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浙江省東陽市第二實驗小學,浙江 東陽 322100)
讓音樂屬于每一位學生
——淺談體驗式教學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張 麗
(浙江省東陽市第二實驗小學,浙江 東陽 322100)
體驗式教學法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式,怎樣讓音樂教學體驗不流于形式,真正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我們深思。本文主要從聽唱結(jié)合、聽動結(jié)合、聽創(chuàng)結(jié)合、唱畫結(jié)合四個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來闡述體驗式教學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體驗教學法;聽唱結(jié)合;聽動結(jié)合;聽創(chuàng)結(jié)合;唱畫結(jié)合
音樂體驗式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藝術(shù)的興趣與培養(yǎng)情感為目的,其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體驗與情趣。只有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的人,才可能獲得內(nèi)心音樂審美的愉悅體驗。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shù),教師在歌唱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到唱是建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效地聆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唱。聽與唱兩者密不可分,相對來說,聽在唱歌教學過程中具有更為重要的地位。
如在教學《你的名字叫什么》一課,可以設計一個交朋友的游戲。學生圍坐成圓圈,先由老師拿著公雞手偶走向一位同學邊唱邊介紹:“你的名字叫什么?”“我叫大公雞!”再把手偶交給剛認識的這位小朋友,陪他一起去找新朋友,如此循環(huán)進行。在游戲過程中,老師一遍遍完整地演唱這首歌曲,到后來小朋友漸漸熟悉了以后就跟著老師一起唱,很快就學會了。而老師陪著小朋友一起去認識新朋友,目的是為了讓一年級剛?cè)雽W的孩子更放松,幫他壯壯膽。
在游戲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游戲的主體,他們樂于參與其中,聽與唱都非常專注,因此在短時間內(nèi)學會歌曲就非常輕松了。
我們的音樂教學要通過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反應能力,進而獲得體驗和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在欣賞教學中,聽完一首曲子,學生往往只能說一些膚淺的感受,而對于音樂各要素的變化則無從感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加強學生對音響和情感的體驗。
如感受旋律的斷奏與連奏:讓學生兩人一組,A趴在地上,B坐A旁邊。
活動一:身體按摩
師彈鋼琴,B隨音樂在A身上敲出節(jié)奏。
當音的位置高時,往頭部走;當音的位置低時,住腳部走。
活動二:跟屁蟲
師彈一段音樂,B在音樂結(jié)束后,邊哼唱邊用球在A上表現(xiàn)出來。
例:聽到斷奏時用點來表示,在背上用球輕輕敲擊;連奏時用線來表示,在背上用球輕輕滾動。
這樣的音樂游戲拋開了以往用語言解說音樂的方式,學生在音樂課上真正做到了“玩中學”,既學得輕松,又不脫離音樂的本體,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喜歡這樣的音樂課。
在很多音樂課堂教學展示或比賽中,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老師們會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安排創(chuàng)編表演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的創(chuàng)編表演可以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編、創(chuàng)、演的能力,激發(fā)學生音樂審美的主動性;對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有著積極的作用。
聽過臺灣張馨方老師上的《云》一課,張老師先讓同學們以兩人一組,聽鼓聲的進行來走動。聽到鼓聲,A的手掌移動,B的手指頭就跟隨A的手掌,鼓聲再次響起,停止移動,以此類推。隨后從《云的由來》故事引出,讓大家都變成云工廠的設計師。先讓學生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云,然后聽音樂用動作來表現(xiàn)云,用手把云在空中畫出來;再用醫(yī)用手套和棉花制作云;最后聽音樂帶著云去旅行。
旅行(一):每個人帶著自己的“云”聽音樂隨處飄動。
旅行(二):分組,每組云里的隊員編號,歌曲《云》每一個樂句出現(xiàn),都有一朵“云”移動,做好造型,直至小組內(nèi)的所有云都完成造型,形成一個組合。第二遍音樂起,每個隊員都要按樂句陸續(xù)回到原來的位置做好原來的造型。
旅行(三):排成四排,每排為一組云,按樂句往前走。如:第一樂句出現(xiàn),第一朵“云”走并做好造型,第二樂句出現(xiàn),第二朵“云”走動,在第一朵“云”附近做好造型,以此類推。第二遍音樂開始,所有的“云”按樂句按編號回到原來的位置排成一直線。
旅行(四):教室內(nèi)隨處擺放5條凳子,學生們隨音樂《云》的出現(xiàn),帶著“云朵”一個樂句移動一次,到新的凳子處和別的同學組合成新的造型。
張老師給學生分組編號,每個編號的云朵按樂句逐步出現(xiàn),在不同的空間,組合成不同的云造型,學生在體驗、感受的過程中不斷思考,活動中大家都勁頭十足,樂于表現(xiàn)。
唱歌、畫畫是小學生的最愛,生動形象的畫面不僅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感受音樂。
如一年級的《拉勾勾》一課,在學生學會歌曲后,讓學生來畫一畫樂句。給學生每人一張白紙,一支筆(蠟筆),告訴學生你就是一位大畫家。
1.邊唱歌曲《拉勾勾》,邊用空氣筆(徒手)在空中作畫。讓學生選好一個點開始,這幅畫要求一筆完成,中間不能斷。
2.接下來用空氣筆在紙上畫,想好自己要畫什么,邊唱邊畫,一氣呵成。
3.用蠟筆在紙上畫出來。
4.描著畫唱。
5.跟旁邊同學交換筆,用不同顏色在畫上描一個點或一小段,再從頭描著畫唱,唱到這個點的時候就一直重復唱。每個人都重復唱自己描的那一小段,這樣整個效果就形成了和聲。
6.再指定一部分同學加入全曲演唱,其它同學用剛才的和聲伴唱。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唱與畫完美結(jié)合,使抽象的聲部概念、和聲概念具化為手里的一幅畫,一條線。當然,這樣的教學手法,不是每首歌曲都可以拈來就用的,它只適用于五聲音階旋律性、歌唱性很強的歌曲。
讓音樂屬于每一位學生,是音樂教育的美好愿景。讓我們以新課標的發(fā)布為契機,關(guān)注課改,踐行課改,在課改實踐中堅定目標,用正確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不斷修正自己,積極探索,開創(chuàng)音樂教學的新局面,捧出如云錦般燦爛的音樂教育之花!
[1]萬佳秋.論新體系音樂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J].卷宗,2013.
G6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