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
無論走到哪兒,美景與美食總是分不開的,來到這十月起便冰天雪地的北國,能夠吃上一道地道、暖心又暖身的菜肴,成了最迫切的愿望。要問什么是最能代表黑龍江的招牌菜,想必能說出好幾桌,不過這其中,鍋包肉卻是每位當?shù)厝硕紩蚰阃扑]的經(jīng)典菜肴。
鍋爆肉還是鍋包肉?
鍋包肉作為黑龍江美食的代表作,內(nèi)涵十分豐富,不僅展現(xiàn)了東北豐富的物產(chǎn)、豪爽的烹飪方式、還有頗具淵源的歷史典故。這道菜最早是由清朝的名廚鄭興文在一百多年前首創(chuàng)。黑龍江地區(qū)的人民大多喜歡吃咸鮮口味的菜肴,其中的“焦燒肉塊”就很受歡迎。鄭興文是濱江道署首任道臺杜學瀛的首席廚師,也是哈爾濱道臺府菜的創(chuàng)始人。由于黑龍江臨近俄國,哈爾濱又是最近的大型城市,有很多外國人會聚集到這兩國臨近的地區(qū)。外國人偏重酸甜口味的菜肴,為了適應(yīng)外國來賓的口味,鄭興文則將“焦燒肉塊”稍作改進,變成了酸甜口。
不過這道菜最初被創(chuàng)造出的時候,并不叫鍋包肉,而是叫鍋爆肉。這是因為哈爾濱菜除了對色、香、味、型有要求之外,還對菜肴有獨特的第五個要求,就是“聲”。要求菜肴在咀嚼的時候,能夠發(fā)出類似吃爆米花時的那種聲音,也就是必須得酥脆。而鍋包肉的做法是用火快炒、把醬汁淋到燒熱的鐵鍋里、浸入到肉里。為了聲像俱備,取名為“鍋爆肉”。但是洋人在點菜的時候發(fā)音不標準,所以叫著叫著就變成了現(xiàn)在人們所熟知的“鍋包肉”了。百年過去如白駒過隙,這道菜已經(jīng)傳了四代人,而鍋包肉不僅是一種美食,也變成了一種文化,見證了哈爾濱的百年歷史。
菜品烹調(diào)有技巧
鍋包肉在中式菜肴中使用的材料算比較少的,不過它可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做出來。要想做到外酥里嫩、酸甜適中、即入味肉質(zhì)又不會發(fā)柴,以下幾個方面是必須要注意的。此外,還需要加上火候的完美控制,才能做出正宗的鍋包肉,而這則需要您多做幾次,逐漸積累經(jīng)驗了。
片 薄
為了能夠快速入味,并且炸制的時候快速熟透,肉片一定不能切得過厚,而且需要一片一片分別下鍋,防止粘連。
復(fù) 炸
想要有爆米花的口感,復(fù)炸是必不可少的步驟,而且油溫一定要高過第一次炸制時候的油溫,這個特點從鍋包肉的英文名字就有所體現(xiàn):Double Cooked Pork Slices(烹飪兩次的豬肉片)。
選 醬
既然是甜酸口的,傳統(tǒng)的醬汁主料自然是糖和醋了,這也是哈爾濱正宗鍋包肉的選料。不過,現(xiàn)在食品工業(yè)的發(fā)達,創(chuàng)造出了番茄醬,可以在滿足口味的同時,讓顏色也變得誘人,所以很多地方的鍋包肉也會用番茄醬來作為調(diào)料。而東北三省鍋包肉最主要的不同,就是番茄醬的用量,其中遼寧會重用番茄醬。
平 盤
為了避免做熟的肉片堆積在一起,導(dǎo)致肉片被自身的熱氣熏軟,失去脆爽口感,最好使用平底盤子來盛。
配 菜
鍋包肉雖然肉片是不可替代的主角,但是如果沒有了配菜的點綴,它的光環(huán)也會有所減弱。所以,胡蘿卜、大蔥、鮮姜、大蒜、香菜是必不可少的,而絲切得怎么樣,則是考驗刀工的時候了。