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豪
懷念老茶館
□馬文豪
“純茶館”這個名稱是從蘇州吳文化女作家吳鳳珍的《蘇州人品茶》一文中擷取來的。她在文中寫道:“缺少了蟹黃生煎饅頭的飄香,沒有了零食的消閑,沒有了蘇州小調(diào)的聲音,沒有喧鬧的嘈雜聲,沒有了沿河的叫賣聲。頓覺冷冷清清,不過癮的緣故何在?原來是由于辦成了純茶館,便也失去了茶館!”這里說的所謂的“純茶館”,是指功能單一的茶館——只喝茶?,F(xiàn)在蘇州的茶館如此,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也是如此,江南廣大地區(qū)城鎮(zhèn)上的茶館都是一樣的了。
可以前的茶館并不如此。早在南宋時期,杭州就有了不少茶坊,茶坊里不但有茶喝,還出售七寶擂茶、馓子、蔥茶等與茶有關(guān)的東西,茶博士也總是有節(jié)奏地敲打著響盞招徠茶客。明清以后由于杭州評話的問世,藝人的獻藝場所主要就選擇在茶館里,另外詩人詞客也會常常到茶坊的雅座間里吟詩作詞聚會,茶館的文化氣氛逐漸濃厚。到了民國初年,杭州西湖湖濱出現(xiàn)了一家很大的茶樓叫“喜雨臺”,其后壁張掛了眾多名人字畫供茶客們欣賞,座間也時有藝人前來清唱助興。南京的茶館更是在乾隆年間臨河而設(shè),茶客們可一邊品茶一邊憑欄觀賞河景,并供應(yīng)酥餅、燒麥和春卷等小吃。同一時期,在上海的廣東人開設(shè)的茶館里,午間甚至有蒸粉蒸面及各式點心供應(yīng),夜晚還會有蓮子羹、杏仁酪等粵式名點饗客。
以前的茶館還可以兼做書場,例如蘇州組空巷里的紗帽廳茶館就是這樣的,那里上午主要用來喝茶,下午則主要用來聽書,價格也很實惠,深受百姓們的喜愛。
舊時的茶館里大多備有“手談”(即象棋)和筆談(即謎語),利用弈棋、猜謎來招攬和留住茶客??裳巯碌慕喜桊^里面偶而也能看到有茶客們在下棋,但棋子卻是自帶的了。下棋對他人很少有干擾,而麻將就不同了,如今的不少茶館一心為了賺錢,也讓牌友們進入了茶館,于是原本清靜的茶館整日喧鬧不已,結(jié)果是趕走了那些真正前來喝茶的客人。
江南一帶常見的純茶館(即清茶館)里,茶品的要價大多很高,已經(jīng)成為了一般人消費不起的地方。那些舊時代里花兩三元錢泡一杯茶、聽大半天書、打打撲克、玩玩鳥、聊聊天的大眾化老茶館,已經(jīng)基本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