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前
摘 要: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并且已經被普遍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中。合作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教學活動。學習小組分的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因此,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
關鍵詞:新課程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194-01
分組合作學習正是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種參與實踐活動的契機0。這種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小組和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多的合作學習方式。其目的是提高學習效率,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以提高團體成員互動學習的動機,增進團體的凝聚力。
一、樹立正確的合作學習理念
新課程理念之一是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以心理學、教育學為基礎,以教學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交技能為根本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它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現(xiàn)不同的價值,體驗到成功和進步的喜悅,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合作學習理念,才能有效的進行指導。
二、明確分組合作學習的要素
分組合作學習要有以下幾個要素:一是小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在分組合作學習中承擔個人的責任;二是小組內成員間相互支持和配合;三是對于個人完成的任務要進行小組加工;四是小組成員要相互信任,進行有效的溝通;五是對于共同活動的成效要進行評估,尋求提高的有效途徑。只有具備了這些要素,才能使合作學習真正實現(xiàn)“1+1>2”的效果。
三、掌握常用的分組方法
1.異質分組
所謂的“異質分組”,就是教師按照學生的能力、氣質、性格、性別等將學生分成若干的學習小組。例如,把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分在同一組;把口若懸河的和沉默寡言的學生分在同一組;把活潑好動的與內向沉穩(wěn)的學生分在同一組。這樣不僅有助于小組角色分工,也可以讓每個小組中都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進而有利于互補優(yōu)勢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
2.同質分組
所謂“同質分組”,就是把學習能力、興趣、性格等大致相同的學生分在同一組內。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時也可以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按照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的相似性,組成組內同質的學習小組。這有利于學生得到更多的思維碰撞,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3.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合
所謂“組內異質”,就是指小組成員在學習成績、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家庭情況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和互補性。所謂“組間同質”就是指小組間盡量減少差異,使各方面情況相同,達到各小組之間的總體均衡,創(chuàng)設有利于公平競爭的外部條件,形成互補型合作團體。這樣組合有利于學生互助互學,取長補短。
4.自由組合
為了調節(jié)課堂氣氛,改變呆板的組合形式,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例如,觀點一致的、對某一問題感興趣的或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或者好朋友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等。
分組的方法很多,但無論是哪一種方法,都應是在教師調控下的不違背學生意愿的組合。
四、分組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分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學過程中利用分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利用優(yōu)勢互補,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如何分組要由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開放程度等情況決定。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分組合作學習,要選擇有爭論的、有價值的,確實能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作用的,而且是一個人難以完成的內容進行合作。要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發(fā)揮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分組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與教師的指導和參與是分不開的。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合作學習前,教師的工作是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從分析學生、目標設置、任務選擇、策略匹配、教學過程的展開與評估等全程經行調控,但是,要使合作學習能始終卓有成效,僅僅依靠教師事先的設計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fā)生,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往往會阻礙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除了合作前提出要求,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還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經行現(xiàn)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2.確定小組的規(guī)模
分組合作學習時小組規(guī)模的確定要適宜。規(guī)模太小,盡管學生能夠明確在學習小組中的責任,但達不到充分交流的目的;規(guī)模太大,學生在合作學習時容易產生相互依靠的心理,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會降低合作學習的效率。實踐證明,每個小組以4至6人為宜。分組還要源于學生的需要。如果一個學生就可以獨立完成的學習內容就不需要再去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如果兩個人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4個人來完成;如果4個人分工合作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6個人或是更多的人來完成。
3.明確小組成員的責任
在分組合作學習時,小組內每個學生都要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否則合作將流于形式。組內成員要有具體明確的分工,在一定時間里每個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例如小組討論的組織人、記錄員、資料員、首席發(fā)言人、第二發(fā)言人,甚至是專門提反對意見的“反對人”。過一段時間后小組內的角色要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角色中得到鍛煉、體驗和提高,實現(xiàn)小組角色之間的相互依賴,增進學生互動的有效性。
總之,在教師指導合作學習時,除了進行恰當的分組外,還必須把握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或者一個人不能完成任務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困惑或者意見有分歧時,教師應及時幫助、引導、調控,努力為學生營造適合合作學習的氛圍,使學生感受到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從而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分組學習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