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婕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揚州位于江蘇省中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包括邗江、江都、儀征等地。揚州話屬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次方言,同時又位于北方方言和吳方言的過渡區(qū)域。因為地理位置和常州毗鄰,揚州話既有著吳語的軟糯柔媚,又兼具北方語音的粗獷豪邁。揚州話的特點造就了當?shù)孛窀瑾毺氐囊魳凤L格,爽朗中不失婉約,曠達中又充滿柔情,因而揚州民歌在中國的民歌藝術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一席之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很多古老的揚州民歌被填上了新詞,一直傳唱至今。
襯詞是指在民歌中,“除了表現(xiàn)思想內(nèi)容的正詞外,還常常穿插一些由語氣詞、形聲詞或稱謂詞構成的襯托性詞句?!盵1]襯詞是一種虛詞,通常和正詞在語義上并不相關,卻可以為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和情感起輔助作用,同時也可以塑造音樂形象、豐富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揚州民歌中襯詞的使用極為廣泛,幾乎每首歌曲中都能聽到襯詞的出現(xiàn),有些歌曲甚至直接以其中的襯詞命名,如眾所周知的《拔根蘆柴花》。
這里的襯詞專指除口語詞、擬聲詞、一般名詞之外的音節(jié)性襯詞。
從民歌的歌種來劃分,揚州民歌大致可以分為勞動號子和抒情小調兩類。其中,勞動號子包括栽秧號子、車水號子、耕作號子、打夯號子等,抒情小調包括小調、道情、雜調等。襯詞在這兩個不同的歌種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語音特點。
勞動號子是在體力勞動時勞動者為增強氣勢或配合勞作而產(chǎn)生的音樂,其襯詞通常以吆喝聲為主,因而勞動號子中的襯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勞動號子中襯詞的音節(jié)較為簡單
勞動號子中襯詞的音節(jié)簡單體現(xiàn)在單個的音節(jié)形式相對較短,襯詞的韻母以單元音較多,較少有復元音或介音,聲母以軟腭擦音[x]或零形式聲母占多數(shù)。
例如《遠望梨山青又青》中,和聲部分的襯詞有一段是“咦呀么嚎嚎子嗨嗨嗨嗨嗨”。揚州話中“嚎”的語音為[x?],“嗨”的語音為[x?],其他字的語音和北方方言類似,韻母部分幾乎都是單元音。聲母部分有軟腭擦音[x](“嗨”),零聲母形式的“咦”“呀”,其他雙唇鼻音的[m](“么”)和一個齒齦塞擦音[ts](“子”)。
又如《小小扇子四角輕》中“哎嗨嗨嗨嗨”和《日出東方紅堂堂》中“哎呀嘹哎嗨子呀嗨”,揚州話中“哎”的語音為[i?],“嘹”的語音為[li?],除此之外,其他音都是單元音韻母。聲母部分除了“嘹”和“子”之外都為軟腭擦音[x]和零聲母形式。
2.勞動號子中襯詞的前后音具有相似性
襯詞前后音的相似性主要體現(xiàn)在前后字韻母的一致或相似上。
例如《唱得大家勁頭來》中的“嗨嗨哎嗨”和“歐歐吼吼”。揚州話中,“嗨嗨哎嗨”的發(fā)音為[xε][xε][iε][xε],“歐歐吼吼”的發(fā)音為[Υω][Υω][xΥω][xΥω],每一組襯詞的韻母都是相同的。又例如《一根絲線拉過河》中的“了嚎”,“了”的發(fā)音為[liС],“嚎”的發(fā)音為[xС],二者的韻母也是相似的,只有介音的差別。
還有一種前后音的相似是前一個字的韻尾是后一個字的聲母。如《日出東方滿天霞》中“哼哼?”。“哼”在揚州話里的音是[x?n],“?”是揚州話中特有的方言詞,發(fā)音為[ni],“?”的聲母同時也是“哼”的韻尾。
3.勞動號子中襯詞的韻母以開口韻母為主
