是強調(diào)歌詞的敘述,讓曲調(diào)能夠配合歌詞的節(jié)奏﹑輕重變化,表現(xiàn)歌詞的思想和意境。在瑤族婚俗當中,民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是按照場合來分,可以分成哭嫁歌﹑敬酒歌﹑交親歌﹑賀新郎新娘歌﹑留親家歌等等;比如賀新郎新娘歌一般是兩人對唱,男唱:二人雙雙像對鳳,龍鳳花開像對金;前世修成姻緣份,修成姻緣結成雙。女唱:二人雙雙像對鳳,龍鳳花開皇殿臺;前世修成姻緣份,六合結成龍鳳釵;二是按照演唱形式來進行劃分,可以分成“趁歌堂”和“坐歌堂”,前者是男青年在迎娶的前一天晚上到女家對新娘進行勸慰的一種演唱形式,在程序上有著比較嚴格的流程和程序。而后者男女進行對唱的一種民歌形式,在舉行伴嫁活動的時候要圍繞出嫁﹑生活等進行對歌,或者是節(jié)慶日﹑喜慶日﹑重要的日子都會進行這種對歌活動;三是按照演唱的方法可以分為回轉(zhuǎn)唱﹑讀音唱﹑高音唱﹑平音唱等,在不同的場合當中選擇不同的唱法。
瑤族的語言很多都是由單音節(jié)語音組成的,一個字一個音,語調(diào)起伏﹑強弱﹑快慢﹑長短等都與漢語有著天壤之別,這些語言上的差別使得瑤族的語言本身就富有音樂性的特點,為歌唱和曲調(diào)奠定了基礎。在語言上瑤族民歌注重精煉和含蓄,通常用質(zhì)樸﹑凝練的語言來對平凡的事件或是事物進行描寫,表達歌者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另外,瑤族民歌在歌詞上的表現(xiàn)手法比較多樣,比興﹑對偶﹑直敘等,比如“阿哥是一條山溪,我就變成一條鯉魚,鯉魚活在溪水里,永遠不分離?!边@里歌詞就應用了比喻手法,將男女之間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不僅能夠增強民歌本身的感染力,而且還能夠?qū)⒚窀璧乃枷雰?nèi)容充分表現(xiàn)出來,增強印象。
(一)民歌中的襯詞
襯詞是演唱當中的專用術語,在民歌當中非常多見,在演唱的時候除了正詞之外還會增添一些襯詞來增強民歌的情感,而且襯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地方語言﹑民歌風格不同,襯詞也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四川民歌當中比較多見的襯詞是“喂”﹑“啥”,而東北民歌多用“哎嘿”這類的襯詞,多是添加在正詞尾部,是增強歌曲表現(xiàn)力的重要手段。襯詞在民歌當中非常重要,是突顯當?shù)孛窀杼厣兔褡逄厣闹匾侄?,有的瑤族民歌會直接用襯詞作為民歌的名字,比如“香哩歌”當中所有的襯詞都是“香哩”,因而在婚俗民歌當中也是常用襯詞來表現(xiàn)瑤族民歌的悠長﹑連綿的風格?,幾寤樗酌窀瓒嗍菑纳钪蝎@取靈感,襯詞也是從日常生活當中來,是對生活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通過襯詞的歌唱能夠?qū)幾迕窀璁斨邪那楦谐浞质惆l(fā)出來,也能夠不斷完善歌曲結構,在分類上主要可以分為幾類,一是稱呼式的襯詞,比如阿姆﹑阿果這類的稱呼,本身和正詞的關系不大,但民族特色非常濃厚,而且還能夠?qū)φ~進行補充;二是間奏式襯詞。這類多是和正詞連在一起演唱,是放在正詞后面的一種語氣詞,比如“喲”﹑“嗚”﹑“喲呵”等等,本身并沒有什么含義,主要是起加強正詞的作用,讓旋律的演唱更加流暢自然,也更能夠體現(xiàn)瑤族人民的生活;三是喊歌式襯詞。這類多見于民歌的引子當中,對歌曲的風格和情緒進行一個基本的定調(diào),能夠引起幫唱者注意,也能夠在對歌當中起到引導作用。
(二)瑤族民歌腔調(diào)
在演唱民歌的時候,瑤族人民用獨特的腔調(diào)來進行演唱,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是哽咽音,多是在哭嫁歌當中應用,讓人感到悲傷但不直接哭出聲音。這類的腔調(diào)多是應用在一些悲傷的歌曲當中,演唱的時候用嘆息﹑悲傷的情緒來進行歌唱,一唱三嘆,使得歌曲當中出現(xiàn)比較多的哽咽音;二是顫音。顫音是瑤族人民在生活當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腔調(diào),也是瑤族民歌當中非常典型的一種腔調(diào),不僅僅是在湖南莽山地區(qū),在其他地區(qū)的瑤族演唱瑤族歌曲時也是會有顫音的,而且這種顫音和音樂當中的顫音不同,是力和氣相互進行調(diào)節(jié)產(chǎn)生的,隨著音高起伏在演唱者的控制下,讓聲帶放松和閉合來發(fā)出的一種聲音,非常像人顫抖的時候發(fā)出的聲音,因而稱之為顫音。在婚俗民歌當中這種顫音也比較多見,帶有裝飾性的作用。
湖南莽山瑤族婚俗民歌的民族氣息和地方特色非常明顯,在民歌的語言﹑調(diào)式﹑音樂上都有著獨特的風格,是對傳統(tǒng)文化和音樂的一種傳承,本文對婚俗民歌進行調(diào)查研究以期不斷豐富民歌方面的文獻,推動我國的民歌保護。
[1]烏云娜.蒙古族科爾沁民歌傳承班調(diào)查報告——以內(nèi)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首屆民歌傳承班為例[J].當代音樂,2016(12):33-37.
[2]王麗清.關于大理白族民間文學發(fā)展歷史及生存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以白族民歌為例[J].青年文學家,2015(1X):10-11.
[3]唐永榮.荊楚江漢民歌中的一朵奇葩——湖北監(jiān)利秧田號子《啰啰咚》的調(diào)查與研究[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5(04):102-111.
[4]劉瑞玲.南陽師范學院大學生對民歌認知狀況調(diào)查研究[J].美與時代:學術(下),2015(11):122-124.
[5]王蘭鳳,許敏,張叔娘.莽人民歌田野調(diào)查報告[J].懷化學院學報,2014,33(06):25-28.
J61
A
段金蘭(1983—),女,漢族,廣西桂林人,桂林旅游學院學院,音樂學碩士,助教,從事音樂美學、合唱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