勞動號子中襯詞的韻母大多為開口韻母,齊齒和合口韻母一般只在一段襯詞中出現(xiàn)一到兩次,起調節(jié)音律的陪襯作用。
例如《姐姐要上街買鐮刀》的襯詞“哎哎子喲,喲哩呀呼嗨”中,齊齒韻母只有“哩”,合口韻母只有“呼”,其他都是開口韻母。又例如《一根絲線拉過河》中的“喲咦么喲嚎的嗨”,只有“咦”([i])和“的”([ti])為齊齒韻母,其他也都為開口韻母。再翻閱文獻,發(fā)現(xiàn)在勞動號子的襯詞中,韻母為開口韻母的襯詞為大部分。
抒情小調大多是普通百姓為講述故事或表達情感而創(chuàng)作,其襯詞多以感嘆和烘托情緒為主,因而抒情小調中的襯詞有以下特點。
1.抒情小調中襯詞的音節(jié)較為復雜
抒情小調中襯詞的音節(jié)與勞動號子相比較為復雜,具體體現(xiàn)在聲母和韻母的多樣性上。以《送與我情郎》為例,襯詞“沙拉拉仔郎的當,沙拉拉仔郎的當,叮得郎當叮得郎當沙拉拉仔喲,哎哎哎喲”中,韻母出現(xiàn)了[][?][ɑ?][i][i?][??][i??]七種,而聲母出現(xiàn)了[s][l][?][t]四種。又例如《打櫻桃》中的襯詞“?咦吼眠安”和“呀吼的個”,韻母包括[i][i][??][i][i?],聲母包括[n][x][m][t][k]。這兩例中,它們的韻母有為數(shù)不少的復元音韻母,而聲母也不再像勞動號子一般以零形式聲母或軟腭擦音為主。
2.抒情小調中襯詞前后字的語音相近
抒情小調中,襯詞前后字常常會有相同或相近的聲母、韻母。例如《送與我情郎》中,襯詞“沙拉拉仔郎的當,沙拉拉仔郎的當,叮得郎當叮得郎當沙拉拉仔喲,哎哎哎喲”?!吧忱钡捻嵞敢恢?,都為[],“叮得郎當叮得郎當”除了起調節(jié)作用的“得”([t?])之外,其他的韻尾都為軟腭鼻輔音[?],同時,“?!焙汀暗谩钡穆暷付紴閇t],這也是語音相近的表現(xiàn)。
3.抒情小調中襯詞的重復率較高
這里的重復率是指在一首抒情歌曲中,一段語音相同或相近的襯詞會重復兩次或更多。因為襯詞為沒有實際意義的音節(jié),所以襯詞的重復也是語音的重復。
挑起我擔子往(?。┣埃ǖ模┳撸ò。ㄑ絻簡蜒?,咿兒呀兒喲,呀兒喲,呀兒喲,咿兒呀兒喲)前面走到王家莊(?。?,(呀兒喲呀,咿兒呀兒喲,呀兒喲,呀兒喲,咿兒呀兒喲)。(《王大娘補缸》節(jié)選)[2]
上例中的襯詞“呀兒喲呀,咿兒呀兒喲,呀兒喲,呀兒喲,咿兒呀兒喲”被完整地重復了兩次。
有時這種重復是不間斷的,即發(fā)音相同的襯詞中不夾雜正詞。如《送與我情郎》中的“沙拉拉仔郎的當,沙拉拉仔郎的當”就是兩段發(fā)音相同的襯詞被連續(xù)重復了兩遍。
民歌中不同的題材有不同的產(chǎn)生原因,因而其襯詞的來源也有所不同。
作為一種音樂題材,勞動號子和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西漢的劉向在《淮南子·道應》中談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盵3]可以說這是最早關于襯詞的記載,“邪許”是勞動號子的雛形,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襯詞產(chǎn)生于正詞之前。這和人類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是一致的。受限于人類的大腦以及發(fā)音器官,嬰兒在出生的兩三個月之后就可以發(fā)出簡單又毫無規(guī)律的單音,而用只言片語表達一些有實際含義的實詞則要到一歲以上。歌詞也是如此。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勞動號子中最早的歌詞是音節(jié)簡單的襯詞,先有沒有意義只激勵人心協(xié)調動作的呼喊、吆喝,然后才出現(xiàn)表達思想和具體內(nèi)容的實詞。這符合了人類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另一方面,勞動時勞動者的體力主要耗費在肢體的動作上,因而勞動號子中的襯詞會格外簡潔順口。單音的結構、聲母以軟腭擦音[x]為主、零聲母的語音形式、前后相似的襯字以及以開口為主的韻母,都是以省力、高效為目的的。
抒情小調的首要功能是表達情感或敘事。人類在感到喜悅的時候會發(fā)出“哈”的聲音,在感到悲傷的時候會因為哭泣而嗚咽。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發(fā)聲通常也會以嘆詞為主,如果需要向他人講述產(chǎn)生情緒的原因,常常是嘆詞中斷斷續(xù)續(xù)地夾雜著具體的內(nèi)容。人類的這一本能表現(xiàn)在表達情感的民歌中,就會有同樣的襯詞在一首歌曲中來回出現(xiàn)、襯詞的前后字發(fā)音相同或相近的情況。同時,相似的語音頻繁出現(xiàn)往往起強調突出作用,更容易打動聽歌者。
相比勞動時為增強氣勢或配合勞作的呼喊吆喝,抒情小調所要表達的情感較為復雜。表現(xiàn)在襯詞方面,抒情小調中的襯詞也就不像勞動號子里的那樣簡單直白,除表現(xiàn)本能之外,語音也要為表現(xiàn)情感而服務,因而抒情小調中襯詞的語音形式也會復雜婉轉一些。
對比勞動號子和抒情小調中的襯詞,二者在語音方面有共同之處,也有其各自的發(fā)音特點。
勞動號子和抒情小調中襯詞語音的相同點主要有兩個。
1.襯詞來自方言
揚州民歌中,無論是勞動號子還是抒情小調,襯詞大多來自方言,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例如“?”([ni])是一個典型的揚州方言詞,在口語中表示語氣?!?”在兩種歌曲中都出現(xiàn)過。勞動號子中有“?哈嗨”(《郎扛木犁姐揹筐》),“放歐西?歐西呱呱呀來呱呀去?”(《有朝一日配成雙》),抒情小調中有“楊柳葉子青兒?”(《西莊的姐姐來送行》),“?咦吼么眠安”(《打櫻桃》)等??梢钥闯觯?”的使用極為頻繁。
同時,揚州民歌中襯詞的發(fā)音也和揚州方言的發(fā)音密切相關,如揚州方言中聲母無舌尖后音,襯詞中如果有在官話中念舌尖后音的字,在歌曲中也和方言一樣變?yōu)樯嗉馇耙簟H纭端团c我情郎》中的“沙拉拉仔郎的當”,“沙”在這里的發(fā)音為[s],《明月照湘江》中“啊賞啊賞呀賞”,“賞”的發(fā)音為[sɑ?]。
2.襯詞以陰聲韻收尾
陰聲韻是指以元音收尾或無韻尾的韻母,即直接以元音收尾的韻母。無論是勞動號子還是抒情小調,襯詞大多以陰聲韻結尾。如《吆牛號子》中的“哼哪哎哎嗨又來,做吆末號號子哼哪,哼哪”。《王大娘補缸》中“呀兒喲呀,咿兒呀兒喲,呀兒喲,呀兒喲,咿兒呀兒喲”等。這樣的例子不計其數(shù),在此不一一列舉。揚州民歌中較少能看到以陽聲韻收尾的襯詞,僅僅在《打櫻桃》和《明月照湘江》中找到“?咦吼么眠安”“啊賞啊賞呀賞”兩例。
勞動號子和抒情小調中襯詞語音的不同點主要表現(xiàn)在“兒”出現(xiàn)的頻率上。
揚州話屬于北方方言區(qū)的江淮次方言,與華北-東北次方言區(qū)不同,“兒”在揚州話中的發(fā)音為[a],不似[?]一般卷舌。在抒情小調的襯詞中,“兒”的使用也較為頻繁,如《王大娘補缸》中的“呀兒喲呀,咿兒呀兒喲,呀兒喲,呀兒喲,咿兒呀兒喲”,《拜年》中的“哈兒呀,咿哈兒呀哈兒呀”等。但在勞動號子里“兒”使用較少,偶爾有一些,如“海棠花兒香?嗨”,常作為詞綴,不像抒情小調中那樣夾雜在語氣詞中間。
勞動號子和抒情小調中襯詞語音的差異源于二者不同的功能。勞動號子的創(chuàng)作目的在于呼喊、吆喝以及協(xié)調勞作,音樂旋律高亢而強烈,所以很難在同一句的襯詞中頻繁出現(xiàn)發(fā)音軟糯的[a]。而抒情小調的功能在于敘事或是表達情感,音樂旋律柔和婉轉,因此襯詞中的“兒”音較多。
襯詞盡管在民歌的結構中起輔助作用,卻是其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對襯詞的發(fā)音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歌的語音特點,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同時可以使演唱者在演唱時更加貼近傳統(tǒng),為民歌的傳承起到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